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一溜,是整治过的哈尼族村庄,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脊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车子沿着大坪公路向东赶去,大约十公里左右,在一个毫不起眼的路段停下,我们跟着出来向路外边一看:嗬,好漂亮的光影和云海!抛竹寨(新寨,导航提示有两个抛竹寨,老寨在海拔两千多的山上,在多依树去老虎嘴的路边)沐浴着朝阳,袅袅炊烟和氤氲雾气融合在一起,缥缈盘旋,悠悠荡荡,起起落落,簇拥着,留连着,正是仙界降落人间。 拍过这样的云雾和光影,我算是明白了摄影人对光影和云雾的执着甚至执拗了。果然,只要在早晨的晴光薄雾中,啥都好看,啥都可拍,咋拍都是片子,啥片子都算作品。 16-35拍过,换70-200的镜头拍,还不过瘾,连黑卡M6也摸出来咔嚓几张。长焦中焦广角,弄得我这菜鸟好一阵手忙脚乱,头晕目眩。 拍过抛竹寨,太阳爬上了大白岩子(海拔2939.6米,元阳的最高峰,多依树的后靠山,整个元阳梯田的水源)山脉,照到阿者科了。这是拍摄爱春蓝梯田的最好时光,况且今天还有云雾。于是赶紧往回,大约在抛竹寨到多依树的中间地段,是蓝梯田最集中的区域。 顺着明媚的阳光,梯田倒映着侧前方湛蓝的天空,呈现出纯粹的蓝,沁入心脾的蓝!弯弯曲曲,错落有致的田垄做着浑然天成的分割,演奏出最优美的旋律。洁白无瑕的云雾慢条斯理的升腾,隔离了近处的蓝田和远处的黛山,掩映着古朴野性的村庄,偶尔有劳作的雅哟牵着老牛,或者背着小孩的雅米,或沉稳或轻快地走过田垄,别样的灵动与和谐。 阿者科,哈尼语的意思是“滑竹成片成林的地方”,隶属于元阳县新街镇爱春村委会。是保存最完好的哈尼古村落之一,里面的蘑菇房闻名遐迩。阿者科是“哈尼族长期生产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联合国推荐语),集中展示了“森林、村庄、梯田、河流、云海”融为一体的人文自然景观。 穿行在正在建设修整中的阿者科,一个感觉就是忙而不乱,骡马在石板路上往来奔波,运送石头、砖块等建筑材料,大叔大婶们背着背篓,或者扛着整捆的茅草,木工师傅们拉锯推刨,砌坝的,铺草(蘑菇房的屋顶一色用茅草加铺)的,扎篾的,热火朝天。偶尔有歇会儿的雅哟,眯缝着眼睛,晒着太阳,惬意地抽着特有的大烟筒,吧嗒吧嗒,吞云吐雾。还有就是特喜欢哈尼村庄里的“山神水”,发源于每年祭祀树神的森林,清澈洁净,顺势而下,有条不紊地沿着明沟暗渠,分流到各家各户。在相对集中的巷道里,还建有公共的神水池,溢满池子的水,就从三五分布的石槽里流出来,雅米们就凑在一起,洗洗涮涮,漂漂淘淘。整个村庄,不用一口水井,没有一个水塔,丰沛的山泉水,淙淙叠叠,灌溉着万千梯田,滋养着哈尼人民。 住在传统古民居内的哈尼族老人,是不喜欢拍照的,说是怕被人摄了魂。但年轻姑娘和小朋友们却是落落大方,笑容满面地说着谢谢,自信而热情。没赶上哈尼族的长街宴,算是此行的一大遗憾,那盛况想必足够独特壮观。自上而下穿过村庄,梯田中间建了一个观景台,有数百亩集中连片的梯田尽收眼底。此时云雾将收还散,梯田蓝光闪映,煞是美丽。 从阿者科离开,回到客栈。午餐后小憩,三点半出发去箐口民族村,那里是另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哈尼村庄,又是热火朝天的建设修缮之中,游客体验和消费的诸多项目已经初具轮廓,有了点雏形,但还远远未到可以拍摄记录的程度。村庄下面的彩色梯田,目前也不是最佳观赏期,大部分还没有翻耕、放水,但撷取小范围的局部,色彩非常艳丽,还是很美的。 返回茶场等日落的途中,全福庄、麻栗寨一带的蓝梯田,在斜阳余晖的点缀下,铺展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梦幻般的蓝色调,让人很容易沉醉其中,仿佛去到了童话世界。 茶场也是观日落的重要位置,站在茶山上向西眺望,梯田拱卫着村庄,村庄引领着梯田,柔和的光影,美妙的线条,挺拔的树木站立成了梯田的卫士,间或有牧归的村民赶着牛马悠然自得地穿行在田垄间。田里放养的鸭子,嘎嘎喧闹着,呼朋引伴,准备回家了。偶尔一株盛开的冬樱,都开满树的粉红,生动了冬日的田野。 两天半下来,元阳梯田的核心景区,就剩下胜村梯田没到了。而胜村梯田,没有纳入商业开发,是真正原汁原味的乡野,必须有向导带路。七点钟出发,虽然只有几分钟车程,再走十几分钟小路,却是有点迟了。到拍摄点的时候,日出前的满天红已经过了,勉强抓住一点尾巴,好在天上有一抹红云,地上有涌动的云雾。 拍过胜村梯田的日出,收拾器材,再在田垄间绕行二三里,才找到我们念叨了两天的机位。这地方的梯田,线条很是优美,我们第一天在“哈彝小吃”的墙壁上看到样片,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施老师五次三番在孔老板面前说起,我们也都心惦惦的,今天终于得见庐山真面目。这一方梯田确实很有特色,线条优雅流畅,如游云惊龙,犹如腾蛟舞凤,垄间疏密有致,呼应协调,背景清爽干净,机位高低错落间,各见风情,果然好地方,当然,若是轻云淡雾能升腾上来,那就更加唯美了。 回到胜村公路上,一直向上,背着摄影包的我们,全都一身透汗。这一段路是原味的田间小路,泥泞湿滑,不太好走。所以拍胜村梯田,一要有向导,二要轻装上阵,三要穿能防水的平底鞋,第四点嘛,最好在家里先练一练走田埂的功夫,别到时候站在有点松软又只有一脚宽的田埂上,腿肚子发软,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无限烦恼。 回到集镇上只有九点多,时间还早,我们去倮马点(很近,离客栈不到一公里),没有云雾,阳光已经有点强了,一班广东的“大法师(此处指器材配置高大上的中老年摄影师)”都在收“家伙”了,我们也能空手而归,去集镇拍拍胜村赶集。 于摄影而言,我还是初级的菜鸟,尤其是拍人文,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背着摄影包,扛着70-200的头,两个小时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体力活,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啊!第一次扫街,茫茫然不知所措,开始的时候脸皮还有点薄,不太好意思,总有种偷偷摸摸、怕人发现的感觉,然后是乱拍一气,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吃的用的,凌乱了双眼,眩晕了镜头。还是施老师告诉我,一次扫街,要突出一个主题,可以尝试拍拍赶集中的儿童。于是瞬间拨云见日,心中笃定,后面的忙碌才算是有了点意义。 下午,孔老板说带我们再去阿者科。我惊讶,阿者科我们都去过两次了,还去干嘛呢?孔老板神秘的笑笑:前面去的是阿者科村庄,今天去阿者科梯田,两者是一个寨子,却是两个地点。难怪,我们23号自己跑的时候,导航把我们绕晕菜了,向前,让我们掉头,往后,居然还是提示要在前方适当位置掉头,气得我当时差点摔了手机。所以,初到元阳的自驾游客人,千万不要依赖导航,除了几个主要的观景台,导航基本上是六神无主,乱指一通。 大约在爱村蓝梯田到抛竹新寨之间的中间点,一个变电站的旁边,车子左拐离开大坪公路,下行大约两公里,通村公路边,就是拍摄阿者科落日景观的位置。还真是好地方!视野中,村庄与梯田的布局浑然天成,村庄凸显而不突兀,梯田雍容而不臃肿,线条圆润而不圆滑,光影夺目而不刺目……我这才算是体会到昆明的朋友郑重其事让我一定要去阿者科好好转转的道理了。个人认为,老虎嘴尚在报废期的当下,阿者科是拍梯田日落的首选!即使有一天,雄浑壮阔的老虎嘴修复了,阿者科梯田的日落,也一定值得你花费一个下午来等候! 被夕阳染得金黄的田垄的轮廓线,被余晖透射过炊烟的小村庄,晚霞的倒影在千百块拼图的镜面里游走,结束劳作的老牛踱着步子,田野间仿佛五彩的琴键被敲响,一曲田园牧歌缓缓流淌……整个视界里,如金鳞万点的海潮在凝固定格,又如气蕴万千的巨幅画卷在徐徐展开…… 落下山梁的太阳收敛了热情,嫣红的云彩变得乌暗,幽蓝的高空上,还有一缕缕浅浅淡淡的微云,泛着若有若无的白,估计已经红不了。此时晚风渐紧,有点冷了,大伙儿吆喝着收工了。最后离开的我,心里涌起一阵遗憾,明天就要离开元阳了,终究是没有看到最绚烂的漫天晚霞…… 回程的半路上,不经意间我抬头看车窗外的天空,傻眼了,居然满天的微云都红了!我们怎么就不能再等个十来分钟呢?!是啊,越是高空的云,红得越迟!越是淡淡的微云,红得越炫!这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惨痛教训!今晚不吃了,实在是被自己的气堵住了,吃不下! 当然,晚饭还是吃了,觉也睡得很香,毕竟总体来说,此行的收获达到了预期,应该能打80分吧。纵有遗憾,本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实践和总结,在追寻光影,亲近自然的旅途中,我相信自己一定会不断收获快乐和喜悦,一定会不断增长见识和眼界,让生命充满更多的色彩、活力和希望! 终究是到了再见的时候。感谢哈尼老乡一张张微笑的脸庞,是你们祖祖辈辈的辛劳,是你们生生世世的汗水,完成如此壮丽不朽的雕刻,把大地耕耘成最绮丽的画卷,把山川演绎成最华美的乐章,伴着日升月落,云飞雾绕,让所有的摄影人魂牵梦萦,让世界共同为你们喝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