分享

在乡村随手拍了十几张照片,没想到引起那么大的共鸣!

 三槐世家馆 2019-03-08

图文:红艳

在外的日子,想家是每天必备的课题。偶尔,看到某张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画面,也会禁不住怦然心动,思绪万千。

在乡下,哪怕是同一个村庄,在到地里干活的路上,遇到熟悉的人,也会停下来打声招呼,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乡亲乡情……

这种大架自行车,在城里已经绝迹,但在乡村,一些年迈的人,依然用它代步,赶集上店都骑着它。你看,这种在路边随意的停靠,外加车筐里的几根大葱,看了是不是有种念家的冲动?

门口的柿子树上挂着一个媛子,看似随意,但在我的眼里,却是一帧美妙的风景,比知名画家的作品还美!

奶奶赶集回来,骑着她心爱的三轮车,朝着家的方向,一切都是那样质朴安然。

乡下的土路、未经粉刷过的围墙、带走廊板的瓦房、耸立的电线杆和几棵槐树,构成了乡村独特的风景图。

两只老母鸡,站在猪圈的围栏上,似乎在商量着什么,这不经意的“高瞻远瞩”,是不是有种别开生面的淳朴之美?

春困秋乏,三月的今天,一只白色的小猫咪,在门口的石阶上,晃晃悠悠的打盹。

乡下的狗狗,见到陌生的人,它的动作,通常会如此这般。

儿时的草垛,是乡村的象征,而如今变得稀罕的草垛,却成了村庄的“画龙点睛”之笔。

现在,平板车在乡村里还是可以看到,只是它们的用途渐渐失去,而我眼里的和心里固守的乡村,就是这个模样。

阳春,田野里挖野菜的身影也慢慢多了起来,虽然挖野菜已经成了大家走近大自然的方式,但在看到这幅画面的同时,我的心一下子被激活起来。

这是芦花公鸡,那时家家都有喂养,可眼下的乡村,这种纯土鸡已经不多了。

石槽,见证着乡村的发展,虽然现在它们被冷落,被搁置在不被人注意的犄角旮旯,但它们依然是乡村兴衰的记录者。

如今的乡下,中青年纷纷外出打工,在家里干活的,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这些勤勉的老人们,用身体力行践行“活到老干到老”的真意。

撤点并校之后,部分在家的老人,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不亦乐乎。

在农村带过的人都知道,串门拉呱是乡村生活的一道风景,虽不亮丽,但缺之不可。

路边的三个洋灰缸,曾是村里粮食的保护神。如今在农家完成了它的使命,被遗弃了。

大爷劈柴的场景,亲切自然,浓浓的农家味……

乡村的篱笆,透溢着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

在乡村,不管遇到谁,只要是问路,他们都会停下手中的忙碌,认认真真的把你想要的答案,告诉的一清二楚。

以上画面,每一张都是在乡村不经意间拍摄到的画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看,哪一张最能打动您的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