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鸣沙山与月牙泉

 陌上居士 2019-03-09

鸣沙山离莫高窟并不远,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黄龙,绵延横卧在敦煌这片绿洲的边缘。

         鸣沙山最高处1715米,山体由细细的流沙堆积而成,观来如金子般灿黄,抓一把像丝绸般柔软。但站在山下仰望,给我的感觉,也就如一特大的沙梁。

        鸣沙山的得名,源于沙山的歌唱。但要体会这绝妙的沙唱,却非下山时不可。鸣沙山的沙唱并非自鸣,而是下山人沿沙面滑落而产生的鸣响。坐上竹条板,顺坡而下,耳边嘤嘤咛咛,仿佛沙粒在唱歌。待许多人结伴下滑,流沙急速,则听见咚咚咚,像羌笛吹奏,令人惊心动魄又玩味无穷。只是同行朋友没人一试,于是只能看着身边的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呼啸而下。

         鸣沙山看起来不是很高,但不按照专门的道路上行并非易事。因为细细黄沙看似娴静如水,行起来没有半点支撑力。

        登上山顶,看那一道道巨大的新月形沙丘,宛如大海中的波浪层层荡开,有一种沙海浩淼的感觉。俯瞰山下,游人们骑着骆驼,体味独特的沙漠风情。在茫茫荒漠之中,有一弯形如月牙的水,隐隐泛着粼粼的波光,而边芦苇垂柳摇曳,湖中轻波涟漪荡漾——这就是著名的月牙泉。

        月牙泉原是一条东西长约300余米,南北宽约50余米的小湖,有记载近千年。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日夜移动的流沙始终没湮没这片小湖。但如今由于干旱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湖已变得越来越窄,虽月形犹在,但已非新月,而似残月了。

       月牙泉的清澈泉水,滋润了沙漠中难得的绿意,一弯秀丽的月牙泉,已经为鸣沙山一样响亮的景观,但愿它在人类的保护下,与鸣沙山永远共存。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2016年11月21日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