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居指数排名出炉,成都为什么力压一线城市

 西行游者 2019-03-09

null

文丨西部君

日前,有机构发布了一份《2018-2019中国城市安居指数报告》。该报告覆盖全国35个大中城市,基于宜居环境、城市关注度、买租房成本、生活成本四大维度,从个人居住选择的角度出发,以城市“性价比”的视角对35个大中城市进行了排名。

报告显示,城市安居指数得分较高的城市,普遍位于地理区域上的南部和沿海区域。具体来看,排在前三的城市分别是成都,深圳和北京。剩下七到十位分别是西安,上海,重庆,广州,武汉,西宁,厦门。成都作为新一线城市的领头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可,高分值当选人们心中最适宜安居的城市。

null

这份榜单不一定权威,不过也有一定的参照性。首先,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是影响城市宜居指数的重要指标。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2018年经济总量十强城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武汉和杭州。宜居指数排前十的城市,有七个是全国经济的十强。

原因很简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和各类娱乐产业越发达,它能够满足衣食住行在内的各项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地方的财力也越雄厚,在基础设施的打造和公共服务供给上的能够有充裕的资金,给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

举个例子,现在很多城市都有地铁建设的计划,不过像地铁这种大型基建工程,需要庞大的投入。所以此前《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地铁建设的门槛为地区生产总值3000亿元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应在300亿元以上。经济发展水高的大城市,才有充足的底气建地铁,这种优势是小城市和县城几乎不具备的。

不过从宜居指数的前十名和经济十强城市的排位对比看,二者并不匹配,发展水平或者说GDP总量,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四大一线城市中,混进了成都、西安和重庆。经济总量排第四的广州,宜居指数只能排在第七。另外像西宁,2018年GDP只有1286.41亿,不到广州的零头,不过在宜居指数上,却晋级到了十强。

这里面的因素很多。生活便利程度、工资水平的优势背后,对应的是相当高的生活成本。以四大一线城市为例,房价基本都在四五万以上。而北京201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年平均工资水平为131700元。这种生活压力,多少会稀释一线城市的资源吸引力。

当然,谈论一座城市是否宜居,除了工作就业的考虑外,生活环境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这解释了为何宜居指数排前列的城市,大部分都在南方。南方城市的气候整体要更加宜人,光照充足,冬季更暖和。海南聚集了数量庞大的东北人,这便是一种说明。

null

值得一提的是,在四大一线城市中,成都、西安和重庆三座城市的排位穿插其中,而这三座城市全都位于西部,且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在城市营销上发力,成为吸睛的网红。像成都和重庆,向来以美食美景著称,成为网民热爱的打卡圣地。这种软实力优势,包括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自然也能吸引到众多网民。

另外,像长沙、贵阳以及沈阳等城市,在宜居程度的排名位置接近十强,这个水平也远远高于它们的经济实力位置。

在各类排行榜中,不管是交通枢纽地位、金融中心,还是科技中心等等,基本都是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占据前列,长沙、贵阳这类弱二线城市,抛头露脸的机会其实并不多。它们宜居环境的相对突出,也说明打造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是可以反超苏州等传统经济大城的领域。

成都、重庆、西安的西三角,以及长沙、贵阳等城市的逆袭说明,未来的城市竞争,将更加讲究差异化的战略。经济实力依然会是区域经济的核心要素,但经济实力之外,比如综合的宜居程度,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生活成本等,都将成为重要的竞争因素。

而且现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继续下沉,高铁等基础设施,也逐渐覆盖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二三线城市的发展机会将越来越多。一线城市不再包打天下,二三线城市也能分得一杯羹,这样的区域经济格局,将为我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安家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