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难易程度
2019-03-09 | 阅:  转:  |  分享 
  
各种金属材料的焊接难易程度
金属及其合金
焊条电弧焊
埋弧焊
CO2气体保护焊
惰性气体保护焊
电渣焊
电子束焊
气焊
气压焊
点缝焊
闪光对焊
铝热焊
钎焊
铸铁
灰铸铁
可锻铸铁
合金铸铁
铸钢
碳素钢
高锰钢
纯铁
不锈钢
铬钢
马氏体
铁素体
铬镍钢(奥氏体)
高镍合金
轻金属
纯铝
非热处理铝合金
热处理铝合金
纯镁
镁合金
纯钛
钛合金
钛合金(其它)
低碳钢
高碳钢
中碳钢
工具钢
含铜钢
低合金钢
镍钢
镍铜钢
锰钼钢
碳素钼钢
镍铬钢
铬钼钢
镍铬钼钢
镍钼钢
铬钒钢
锰钢
铜合金
纯铜
黄铜
镍青铜
磷青铜
铝青铜
锆、铌








耐热合金




_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级别及其代表性材料举例





普通材料
一般钢铁材料
(4)退火的35CrMo(187~229HBS)。
(5)退火的碳素工具钢。
(6)铁素体不锈钢及铁素体耐热钢

很容易加工的材料
一般的有色金属材料

易加工的材料
铸铁

易切削钢
较易切削钢
代表性工件材料举例
镁合金
(1)铸造铝合金、锻铝及防锈铝
(2)铅黄铜、铅青铜及含铅的锡青铜,如QSn4-4-4,ZQSn6-6-3D等
灰铸铁、可锻铸铁、球墨铸铁
易切结构钢Y12(179~229)
(1)易切结构钢Y15\Y20\Y30\Y40Mn
(2)易切不锈钢1Cr14Se\1Cr17Se
(4)易切不锈钢1Cr14S
(1)热轧高碳钢(65、70、75、80及85钢)。
(2)热轧低碳钢(20、25钢)。
(3)马氏体不钢(1Crl3、2Cr13、3Crl3、3Cr13Mo、1Cr17Ni2)
(2)马氏体不锈钢(4Cr13、9Cr18)。
(3)铝青铜、铬青铜、锆青铜及锰青铜。
(4)热轧低碳钢(08、10及15钢)
较难切削材料
(1)奥氏体不锈钢和耐热纲。
(2)正火的硅锰弹簧钢。
(3)99.5%纯铜、纯银。
(4)钨系及钼系高速钢。
(5)超高强度钢
稍难切削材料
难切削材料
难加工材料
(1)高温合金、钛合金。
(2)耐低温的高合金钢
很难切削材料
?(1)调质的60Mn(s=700~1000MPa)。
?(1)正火或热轧的40、45、50及55中碳钢(179~229HBS)
(1)正火或热轧的30及35中碳钢(170~217HBS)
(2)冷作硬化的低碳钢08、10及15钢。
(2)冷作硬化的20、25、15Mn、20Mn、25Mn、30Mn
(3)退火的40Cr、45Cr(174~229HBS)。
(3)正火或调至的20Cr(170~212HBS)
HB布氏硬度
适用于测量硬度小于HB450的退火、正火调至状态的钢铁有色金属的硬度
热处理
金属或合金在固态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方法,以改变金属或合金的内部组织,而得到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操作。
以淬火加热时固溶钢的高温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及淬火后所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的数量具体确定。一般用HRC硬度值来表示
淬透性主要与钢的临界冷却速度有关;临界冷却速度越低,淬透性一般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淬透性好的钢,淬硬性不一定高;而淬透性低的钢也可能具有高的淬硬性。
钢的淬透性指标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以供机械设计人员作考核钢件经热处理后的综合力学性能能否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供热处理工艺人员在淬火过程中,能否保证不形成裂纹及减少变形等方面提供理论根据
淬硬性是指钢在正常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所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
淬透性是指钢在淬火时能够得到的淬硬层深度。它是衡量各个不同钢种接受淬火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淬硬层深度也叫淬透层深度,是指由钢的表面测量到钢的半马氏体区(组织中马氏体占50%、其余50%
为珠光体类型组织)组织处的深度(也有个别钢种如工具钢、轴承钢需要测量到90%或95%的马氏体区组织处)。钢的淬硬层深度越大,表明钢的淬透性越好
献花(0)
+1
(本文系cqyuli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