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洪方煜)

 山湖微波 2019-03-09

语文教学与研究
 

 洪方煜,浙江省台州中学教师。

综观近几年全国或各地高考作文,其命题理念基本趋向一致:从命题形式上看,大都是材料作文,大致上分材料、引题、要求几部分;从文体要求上看,大多要求写论述类文章,以考察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从命题内涵上看,都注重时代与文化特色;从能力层级上看,大多入题容易,注重学生思辨能力与写作基本功的考察。当然,这里的入题容易,并非说不需审题;相反,一些看似简单的题目,审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作文是否离题、立意属于什么等级等诸要素,是决定作文分数的第一要素。那么,如何在紧张的时间内完成快速的审题?下面笔者结合一些典型试题,总结一下材料作文常见的审题方法。

01

结构分析法

所谓结构分析法,指的是分析作文材料的结构层次,归纳每层意思,整合成一个中心意思,写作时围绕此中心展开即可。

示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2018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据阅读老师统计,是近十年浙江高考作文平均得分最低的一年,究其原因,是考生审题不全所致。

除去注意事项,材料主体有三段话:第一段说的是浙江精神的历史与今天。历史上,浙江孕育了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浙江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站在新起点,我们需要对浙江精神进行重新的思考。显然,浙江精神有着传承关系,主要继承的是务实;随着时代发展,衍生的是“前列”“潮头”。第二段说的是浙江文化与浙江故事、浙江传奇的关系,两者是滋养与被滋养的关系。这里还有一个陷阱,第一段说的是浙江精神,第二段的起点却是浙江文化。实际上,浙江文化为里,浙江精神为表,两者是内涵与载体,内在与表象的关系。

综合这三段意思,判定文章是否扣题的依据有三:一是能否紧紧围绕着“浙江精神”展开,很好地阐释“浙江精神”。二是文中使用的材料,是否是浙江故事、浙江传奇和浙江人物。三是作文有没有体现考生的体验和思考。当然,这背后隐藏着历史与现实、内在与外在、时代与个人的三对哲学关系。如果能关注到这些,我们的作文得分决不会低到哪里去。

02

因果分析法

所谓因果分析法,指的是利用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进行由果溯因或由因及果的分析,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使自己的观点产生预测或启发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秃鹫是自然界中移动效率最高的动物,它以一种类似于滑翔机的移动方式,不用消耗能量,借助热气流,展开翅膀升腾到空中;一旦发现有残羹冷炙,它就迅速地像自由落体一样毫不费力地往下掉,到接近地面的时候张开翅膀,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秃鹫的移动效率高,一方面是因为它能够克服地心引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它有重量能够保持一种方向感,而不至于像羽毛一样被风裹挟、打扰,身不由己。

  材料二:每天都有新的信息,每时每刻每秒都有新的信息。随着信息世界的到来,我们不再需要守着电视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之类的节目,轻轻松松就可以自由地从手机平板中了解到各种信息。可当大量的信息像潮水一样涌来,我们难以选择,结果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发现我们其实一无所得。这个时候有的恰恰不是自由感,而是不由自主。

  针对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2017年“9+1”联盟最后一次调研作文卷。该联盟集中了浙江省10所一流强校,遗憾的是,那次作文,得分50分以上的仅数十人,55分以上的仅数人,这是该联盟历次考试中很少见到的。原因是很多同学折在了审题上。

这里有两则材料。材料一说的是秃鹫,它之所以由自我掌控,自我作主,在于其能克服外界的干扰,自身有重量。这是自然界的。材料二说的是信息社会里,我们可以轻松了解各种信息,但我们可能会被海量信息裹挟,难以抉择,不能自我掌控,自我作主。这是人类社会的。

两则材料,一自然,一社会;一正面,一反面,是互相阐发互相补充关系。再由果溯因深入分析,其背后蕴含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克服外界的干扰,要有自身的重量,尤其在信息社会,我们要有理性的思考与判断,才能自主掌控方向,得到真正的自由。明了上述情况,我们算是基本审清题意,能保证自己的作文不算离题。若想再深入些,我们还需要再一次运用因果分析法深入一层,我们该如何克服打扰?我们需要坚定的心志,我们需要做到慎独。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做到有重量,不被裹挟?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仰,我们需要避免浅阅读,碎片化阅读,而要进行深阅读,文化阅读,经典阅读。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让自己的审题立意进入到材料的内核,写出一类卷来。

03

对象分析法

一般的作文题,叙述或议论的对象往往只有一个,或者两者的关系。但也有些材料,涉及的对象有多个,我们需要分清对象的主次,以及各对象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抓住材料的主要意思。

示例:阅读下面所给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文。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嘻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跟本没有飞得愿意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大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这里的对象有人、鹰、鸡等,但主要材料围绕鹰展开,着重写了鹰在鸡窝(代表安逸的生活)与山顶(代表困厄的环境)中的不同表现。显然,这里的鹰是人的象征,需要我们思考人的成长与环境(包括安逸的生活与困厄的环境)的关系。当然,这与平时所讲的逆境出人才是有区别的,因为这里抓住鹰的人,实际上有隐寓教育者之意。理解了这些,如果站在辩证的立场上看,我们会得出以下层次的意思来。

1.安逸的环境,身心、条件,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现实中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2.正如温水煮青蛙一样,一味地耽于安逸,丧失斗志,最终连跳出的勇气都没有了,终在安逸环境中迷失。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生活太安逸了,工作便会为生活所累。

3.所以,必要的磨练是必须的,一如鹰需要在悬崖边的历练。这种历练,能激发斗志,唤醒潜能,磨练意志。相反,没有磨练,则是另外一种情形。麦子没有风吹雨打、光热曝晒,长出的果实往往是干瘪的。泰戈尔则说,翅膀上绑了金条的鸟儿,怎能飞翔。唯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古人亦云,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所以,没有考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走不远的,收获不了人生的果实。

4.当然,人生的磨难还需注意两点,一是让人有个适应的过程,不能让人一下子从风和日丽跌入到严冬酷寒,我们需要让人有个秋的过渡。二是有个限度,让人能承受得了,毕竟,在一些巨大的灾难面前,连生命都没了保障,何谈磨练?

5.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的磨练要针对人的个性与天赋,你不能赶一只鸭子上棚架,不能强迫一只羊去游泳。可悲的是,现实中,往往更多的家长,却在不停地做着这样的蠢事。明明是一只鸡,却要用鹰的要求衡量孩子。

6.总结:顺应孩子天性,让孩子在呵护与磨练中走向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这样的思考,无疑是全面而辩证的,我们的观点也具有了无可辩驳的力量。

04

虚实分析法

实,指的是有明确的意义和具体所指的对象;虚,指的是意义含蓄抽象的,对象往往具有比喻或象征含义。这类题目,往往需要化实为虚,或化虚为实。

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默罕默德)

  “奈何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便不复轻盈;他开始用双手掂量生活,更看重果实而非花朵。”(叶芝[爱尔兰])

  先哲告诉我们,人得用面包去换“水仙花”;而叶芝却说,随着年龄增长,人们在生活中更看重的并非花朵。对上述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方,或你有自己更好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标题自拟;②文体明确,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按命题者意思,这里的“面包”“果实”和“水仙花”“花朵”都是比喻,可以分为两类,寓意是物质生活(物质追求、功利追求)和精神生活(精神追求、诗意和美)。

默罕默德的材料,可理解为在满足生存的前提下,可去追求精神生活,要重视精神追求。叶芝的材料则从反面反应了当下的现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更看重的并非精神。两则材料,一正一反,实际上均在倡导人们要仰望星空,让自己的生活多些诗意,多些精神的丰盈。当然,在具体的写作中,我们可以辩证思考物质(功利)与精神的关系:物质是精神的基础,没有物质,连基本的温饱都有问题,一切的精神、诗意与美都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本。而单有物质,没有追求,没有精神,尽管衣食无忧,但久而久之,就会觉得生活没有目标,空虚、无聊等情绪会汹涌而至,最终让自己埋到了尘埃里。而与这样的人交谈,我们也会觉得俗不可耐,面目可憎。所以,只有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也是最有趣味的生活。当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可一味强调精神生活,毕竟,缺少物质的支撑,精神是很难立于高地的。

上述介绍的四种方法,并非独立的,有时可结合起来,如上文中的第二个事例,实际上是结构分析法与因果分析法的综合运用。高考作文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所以,在下笔之前,我们考生要舍得花时间,审清材料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找到最佳立意点,让自己在写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