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蓬莱阁随笔

 陌上居士 2019-03-09

中国有所谓的三大名楼或四大名楼之说,前者是指长江流域的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后者则是再加上个蓬莱阁。前面三个早已去过,唯有蓬莱阁这个夏天才得以一游。

也许不是假节日的缘故,景区内游人并不多,7月初的蓬莱虽然不是最热的时候,但阳光依然刺眼。两位同事各带有一小孩同行,小孩虽然已是小学生,但对古楼什么的也没有什么兴趣。于是告诉他们大人找不到路,需他们拿着游览图带队,或者讲讲故事什么的,以激发他们前进的兴趣。不久就顺着台阶爬上了坐落在濒海丹崖山巅、依山势而建的蓬莱阁。不过这一路有什么景观也就没有怎么仔细观赏了。

蓬莱阁创建于北宋嘉佑年间,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一代文豪苏东坡知登州军州事,虽在任五日,却挥毫走笔,瀚墨流芳,遂使蓬莱阁得登龙门,成为天下绝胜。算来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蓬莱阁实际上是个庙宇和园林交错的建筑群,包括吕祖殿、蓬莱阁、三清殿、天后宫、龙王宫、弥陀寺等建筑。主体建筑当然就是雄居丹崖之顶的蓬莱阁。

不过,由于是顺丹崖的缓坡而上,第一眼看到的蓬莱阁却有点令人失望。阁楼大概在四大名楼中算是最为寒碜的,为双层歇山并绕以回廊,虽然还算古朴,但矮小而略显破旧,远没有想象中那么恢宏。但想想,除了岳阳楼,黄鹤楼和滕王阁名气虽大,但整个就是一栋钢筋混凝土的仿古建筑,实在意思不大,而且黄鹤楼还早已迁离原址。这蓬莱阁虽然矮小不太打眼,毕竟还是清代重修,还有点历史的积淀,何况上悬清书法家铁保手书的金字匾额,给人 以浑厚凝重之中不失明媚亮丽的感觉。

走进阁楼内驻足细看,发现全阁结构精巧,对缝接榫,没用一钉一铆,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清末刘鹗在《老残游记》描写:这阁造得画栋飞云,珠帘掩雨,十分壮丽”,应该并不夸张。

绕行到阁楼的临海面,这才发现阁楼虽然矮小,但因坐落于丹崖山巅,阁楼与丹崖已融为一体,脚底陡峭绝壁,海浪拍崖,远处烟波浩森,这时才感到在登高远望中的超世脱尘之感,才想到为什么这里会产生八仙的故事。于是凭栏远眺,神山秀水尽收眼底。烟波浩渺,海天一色;可见长山诸岛点缀其间;近看蓬莱市区烟雨万家,历历在目;海市蜃楼是不可能看到的,毕竟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是看景致,忆历史,感受想感受和能感受的一切。

从蓬莱阁下行,行至水城。据说这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此刻回首眺望高居丹崖之顶的蓬莱阁,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更为气势恢宏,这又是在那三个名楼游览时所体会不到的意境了。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原创】游蓬莱阁随笔 - 海天一帆 - 海天一帆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