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舌战群儒”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江东才俊们被诸葛亮以“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哑口无言,为了衬托诸葛亮的口才,一众东吴官员被诸葛亮给秒成了渣,而这里面有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虞翻。那么真实的虞翻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虞翻 虞翻字仲翔,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学者、官员,他本跟着会稽太守王朗混,在王朗手下担任功曹一职。后来孙策率军攻打会稽,虞翻劝导王朗投降孙策,可是王朗没听他的话,最后战败逃到了海上,当时虞翻也一同随行,此时王朗觉得自己大势已去,便让虞翻回家了,虞翻回去以后,孙策依然任命他为功曹,用对待好友的礼仪对待他,还亲自到虞翻的家里探访他,这让虞翻十分感动,从此便仕于东吴。 孙策 归顺孙策以后,虞翻见孙策经常单独出去骑马打猎,便劝孙策说道:“您这样轻装简从,私自外出,随扈保镖都准备不及,而且官兵们通常为这事烦恼。身为领导者,应该庄重,否则威严何在?从前有条龙因贪玩而化成鱼形,结果被一个叫豫且的渔夫给抓着了,当年白蛇也是因为出来玩耍才被高祖刘邦给宰了,所以主公出游还是要节制一点为好。”孙策虽然十分认同虞翻的话,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结果被刺客袭击,丢了性命,虞翻的顾虑也不幸成了现实。之后孙权继位,并任命虞翻为骑都尉,但虞翻多次大胆向孙权进谏,令孙权颇为不满,这也导致了虞翻和这位年轻的主公很不对味,再加上当时虞翻与一些官员不和,被很多人毁谤,于是被调离了权力中枢,被流放到了泾县。 孙权 而吕蒙一直认为虞翻是个奇才,在后来袭击荆州时,便以虞翻会医术可担任军医为由,请求孙权让虞翻以军医的身份随行,而吕蒙真正用意其实是想让虞翻有机会调职回来。之后,吕蒙率军西上进攻关羽,当时把守南郡的糜芳突然投降,这让吕蒙高兴的不得了,并未占领郡城,却在城外作乐庆祝。而这时虞翻提醒道:“如今和吴国同心的,全城只有糜芳一个人,我们怎能相信全城的人?为何不赶紧进攻呢?”吕蒙幡然醒悟,下令彻查,结果城内果然有伏兵,幸好被虞翻事先识破,不然吕蒙性命不保。 虞翻 后来关羽被击败,孙权还曾让虞翻占卜,虞翻卜卦之后告诉孙权,不出两天关羽必被杀头, 结果也正如虞翻所说,孙权便对虞翻说道:“你固然比不上宓羲氏,但比得上东方朔了。”这句话可以看出,孙权当时对虞翻的评价也是很高了。但可惜的是,这对君臣后来也并没有和谐相处。 吕蒙 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而于禁就被关羽囚禁在荆州,之后关羽兵败被杀,吴国攻取了荆州,于禁也就成了吴国的俘虏。因为于禁是魏国的大将,孙权这时候名义上还是魏国的臣子,所以于禁在吴国受到了优待,和孙权一起乘马出行。结果没走多远碰到了虞翻,虞翻因十分注重封建礼教,尤其崇尚一臣不事二君的忠君思想,见到于禁之后,便叱责道:“你是俘虏,怎敢与我们大王齐头并进呢?”说罢,还要鞭打于禁,却被孙权制止。后来孙权决定将于禁遣回魏国,此时虞翻又站出来说道:“于禁败数万之众,自己身为降虏,又不能死节,北方的军政习惯,此时得回了于禁也必定不会重用,虽然放了他对我们没有损失,但依旧如同放盗归山,不如将他斩了用来警示身为人臣却有二心之人。”但孙权并没有听,还令群臣一同为于禁送行。 于禁 后来孙权当上了吴王,大宴群臣,亲自给大臣们敬酒,当孙权走到虞翻身边时,虞翻突然倒下装醉,等孙权走了之后去敬下一位时,他又立刻坐了起来,这样明目张胆的驳孙权面子,让孙权很是不爽,认为虞翻是在戏弄自己,当场就要杀了虞翻,虽然最后被众人劝下了,但此后孙权对虞翻算是恨到骨子里去了,孙权已经不止一次对虞翻的行为感到愤怒了,于是把他放逐到了交州。但虞翻却不是个热衷功名利禄的人,被流放也丝毫没有抑郁。 虞翻 到交州后,虞翻便开始在那里讲学,后来他的弟子门生也有数百人之多,而且在此期间他还为《老子》、《论语》、《国语》等多部道家、儒家经典作注。后来公孙渊反叛,孙权这才想起了虞翻,派使者去找他,但遗憾的是,虞翻没能熬到使者的到来,死于家中,享年七十。像虞翻这样不但懂谋略,而且精通易术和医术,可以说是一个涉猎广泛的奇才,放在今天绝对是个新世纪全能型人才。但却受其性格的影响,一直不被重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曾评价道:“虞翻古之狂直,固难免乎末世,然权不能容,非旷宇也。” 关注小编,带您走进一段不为人知的趣味历史,欢迎您评论点赞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