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石窟】西魏-285窟【1】西壁【精彩丰富】

 瓶本透明盛星河 2019-03-09
【敦煌石窟】西魏-285窟【1】西壁【精彩丰富】

 
  1.1西魏-285窟-窟内景:左边是西壁龛,右边是北壁【2892x1784】【超大图】【1.88MB】



该窟开凿于西魏大统年间(主室北壁发愿文中存有西魏大统四年(538年)、五年(539年记年),是敦煌石窟中最早有确切开凿年代的洞窟。主室为覆斗顶形窟,平面为方形。窟室中央现存一元代所建的方形坛台,南壁北壁对称地各开凿4个小禅室。部分禅室内或门口还残留有元代所修小塔的部分塔身。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四披绘中国传统神话诸神与佛教护法神形象,有摩尼宝珠、力士、飞天、雷公、乌获畏兽、伏羲、女娲等。四披下部一周绘有36身禅僧于山间、草庐中坐禅。山林间绘有各种野兽及捕猎场景。西壁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主龛内为倚坐说法佛,小龛内各一身戴风帽禅僧塑像。龛外壁面上部画诸天外道形象,有日天、月天、诸星辰、摩醯首罗天、毗瑟纽天、鸠摩罗天、毗那夜迦天及供养菩萨等,下部画四天王、婆薮仙等,最下部龛沿画忍冬纹边饰南壁分上、中、下三段。上段通壁绘11身持乐器的伎乐飞天;中段通壁绘《五百强盗因缘》故事画,末尾处绘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下段开四个小禅室,禅室间壁面自东向西绘有《化跋提长者姊缘》、《度恶牛缘》、《沙弥守戒自杀缘》和《婆罗门施身闻偈》故事画。其表现形式,或长卷连环画,或单幅画。故事画下方绘金刚力士。北壁分上、下二段。上段通壁绘有七铺说法图,每铺下方均有发愿文和男、女供养人。其中西起第二铺和第七铺说法图发愿文题留纪年还可读识。下段亦开有4个小禅室,与南壁小禅室相对应。东壁门上方绘有三身坐佛,门南、北侧各绘大型佛说法图一铺。甬道顶层残存中唐所绘趺坐菩萨一铺,南壁中唐画不空绢索观音经变一铺,北壁中唐画如意轮观音经变一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为一面斜坡形,存宋画残痕。前室西壁门上开一小窟(敦编第286窟),门南残存宋代供养人像,底层可见中唐画,最底层为西魏壁画。门北为第287窟,存宋画男供养人像。

 1.2西魏-285窟-窟内景:正中是西壁龛【1002x700】


 1.2西魏-285窟-窟内景3:左边是南壁(有三组本生连环画)【869x681】

 1.2西魏-285窟-窟内景3:左边是南壁(有三组本生连环画)【893x594】
 
1.2西魏-285窟-窟内景3:左边是南壁,右边是西壁龛【670x450】
 
莫高窟西魏石窟鉴赏——第285窟与中印结合

莫高窟第285窟位于九层楼以北,西魏开凿,中唐、宋、西夏、元重修,窟内北壁有西魏的大统四年、五年(即公元538、539年)发愿文题记,说明此窟建于此时。它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窟形呈平面方形,覆斗形顶,西壁开3个圆券龛,南北壁各开4禅窟。前室西壁门上为第286窟、门北为第287窟,甬道和前室壁画为五代重绘。西壁主龛内塑坐佛一身,胁侍菩萨两身,两侧龛塑结跏坐禅僧像。北壁四禅窟内画有禅僧像;窟顶四披绘飞天、雷神、飞廉、朱雀、乌获、开明、伏羲、女娲等,边沿画山居禅僧像35身;西壁龛外画供养菩萨、诸天、神将、力士;南北壁壁画上下分段,各段分组,各自内容独立,但又有总体布局:上部画伎乐飞天12身,奏乐或散花,飘逸多姿,气韵生动;下方一横幅故事画《五百强盗成佛》,画有战争、受审施刑、剃度等场面,为我们提供了古代兵器、刑法、建筑、服饰等形象资料;中部画佛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下部画药叉。北壁上部画说法图八铺,每铺下方有愿文和供养人,中部画佛和菩萨。东壁门两侧画观无量寿佛,下画供养人,并有愿文榜题。所绘人物身体修长,俊秀,眉目疏朗传神。绘画技法上是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原艺术风格相结合,题材上包含了中国与印度的传统神灵。因此窟开凿于东阳王元荣任瓜州刺史之时,史载元荣曾在莫高窟造一大窟,故有专家认为此窟为东阳王窟。整个洞窟画面纷繁复杂,但却统一在“禅修”这一主题当中。

窟顶为覆斗顶,莲花井心,四周饰以卷草,垂幔铺于四披,藻井四角有兽头衔珠流苏。整个窟顶遍绘佛教与中国传统神仙形象,空处填满云气。《庄子》有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此图正是如此,仰望整个窟顶,似古代的神仙天界,云气相随,神随风动。窟顶下部一周绘禅定僧人,均坐于山间岩洞,山间点缀动物花草,表现僧人于山野之间静坐修行的情景。

 1.2西魏-285窟-窟内景4:正中是南壁,左边是东壁,右边是西壁【1470x1095】

1.3西魏-285窟-窟内景:右边是北壁(有七组佛说法图)

1.3西魏-285窟-窟内景:右边是北壁1【1595x1600】

2.1西魏-285窟西壁1左【1348x1600】

 
 2.1西魏-285窟西壁一览1左【1401x1600】
 
 2.1西魏-285窟西壁一览2右【1401x1600】

 
 2.2西魏-285窟西壁龛-龛楣与龛内佛

 2.2西魏-285窟西壁龛内:佛

 2.2西魏-285窟西壁龛内-佛光火焰纹

 
 2.3西魏-285窟西壁-龛楣(12位伎乐化生童子)【1600x1024】
 
 2.3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临摹】【1350x970】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118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中间七位【1225x864】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1(左边靠近正中的三位)【1600x932】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1左边第3位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1左边第4位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1左边第5位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靠近正中的三位)【1600x853】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第1位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第1位【吹筚篥】特写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第2位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第3位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第3位与第2位(画面已倒过来)

 2.4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伎乐化生童子2右边四位与下面

 2.5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下面,飞天1【1600x1257】

 2.5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下面,飞天2【1600x1263】
 
2.5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下面,飞天2竖过来的角度
 
 2.5西魏-285窟西壁-龛楣下面,飞天2竖过来的角度【临摹白描】

 
 2.6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北侧-胁侍菩萨第1组【1075x1600】
 
 
 
 2.6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胁侍菩萨第2组【1105x1600】
 
 2.6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胁侍菩萨第2组之【临摹】忆梅庵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作品“菩萨听法图”摹本 镜心


 2.7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佛像左下角供养菩萨1【1366x768】

 2.7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佛像左下角供养菩萨2【1366x768】

 2.7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佛像左下角衔接左边南壁【1366x768】

 2.8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1366x768】


莫高窟 285窟 主室 西壁
 
中央凿一圆券形大龛,两侧各有一小龛。龛外壁面给有护法诸神。南侧上部与窟顶连接处绘有一个白色圆轮和六个白色椭圆形轮,内绘日天及其眷属形象。日天有头光,着高髻,双手合十,端坐于一驷马二轮厢车中。驷马两两相背,分牵车厢两端,反向则驰。在日轮下面,画一辆三凤驭车,凤车上有两力士,一前一后,其中前者一手持一人面盾牌,一手向上扬起,后者高举双手,作托举状。北侧上部绘月天及其眷属。由于画面剥落严重,现仅能识断头戴宝冠的月天呈正面姿坐于车厢内,双手交叉于胸前。车轮南侧还残存两只鸟头和翅膀的部分。在月天的圆轮下面,绘一由三只狮子牵拉着车,车厢内有二身力士,一前一后,后者高举双手,作托举状。三龛间壁面绘有护法诸天、菩萨、天王诸形象。 中央大龛与南侧小龛壁面绘有三面的梵天形象、三眼的帝释天形象,外侧壁画绘婆薮仙人;中央大龛与北侧小龛壁面所绘的摩醯首罗天形象三头、六臂,半侧身骑坐于白牛背上。其下绘骑孔雀的鸠摩罗天和象鼻人身的毗那夜迦神。两侧壁而下方各绘两身手执矛枪、身着铠甲的天王形象。
  
3.0西魏-285窟西壁南侧-上方日天、诸星

西壁除了一佛及二禅僧三龛之外,还绘制了日天、月天、诸星、供养菩萨及那罗延天、鸠摩罗天、摩醯首罗天、毗那夜迦、四大天王等护法神。位于最上方的日月诸星,在蔚蓝色的背景下,分南北两队一字排开。位于最南端的是乘坐马车的日天,四马分别向两端奔驰,其下有三凤车,两力士于其上,一挥斧,一执人面盾。日天北侧一字排开着菩萨装的诸星神六位,其下为诸婀娜多姿的供养菩萨。

 3.1西魏-285窟西壁南侧-日天、凤车

 3.1西魏-285窟西壁南侧-日天【736x692】

3.1西魏-285窟西壁南侧-日天【1581x1598】

 3.1西魏-285窟西壁南侧-日天与众菩萨【临摹白描】

 3.1西魏-285窟西壁南侧-日天与众菩萨1【1600x836】
 
 3.1西魏-285窟西壁南侧-日天与众菩萨2【1600x836】
 
 3.2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凤车及武士1【1600x1054】
 
 
 3.2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凤车及武士2【1600x843】

 3.2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凤车及武士3【1600x846】
 


3.4西魏-285窟西壁北侧-上方月天、七曜

西壁最北端的是乘坐天鹅车的月天,下有三狮战车,其上两力士,一作托举之态,一执盾向前。月天南侧为七位印度外道仙人装扮的星神,即七曜神(星期一至星期天),其下亦为诸供养菩萨。

 3.4西魏-285窟西壁北侧-月天【1076x1207】
 
 
 3.4西魏-285窟西壁北侧-月天及众梵志1【1600x860】
 
  3.4西魏-285窟西壁北侧-月天及众梵志2【1600x863】
 
 3.5西魏-285窟西壁北侧-虎车及众菩萨1【1600x903】
 
 3.5西魏-285窟西壁北侧-虎车及众菩萨1特写【1600x1194】
 
 3.5西魏-285窟西壁北侧-虎车及众菩萨1手势集锦【临摹白描】

 
  3.5西魏-285窟西壁北侧-虎车及众菩萨2【1600x907】
 

 4.1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740x1600】

西壁南侧龛楣之间,绘有五尊护法神。上者为毗瑟纽天,原为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毗湿奴,一度曾是婆罗门教最高的神,后来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护法神。图中毗瑟纽天,三面八臂,上身袒裸,颈系斗篷,臂绕飘带,下着大裙,曲腿而坐。中者为梵天与帝释天,最初也源于印度婆罗门教,梵天本是印度的创世之神,帝释天则是印度的雷电之神因陀罗,在此也成为佛教护法。二者头戴宝冠,身披天衣,下穿大裙,并排而坐。最下方站立的是四大天王中的两位,身着铠甲,手执三叉戟,直立于莲花之上。

4.3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上排毗瑟纽天(毗湿奴)▲【1158x1547】

 
  4.3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中排供养天人【1600x1183】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下排天王:东方与南方天王【1357x1600】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下排天王【铠甲乳钉,衣摆金边】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下排天王【铠甲乳钉,衣摆金边】【图示】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下排天王局部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下排天王全身像【另一色调】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南侧-诸天一组1总览:毗瑟纽天等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最南侧-婆薮仙。考古照。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1186x1600】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最南侧-婆薮仙【759x1600】
 
 4.4西魏-285窟西壁龛外最南侧-婆薮仙与鹿头梵志【临摹白描】
 

 4.5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考古照。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1142x1600】
 
    西壁北侧龛楣之间,亦绘五尊护法神。上者为摩醯首罗天,其原型为印度婆罗门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湿婆是兼有创造与毁灭两种特性的宇宙大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图中摩醯首罗天骑青牛,三面六臂,手托日月。其下有鸠摩罗天和毗那夜迦,是摩醯首罗天的次子与长子。鸠摩罗天也称鸠摩罗伽、大自在天,是佛教护法诸天之一。据佛经说他住在色界之顶,为三千大千世界之主,本为婆罗门教主神之一,佛教把他作为守护神,为守护东北方的护世八方天和十二天之一。画面为:头顶留三片孩提式发型(因鸠摩罗有童子之意),裸上身,著裙,四臂,胸前一手捧一白色小鸟,另外三手,一持戟,一举莲苞,一拿葡萄。在绘制手法方面,鸠摩罗天虽为梵名,但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线描、晕染方面,都已呈现出明显的汉化特征。毗那夜迦原是印度教湿婆系统中的神怪,相传为湿婆和雪山女神所生之子,其名为伽涅沙。这一形象是随着佛教密教的发展而进入中国的,渐渐成为佛教密教的护法神之一。《大日经疏》中称此神为障碍之神,凡事遇到他都会受到阻碍,而不能顺利进行。画面为:人身象头,有牙如象牙状翘出口外,鼻软且长,一手托钵至屈伸的长鼻头处,一手持象牙,颈有饰物,身体肉色,上身袒裸;下身着大裙,裙褶流畅,肩有披巾环绕;游戏坐状。其下亦为二天王,姿态装束与南侧的天王一样。

 4.5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627x1600】

 
 4.6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上排摩醯首罗天【1166x1600】
 
 
  4.6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中排韦纽天与毗那夜迦【1600x1187】

 4.6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中排韦纽天与毗那夜迦【临摹白描】

 4.6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中排韦纽天与毗那夜迦【临摹白描】

 4.8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下排天王:北方与西方天王【1190x1600】
  
 4.8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下排天王【乳白荷叶袖,铠甲乳钉立体效果】(图示)

 4.8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下排天王【乳白荷叶袖,铠甲乳钉立体效果】【960x1350】
 
 4.8西魏-285窟西壁龛外北侧-诸天一组2总览:摩醯首罗天等

 4.9西魏-285窟-天人【S立姿】【515x1600】

 
5.1西魏-285窟西壁【1024x683】

5.1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坐禅僧现代复原1(塑像经过修复)

 5.1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坐禅僧现代复原窟2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以下一系列图皆为1366x768像素】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1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2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3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4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5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6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7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8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09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10

 5.2西魏-285窟西壁北侧小龛-11(小龛内右上角飞天与右下两位弟子)

 5.3西魏-285窟西壁龛。【原图:全景图117】【以上一系列图皆为1366x768】


 5.3西魏-285窟西壁龛1左侧。考古照。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1280x947】

 5.3西魏-285窟西壁龛1左上角。考古照。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 【1165x1600】

 5.3西魏-285窟西壁龛2右侧。考古照。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1280x931】

 5.3西魏-285窟西壁龛2右上角。考古照。出自:《伯希和敦煌石窟图录》第五卷,编号120-146窟【1183x1600】


 5.4西魏-285窟西壁龛。【原图:全景图118】【1366x768】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1366x768】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龛楣-四叶忍冬火焰纹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龛楣-四叶忍冬火焰纹图案【临摹】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112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坐禅僧【958x1390】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坐禅僧【图示】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坐禅僧塑像(侧面)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坐禅僧塑像(正面)

 禅是“禅那”的略称,中国古代将其意译为“思惟修”,就是将散乱的心念集中,进行冥想。禅僧就是坐禅修行的僧人,坐禅冥想也是早期佛教僧侣进行修行实践的主要方式。莫高窟所存的禅僧像都是佛弟子进行修禅的塑像,此窟主室西壁南北两侧龛的两身是其代表。禅僧像均置于仅能容身的小龛内,用以表示在山林岩窟禅修。修禅的僧人以袈裟缠身裹头,姿势为禅坐,即结跏趺坐,两手相叠作禅定印,体现出了禅修时的凝神摒虑、冥思入定的心境。
   
图中为一静坐的青年禅僧形象,双手作禅定状,身穿水田袈裟,色彩明快,裹头缠身,头微微下俯,双目凝视空茫,双唇轻合,静神沉思。底色为土红色,头光为红色和白色火焰纹组成的圆形,后有装饰着小花的白色三角靠背,三者将禅僧坐禅时的宁静衬托得更为突出。虽身着袈裟,却依然隐现出禅僧圆润的肌体,表现出了从静习定的禅僧充满着生命力却又心如止水,不染尘埃。从整体造型上看,上实而下虚,塑造者更注意对头部的刻画。所以塑像的面部显得犹为细腻,红润的肌肤、饱满的天庭、清秀的眉目、耸直的鼻梁、略方的口唇,使僧人在清秀俊逸的面相中透露着颖悟睿智、潜心参禅、不染尘世的意境。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坐禅僧塑像与两旁佛弟子

 5.4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坐禅僧左边内侧供养比丘【手执细花】【910x1600】
 
 5.5西魏-285窟-花卉集锦(包括:比丘手执的细花等)出自:《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p297


 5.5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01【1366x768】

 5.5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02【1366x768】

 5.5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03【1366x768】

 5.5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04【1366x768】
 
 
 5.6西魏-285窟西壁南侧小龛,衔接左边南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