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二月二,龙抬头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从节气上说,农历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和“春分”之间,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认为这是“龙”的功劳。而且,龙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民间还有“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之说。 “二月二,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国古代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断季节。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龙的角。 每到二月春风以后,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 这一天有什么习俗? 剃 龙 头 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的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吃 龙 食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虽然各地的饮食各有不同,但名字却都与龙相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称“吃龙须”,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 引 钱 龙 我国一些地区过“二月二”,会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认为龙是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 古人风雅: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二月二,龙抬头, 春回大地,犁破新土, 杨柳吐翠,万物复苏。 东方地平线上龙角星将升起, 民间传说神龙会在这一天苏醒, 它腾云驾雾、兴风布雨, 滋养着万亩良田, 庇佑人间万万年。 龙抬头,又称春龙节, 东方广袤的土地上, 此时抬头月如雪, 万里波涛东风起。 二月二,龙抬头, 风雨顺,又丰收。 大仓满,小囤流, 好年景,春开头。 在人们心中, “龙”寄托着生存和希望, “龙”就是信仰。 它让我们始终相信, 无论贫穷还是富裕, 无论艰辛还是顺遂, 对美好的渴求, 是对生活的永不失望。 二月二,龙抬头, 青龙抬了头, 任你四方游!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 龙抬头, 有岁月的新生, 有人间的聚散, 有节日的欢闹, 有时光的感慨, 有身躯的疲惫, 还有着懂得珍惜的成长。 二月初二,龙抬头。 一抬头,丰收在望好兆头; 二抬头,福禄寿喜全都有; 三抬头,五湖四海结新友; 四抬头,成功事业攥你手; 五抬头,步步顺达争上游; 六抬头,幸福健康到永久。 每一个春天,都是送给花朵; 每一个机会,都是送给你我; 每一个明天,都靠今天把握; 每一个成功,都蕴含着执着。 在龙抬头的日子里, 愿你生机勃勃! 祝你一年好运, 从这头到那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