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01-1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记得以前那篇关于尊老爱幼的文章吗?提及了三老、五更等内容,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本文要聊的是《三国志》中关于小人的詈语。

案《说文解字》,“小”指的是“物之微也”,细小、微小。那么“小人”有哪些意思呢?有时候用来指地位较低者,有时候会被用作自己的谦称,有时候指子女,再有就是司空见惯的意思了:人格卑下者。有趣的是,这几种释义在《三国志》中大部分都有示例。

指地位较低者时,如刺杀孙策的许贡门客就被称作“小人”,因为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出身卑微。张飞也被评价敬重君子却不体恤小人物。太多太多的细枝末节如尘埃散尽,如今依稀可见的是历史事件的脉络,各路豪杰尽显英雄本色的同时,有着更多默默无闻者在背后衬托。

“许贡客,无闻之小人”——《三国志·孙策传》注引《九州春秋》

拿来自谦时,如刘备与曹操对阵时该撤不撤,法正冒着箭雨到刘备面前晃,刘备还是心疼法正的“孝直,你躲着点箭”,法正则说“明公都甘愿冒着箭雨,又何况小人我呢”,这才让刘备回心转意,拉着法正退去了。顺便,刘备字玄德,法正的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

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三国志·法正传》

书归正传,还是要聊詈语的。有句话大家一定很熟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源自诸葛亮的《出师表》,在这里是泛指了一群人,各种小黄门是跑不了的。类似的,《易经》中就提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又如曹丕诏令中提到的“刺恭公远君子而近小人”,大概说的是《国风·曹风·候人》,讽刺当年的曹共公。同时期刘禅、孙皓都跑不了,如黄皓、詹廉之流,一句“斥远君子,引近小人足矣。“小人”总是出现在“君子”的对立面,一面是卑劣的行径,一面是崇高的德行。

有泛指也有特指,如袁绍给儿子们分地盘时,袁谭分到了青州,他看重的华彦、孔顺都被判定为奸佞小人。费祎出使时,孙权趁着酒醉吐槽杨仪、魏延两人都是牧竖小人,算是一语成谶,两人的矛盾都要脍炙人口咯。刘备、许汜同为刘表座上客时,因为许汜对陈登出言不逊,刘备当场怼了回去,话语中不乏指责许汜为小人的意思,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哟。

还有些不被人熟知的,如陶谦任用的曹宏也被判定为小人,这人大概和曹豹还有点关系。又如臧洪骂袁绍“你就是个小人”,臧洪是想着去支援张超,但袁绍坚决不同意,结果张超遭到了曹操的灭族打击,臧洪是想跟袁绍一刀两道,再也不跟他好了,可袁绍哪能容易他割据一方,直接率军围攻臧洪。

臧洪很顽强,一直坚持到了什么能吃的都不剩,包括人。臧洪是不明白情谊哪有利益动人心。同为“一日杀二烈士”的另一主角陈容,同样教育了袁绍“躬行仁义为君子,违背仁义为小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詈语:《三国志》中的詈语,关于“竖”的一些用法

詈语:《三国志》中的詈语不少,尤其是关于“奴”字

詈语:《三国志》中涉及动物的詈语有哪些?

詈语:你知道《三国志》中涉及“贼”的詈语有多丰富吗?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