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鄰居奶奶曾說,她最怕孩子哭了。只要孩子一哭,她就緊張,擔心兒子兒媳婦說她沒照顧好孩子。所以,她帶孩子有兩個原則:第一,孩子一定要胖;第二,孩子不能哭。只要做到這兩點,其他都可以不用管。所以,她對孫子,真的是有求必應。 因為擔心孩子哭,這位奶奶總是滿足孩子的所有要求。這位奶奶曾得意地說,她家孫子從小到大基本沒怎麼哭過。 現在這個孩子,確實很符合奶奶的期望。兩歲多一點,白白胖胖,乾乾淨淨,很討人喜歡;只是基本不會說話,連簡單的兩個字都蹦不出來。每次,孩子稍微有一點想法,奶奶肯定能把握住孩子的想法,沒等孩子有所表示,立刻幫助孩子做了。 如果奶奶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孩子只需要嗷嗷叫兩聲,奶奶立刻如臨大敵,通過其他方式來哄他了。 說到哭,其實不止鄰居奶奶有這種心理,我也有。我也害怕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莫名地心煩意亂,想趕緊哄好了皆大歡喜。 就好像,孩子哭成了自己有沒有帶好孩子的標準了。孩子不哭,你就帶得好;孩子一哭,就證明你沒有用心。 但其實,孩子哪裡有不哭就長大了的呢?面對孩子的大哭,作為家長,想得最多得就是趕緊把孩子哄好了。現在的玩具那麼多,新穎的東西那麼多,好吃的東西那麼多,想哄好孩子真的很容易。 ![]() 隨著時代發展,現在的小孩子,接受的是家裡周全的護理,面對的是那琳琅滿目的玩具,基本連哭的機會都沒有。好容易能夠哭一兩聲了,往往都是孩子剛哭,家長就開始忙著哄孩子了。結果,孩子又沒哭成。 從小到大都不哭的孩子,看著很幸福,但其實很可能會肺氣不足。我記得有位老中醫曾說,為什麼現在去醫院的孩子中,動不動就肺炎的特別多?孩子感冒,去醫院,一查,好多就是支氣管肺炎啊!為什麼?因為現在孩子哭的少啊! 中醫認為, 如果孩子一哭就趕緊哄好,會導致孩子肺氣得不到宣洩,肺氣弱。這樣的孩子,一感冒就容易把寒氣閉在肺裡,有痰咳不出來,自然容易得肺炎了。 那些總有機會哇哇大哭的孩子,說不定正在從哭這件事情上得到不少的好處呢! 首先,哭,能幫助讓孩子少生病。 哭,對於孩子來說,尤其是剛出生的小寶寶來說,是能夠鍛煉肺活量,提高肺功能,從而提高呼吸道的抵抗能力,減少感冒等疾病。 孩子哭,大多會流眼淚。眼淚中含有一種溶菌酶,可以殺滅細菌,預防眼部疾病,如:乾澀眼和沙眼。 對於發燒的孩子來說,哭就容易發汗,一發汗就會退燒。這是人類自帶的能力,我們卻不知道珍惜。 其次,哭,有利於孩子身體發育。 寶寶哭的時候,不僅鍛煉了聲帶、練習了發聲,還在哭鬧時伴隨著小胳膊小腿的運動,有利於身體的發育。 還有一點就是哭鬧時有利於鼻淚管通暢,對某些由於出生後鼻淚管下端阻塞造成的溢淚有疏通作用。 第三,哭,能幫助孩子宣洩情緒。 不僅僅是孩子,我們成年人心裡憋屈或者委屈了,哭一通也會感覺好很多。孩子也是一樣的,當他的情緒積壓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通過哭能宣洩他的情緒,讓他漸漸平靜下來。 哭雖然對孩子有好處,但並不意味著家長就可以放任孩子不管。 孩子哭是一種情緒的顯露,說明他有需求了。這個時候,家長需要仔細觀察,看看孩子為什麼哭? 可以輕輕拍一拍孩子的後背,讓孩子有一種安全感;孩子哭完之後,還需給孩子喝一杯水,以補充流失的水分。 不害怕孩子哭,不用擔心孩子哭,那麼在育兒路上就會多一些坦蕩,多一些自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