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拒绝“女神”“女王”,不忘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

 闪电幽明 2019-03-09

国际劳动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是在每年的3月8日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
许多人并不了解国际妇女节背后故事和含义,现在的女性也热衷于男性称呼她们为“女神”。但是妇女节的产生是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一系列无产阶级工人妇女解放和平权运动为基础的,妇女节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国际gc运动的宝贵遗产。
从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开始接下来的数年里,几乎每年的3月8日都有类似的抗议游行活动。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1908年,当时有将近15000名妇女走上纽约街头,要求缩短工作时间(十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最低工资标准)和享有选举权(妇女选举权)等,并喊出了象征经济保障和生活质量的“面包加玫瑰”的口号。
在1909年,美国社会党发表了一项宣言,号召在每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举行纪念活动。并在2月28日首次庆祝了妇女节这样每年的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1913年。同年(1909年)服装女工发动总罢工,2至3万衬衣女工为了长达13周的寒冬增加工资并改善工作条件而参加罢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的妇女们也于1913年3月8日走上街头,通过举行和平集会等形式反对战争。
妇女运动甚至可以说是促成了俄国革命的爆发。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期间,彼得格勒女工响应布尔什维克的号召,于3月8日(俄历2月23日)举行庆祝国际妇女节的示威游行,要求得到“面包与和平”,参加了有9万男女工人进行的罢工。后来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沙皇的起义,沙皇被推翻。十月革命成功之后,布尔什维克的女权活动家亚历山德拉·米哈伊洛夫娜·柯伦泰说服列宁将3月8日设为法定假日。苏联时期,每年都会在这天纪念“英雄的妇女工作者”。
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9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请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宣布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联合国的倡议导致为实现男女平等建立了国家法律框架,并且提高了公众对于迫切需要在各个方面提高妇女地位的认识。
将妇女节包装为女神节,这个节日的严肃意义变成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促销节,并非是对女性的友好。女性也无法通过消费来真正改变两性不平等的现状,只能更深地陷入消费主义的幻象中。“女神”所内在的年轻、美丽等气质成为女性取悦男性,获得赞美的资本,而这似乎是“劳动妇女”所缺乏的特征。同时,商家趁机打造的女性消费节与女性热衷在这一天购买的化妆品,成为了女性物化自身和取悦男性的标志。这恰恰反映了两性关系的一种倒退——朴素的劳动妇女和一般女性不然是已经被看做低人一等,要不然是通过一种迎合男性的方式来获得赞美和尊重。
女性运动的经验告诉我们,自由的劳动才是妇女获得平等地位的根本方式全体妇女的独立才是真正的解放。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女性的命运只能也必须掌握在全体女性自己的手中。我们不愿被男权束缚,也不愿被资本左右。在国际劳动妇女节这一天,我们应当赞美的,不是因为年轻美貌,也不是因为消费能力,而是作为劳动者(无论是社会劳动还是家庭劳动),与男性是同样平等且自由的主体。





文字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和激流网


原文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6060337183?red_tag=047632562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