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船王包玉刚外孙治下的九龙仓集团 业绩竟如此惨淡

 坏人彭 2019-03-09

撰文| 王亚静

来源| 凤凰网房产

拆分九龙仓置业后的第一年,九龙仓集团以业绩下跌收尾。

3月7日,九龙仓集团(00004.HK)发布2018年全年业绩公告。作为分拆九龙仓置业(01997.HK)后的首年报告,这份报表显现出了九龙仓集团的颓势。

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九龙仓集团已签约发展物业销售下跌16%至279.58亿港币。其中,内陆签约销售额下跌5%至228.15亿人民币(约合267.05亿港币),香港签约销售额大幅下跌59.45%至19.19亿港币。

虽然内陆与香港的销售额同步降低,但内陆发展物业已然成为公司去年业绩的主要增长动力。年报称,如按应占份额计入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内陆物业收入减少21%至222.36亿港币,营业盈利则增加19%至79.49亿港币,营业盈利率增加12个百分点至 36%。但香港物业收入下降至16.67亿港币,营业盈利则下降至10.67亿港币。

香港船王包玉刚外孙治下的九龙仓集团 业绩竟如此惨淡

2018年业绩摘要。(来源:2018年业绩年报)

受香港地产业务的拖累,九龙仓集团总业绩尽显颓势。年报显示,若从2017年业绩中撤除九龙仓置业,集团2018年收入减少13%至210.55亿元,基础净盈利减少11%,若计入投资物业重估盈余及其它项目,股东应占集团盈利减幅为50%。

此外,九龙仓集团的倒退还展现在排名上。在相关机构发布的2018年房企销售额排行榜上,九龙仓以215.7亿人民币的销售额跌出百强房企,排名102。

这与九龙仓置业的强劲表现形成鲜明对比。3月5日,九龙仓置业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集团基础净盈利增加 6%至100.53亿元,投资物业基础净盈利增加12%至97.04亿元。并且,年内租户销售额以490亿创下历史最高记录,占香港零售销售总额超过10%。其中,海港城更是大幅增长24%,远高于香港市场平均9%的增长率。

这或许与两者的定位相关。在拆分之初,九龙仓置业定位在香港从事策略性大型零售、写字楼及酒店物业的投资;九龙仓集团将主要在内陆从事地产发展及投资及部分非地产业务。

“从分拆的做法来看,说明企业希望把业务进行梳理,进而形成更好的业绩成长”。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总监严跃进称,只是港企在内陆发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市场上的限价政策、香港惯用的长周期开发模式也不适用于内陆等综合原因,其在内陆的销售情况是比较尴尬的。”

九龙仓集团显然也感受到了这种不乐观的态势。在今天举行的年度业绩会上,九龙仓集团投资关系经理吴庭欣介绍,集团今年的内陆销售目标再度调低,降为180亿人民币,对应楼面面积约80万平方米。

九龙仓集团主席兼常务董事吴天海坦承,销售目标降低是因为“没货”。

公开资料佐证了这一说法。在李嘉诚频繁抛售内陆物业的2015年,时任九龙仓集团第一副主席、九龙仓中国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主席的周安桥便表示,“九龙仓目前进入内陆15个城市,布局会慢慢减少到一半,集中到七八个城市。”

这在半年报、年报中均得以体现。年报显示,九龙仓集团下半年仅购入2幅土地,全年购入12幅土地,花费180亿人民币,总楼面面积达81万平方米,分布在苏州、杭州、佛山及广州等地。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土地储备维持在370万平方米,达到2012年以来的最低值。在2012年,这一数据曾高达1230万平方米。

这与2017年的数据颇为相似。2017年年报显示,于2017年,九龙仓集团在北京、佛山、杭州和苏州合共购入9幅土地,花费人民币157亿元,总楼面面积达70.13万平方米,土地储备面积为390万平方米。

纵观九龙仓集团的发展路径,可以发现,未来一年集团收入与利润来源仍将是内陆,香港持有物业与内陆住宅业务的双轮驱动格局已然形成。

虽然其内陆业绩占据主要地位,但这与同样布局房地产20余年的恒大、万科、华润等内陆房企相比,无论是土储还是销售额,都已经相去甚远。即便是后来居上的融创、金科、旭辉,也都已经将九龙仓集团远远甩在身后。

九龙仓集团保持了港资企业特有的稳健,他们的财务状况相对健康,资产负债率只有38.97%,但九龙仓集团以及其他港资房企需要接受的是,他们在规模上已经难以与狂飙突进的内陆房企比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