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I“换脸”:侵权or技术革新,一把双刃剑的诞生

 心本心123 2019-03-09
时事 2019-3-1 2019-03-09 07:58:10 7664人

AI“换脸”:侵权or技术革新,一把双刃剑的诞生

壹笔·作文 汇编

最近,一段“换脸”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一位名为“换脸哥”的B站用户利用AI技术,将演员朱茵在《射雕英雄传》中扮演的“黄蓉”形象,换成了另外一位女演员杨幂的脸。虽然是“移花接木”,但不少看过视频的网友都纷纷感叹,竟然“毫无违和感”。“过于真实”的“换脸”操作引发关注,而深藏其中的安全隐患、法律问题与伦理陷阱也引人深思。

/素材聚焦/

▽“换脸”是否涉嫌侵权?

2月27日凌晨,引发这场热议的制作者回应已将相关视频下架,并表示:“对所有人来说是一个警示,大家应尊重版权与肖像权,专注于技术本身。”有人提出这项技术还可能被用来制作明星不雅视频,而相关律师对此回应:“如果把明星的脸换在不雅视频中,将涉嫌侵犯肖像权和名誉权。”

 

除了涉嫌侵权外,针对这项技术,有人认为:以后作假是不是更“方便”了?更多人则担心这类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用于制作违法视频或进行欺诈,后果不堪设想。事实上,国外已有类似案例,公众人物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好莱坞女演员斯嘉丽·约翰逊曾预言:“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这项技术的攻击目标只是时间问题。”过去一年,斯嘉丽的脸已被叠加到数十个不雅视频中。遭受同样困扰的还有盖尔·加朵等一批女演员,“换脸”已变成一种赤裸裸的侵权行为。

 

切忌滥用,更不能突破底线

有人说,AI换脸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用于影视制作,但也可能被人恶意使用。事实上,有影视特效公司就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可以提高后期制作的效率和节约成本。2017年,一个名为Deepfakes的匿名用户在论坛上公布程序代码,不厌其烦地分享了制作换脸视频的教程,还附上深度学习代码和相关数据集,从此简单易用的“换脸”视频出现了。

 

每个人都是潜在的“换脸”目标,一旦技术被滥用,谁来把老虎关进笼子?试想,有心人收集了你的照片,就可以随意把你和任何视频结合到一起,然后在社交圈里散播,那场面何其令人胆寒?“换脸术”应用的边界在哪里,新技术的普及甚至滥用可能带来何种隐患,会否造成侵权、犯罪甚至互联网伦理上的新问题,也引起了重视。喧嚣中亦须保持冷静,新技术驱动文化创意更新迭代之时,切忌滥用,更不能突破底线挑战公序良俗。

/同类链接/

◎抓逃犯的人脸识别技术

2018年,在张学友咸阳演唱会上,又有5名逃犯落网。这已经是歌神第N次助攻警方了。其实不只是张学友,在近期的很多公共活动中,都有逃犯落网,而真正帮助警方抓住他们的,其实是安检系统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不过,虽然这项技术在目前看来确实作用不小,但它的隐患同样也不小。目前而言,我们还不能指望人脸识别挑大梁,逮住每一个出现在公共场合的逃犯。在视频监控等实用场景下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有一段路要走。

 

除了帮警察在公共场所抓逃犯,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被应用在其他领域。然而,这些实际应用几乎一步一坑,全都存在争议与隐患。首先,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发现很多我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甚至不为己知的秘密。此外,人脸识别还可以通过我们的脸查找到与我们相关的个人信息,比如信用卡、社交账号等。随着科技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人脸信息的价值也在慢慢提升,如果不重视,我们的信息安全、财产安全,都会受到威胁。

 

◎经历PS风波,AI换脸何惧之有

当初,PS刚刚流行时,社会上曾经流行一段时间的P风,跟着倒霉的,有平头百姓,还有官员、明星等。而如今技术在进步,当初的PS技术,现在已经广泛流行于年轻人之间。利用手中的相机,一张美美的图片瞬间就能诞生,一条唯美的视频也能轻而易举诞生。这是技术的力量,也是技术的方向。

 

AI换脸技术已经出现多年,造出了无数假视频,也给很多人带来不少困扰。国内的“换脸”视频向来只在小圈子里流传,并不被大众所知。这次事件,让“换脸技术”呈现在大众视线中,但随之而来的担忧也席卷了网络。AI换脸技术将走向何方,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将至造福人类,还需要时间来校验。

/时评范本/

AI换脸:演技不够,技术来凑?

利用AI技术进行“换脸”,其实并非今时今日才有,在国外也很流行。如今,AI“换脸”技术借助《射雕》小视频走进中国网友的视线,让人既惊叹于新技术之发展,也引发如潮之争论。虽然视频制作者回应,“制作主要用于技术交流,并无盈利行为”,但一次偶然的“技术交流”却引发舆论风暴,足可见“偶然”背后的复杂、技术背后的隐忧。

 

技术的发展必然有其价值,AI“换脸”技术在某些应用场景中,也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比如在影视制作中,一些危险或者拍摄成本太高的镜头,就可以借助AI技术来实现,从而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但是,技术一旦越过安全、道德的边界,就可能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比如,如果可以利用AI技术任意“换脸”,那一些流量明星是不是就不用担心演技问题了,只要请替身出演,然后换上自己的脸就万事大吉?使用“换脸”技术,是否意味着对版权、肖像权的侵犯?会不会有别有用心之人通过“换脸”来实施诈骗?在人脸解锁、人脸支付日益普遍的今天,AI“换脸”又是否会威胁人脸识别的安全?

 

当然,这样的担心并非杞人之忧。正如有人所担心的,“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这项技术的攻击目标只是时间问题”。由于多种应用场景的存在,AI“换脸”技术的发展似乎是难以逆转的。只是,当技术成熟的时间到来,它究竟是会为我所用,还是我们为其所伤?这可能就要看我们是否能始终葆有思考的能力,始终对技术葆有敬畏之心。

 

从虚拟偶像洛天依登上电视舞台,到机器人索菲亚获得公民身份,再到AI“换脸”技术轻松“移花接木”,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不断超出我们的想象。未来已来,新技术的发展不会止步,面对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强烈的不确定性,我们尤其需要拥有这样的确定性:那些基于每个人的体验、感受所产生的丰富的异质性,那些具有生命质感的思想与创作,永远是无法取代的,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哪里有真实和信念,哪里就有真正的、有成效的和有目的的行为,哪里就有体验、下意识、创作和艺术”。不唯表演、创作如此,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也是如此。

 

此外,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让技术进步真正成为我们的铠甲,而非软肋,还需要更健全的、与时俱进的规则与法律的保护。“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新技术的出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法律观、道德感,提高应对能力,在可能到来的风险面前做好准备,才能让新技术始终行驶在正确的轨道里,不会冲出道德、法律的“篱笆”。(有删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