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刘雁辉 2019-03-08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的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各组成原料含量为,按重量计,主要原料:青风藤10~30克、肿节风15~30克、白芍15~30克、当归15~25克、苍术9~20克、防风6~15克、炒白术15~20克和川芎6~15克,辅助原料:生甘草6~15克。本中药具有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等一整套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乏力等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候者。集治疗及扶助正气为一体,用药安全无副作用,除病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解决了目前治疗痹证的药物副作用大、对身体损伤大、治疗效果差等问题。
【专利说明】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治疗风湿痹证类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乏力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亦称痹症,痹证多因风、寒、湿、邪侵袭经脉、皮、肌、筋、骨、气血,致痹阻而引起的疾病。痹证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周期长,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化,目前已有少数用于治疗这种疾病的中药、中成药、西药,这些药大多只含具有祛风湿效果的组分,对表现症状的肢体起到镇痛、缓解的作用,但都难以治愈此疾病,且对肾脏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长期服用会带来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痹证的表现症状及已有药物的不足,提供一种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通过调和肝脾,达到养血祛痹,消肿止痛,改善患者关节肌肉疼痛、僵硬麻木、乏力等临床症状之功效,以祛病为主,辅以养正之药,实现标本兼治。
[0004]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由以下原料药组成,按重量计,主要原料:青风藤10~30克、肿节风15~30克、白芍15~30克、当归15~25克、苍术9~20克、防风6~15克、炒白术15~20克和川芎6~15克,辅助原料:生甘草6~15克。
[0005]根据需要,可适当调整上述中药比例,优选组成为,按重量计,主要原料:青风藤12~20克、肿节风20~30克、白芍20~30克、当归20~25克、苍术12~18克、防风8~10克、炒白术19~20和川芎8~10克,辅助原料:生甘草10~15克。
[0006]其中,最优选组成,按重量计,主要原料:青风藤15克、肿节风30克、白芍30克、当归20克、苍术15克、防风9克、炒白术20克和川芎10克,辅助原料:生甘草12克。
[0007]以上原料药配比是按照临床试验数据,经科学方法筛选而得到的,对不同情况病人,如症状较轻者、症状非常严重者或者不同年龄段的病人,为达到相同效果,在保证各原料配比不变的条件下,可相应增减药量,但药量变动幅度不宜过大,不应超过药量20%。
[0008]本发明中,青风藤、肿节风、白芍、当归、苍术、防风、炒白术和川芎为主要活性原料,含量配比须严格遵守原料配比,生甘草为辅助原料,含量可适量增减,起调和各活性原料,促进药性发挥之功效。
[0009]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可制成多种形式的药物剂型,如汤剂、口服液、浸膏、胶囊、颗粒剂或丸剂等,其中优选汤剂、口服液和丸剂,最优选汤剂。
[0010]汤剂制备方法:普通水煎服,按原料配比准确称量,加水250毫升,头煎煮40分钟,二煎煮20分钟,趁热滤渣,两煎药汁混合浓缩为200毫升,分两次服用。此法简单易行,吸收快,作用强,能充分发挥本中药各原料的配伍作用,迅速发挥药效。
[0011]用法用量:内服,按原料配比取药煎汤,口服使用,每日一剂,服用十天后开始见效,服用一个月为一疗程,连服三个疗程。
[0012]本发明提供的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具有以下功能和特点:
1、有效防治、控制和治疗风湿痹证,药性温和,攻邪补养相结合。
[0013]2、纯中药配方,无毒副作用。
[0014]3、祛病为主,辅以养正之药,标本兼治,愈后不复发。
[0015]4、调和肝脾,养血祛痹,辅助元气,增强免疫力,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易患体质。
[0016]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各原料药理作用为: 青风藤:苦,平。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通经络,鹤膝风,水肿,脚气。
[0017]肿节风:味辛,性平。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0018]白芍:味苦、酸,平、微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除血痹,四肢挛急疼痛,益气,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腰痛。 [0019]当归:甘、辛,温。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治疗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风寒痹痛。
[0020]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主风湿痹痛。
[0021]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胜湿,解表止痛,治疗风湿痹痛。
[0022]炒白术:甘、苦,温。益气健脾,燥湿利水。
[0023]川芎:辛、温。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治疗血瘀气滞痛、风湿痹痛。
[0024]生甘草: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之功效。
[0025]本发明提供的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其有益效果是:具有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等一整套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肌肉酸痛,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僵硬、乏力等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候者。集治疗及扶助正气为一体,用药安全无副作用,除病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有效解决了目前治疗痹证的药物副作用大、对身体损伤大、治疗效果差等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使用本发明的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的有益效果:
适用本发明中药的病症,其症状表现的中医诊断标准:关节、肌肤、筋骨等部位疼痛,或肿胀晨僵,麻木,或屈伸不利,甚则关节肿大变形,肿胀疼痛,或关节剧痛,肌肉萎缩,也有隐痛不休、纳差、消瘦、女性月经不调,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等。
[0027]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显著:全部症状消除或主要症状消除,关节功能基本恢复,关节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和劳动;
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主要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有明显进步,生活及劳动能力有所恢复;
无效:和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进步。[0028]临床试验数据
试验病例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
[0029]本发明对200例患者进行临床跟踪治疗,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为15~80岁,年龄分布为,50~80岁100例,30~50岁70例,15~30岁30例,经3年临床观察,其治疗效果如下:
反复发作病例60例
用药一个月后:痊愈8例,显著22例,有效60例,无效O例;
用药两个月后:痊愈19例,显著45例,有效60例,无效O例;
用药三个月后:痊愈27例,显著52例,有效60例,无效O例;
无复发病例;
典型类病例140例
用药一个月后:痊愈76例,显著105例,有效140例,无效O例;
用药两个月后:痊愈95例,显著116例,有效140例,无效O例;
用药三个月后:痊愈109例,显著128例,有效140例,无效O例;
无复发病例。
[0030]实施例1
患者资料:刘某,女,32岁,双手及足关节肿胀疼痛3年,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
[0031]就诊时症见:双手及足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麻木,晨僵I小时,消瘦、乏力、纳差,不能工作,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0032]配方一:青风藤12克、肿节风20克、白芍25克、当归18克、苍术10克、防风7克、炒白术19克、川芎6克和生甘草8克。
[0033]用法用量:普通水煎服,按配方准确称量,加水250毫升,头煎煮40分钟,二煎煮20分钟,趁热滤渣,两煎药汁混合浓缩为200毫升,分两次服用,每日一剂。
[0034]使用效果:服用14天后,关节肿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好转,晨僵30分钟,乏力减轻,食欲好转,服用I个月后,关节肿痛消失,节活动好转,晨僵消失,精力好转,食欲正常,面色转红润,体重增加I公斤,恢复正常工作。
[0035]实施例2
患者资料:王某,女,52岁,双手关节肿胀疼痛6年,伴肩臂麻木无力,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
[0036]就诊时症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肿胀疼痛,屈伸不利,肩臂无力,麻木僵硬,活动受限,抬举无力,面色萎黄、乏力、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0037]配方二:青风藤18克、肿节风25克、白芍25克、当归22克、苍术12克、防风8克、炒白术20克、川芎9克和生甘草10克。 [0038]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使用效果:服用2个月后,关节肿痛消失,肩臂麻木无力明显好转,活动灵活,面色红润、精力明显好转,纳食转佳,舌质淡红,苔薄白。
[0039]实施例3
患者资料:李某,男,60岁,全身关节肌肉僵硬刺痛6年,且反复发作,服用中西药物效果不明显。[0040]就诊时症见: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肿胀疼痛,刺痛,肩臂无力,麻木僵硬刺痛,全身肌肉僵硬疼痛,活动受限,抬举无力,坐起不安,面色晦暗无泽,口唇苍白、消瘦、乏力、纳差,夜寐不安,烦躁,影响正常的生活,舌质暗淡,有瘀斑,苔薄白,脉细弱。
[0041]配方三:青风藤15克、肿节风30克、白芍30克、当归20克、苍术15克、防风9克、炒白术20克、川弯10克和生甘草12克。
[0042]用法用量:同实施例1
使用效果:用药2个月后,全身肌肉关节刺痛消失,肩臂麻木无力明显好转,活动较灵活,精力、纳食转佳,睡眠好转,面色、舌质较前红润,生活能够自理,情绪明显好转。
[0043]治疗结果分析:综上所述,由临床患者统计数据表明,本发明治疗风湿类痹证有效率达100%,显著率在90%以上,痊愈率达68%,无复发和无效情况出现,充分证明本发明中药养血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痹痛的效果显著。
【权利要求】
1.一种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药组成,按重量计,主要原料:青风藤10~30克、肿节风15~30克、白芍15~30克、当归15~25克、苍术9~20克、防风6~15克、炒白术15~20克和川芎6~15克,辅助原料:生甘草6~15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要原料为:青风藤12~20克、肿节风20~30克、白芍20~30克、当归20~25克、苍术12~18克、防风8~10克、炒白术19~20和川芎8~10克,所述的辅助原料为:生甘草10~15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和肝脾、祛风除湿、养血止痹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要原料为:青风藤15克、肿节风30克、白芍30克、当归20克、苍术15克、防风9克、炒白术20克和川芎10克,所述的辅助原料为:生甘草12克。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4000890SQ201410215566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1日
【发明者】姜萍, 李晓, 于华荣, 黄海量, 滕佳林, 秦林 申请人:山东中医药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