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

 昵称535749 2019-03-09

diewisch

历史唯物主义者03-07 15:46

本文选自拱玉书《西亚考古史:1842~1939》。

在这里“西亚”不确定指地理学上的“亚洲西部”,而是指西方人所谓的“近东”,五海环绕之地。五海指地中海、黑海、里海、波斯湾和红海。虽然有“海”,但西亚文明受大陆环境的影响更多。“西亚文明”的特定地域包括现在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伊朗西部和西南部地区、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地中海沿岸)和土耳其大部分地区(安纳托利亚)。 

西亚地形多种多样。从伊拉克南部的沼泽地,到约旦和叙利亚境内的玄武岩沙漠,从两河下游的冲击平原,到土耳其境内终年积雪的高山。平原有利放牧、山区适于采集和狩猎,而沿河地区则适于捕鱼。西亚各地人民很早就学会了相互学习和借鉴,极大地促进了思想、技术和社会的进步,从而产生了古代西亚的高度文明。

一. 地质

大约在2亿年前的古生代末期,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古大陆开始分裂,分裂后又向一起漂流。古地中海处在两个大陆之间。当两个大陆漂流撞击在一起时,崩裂的碎片又漂流到一起形成现在这样的地中海地貌。阿拉伯大陆块向伊朗大陆块漂流时,其中一部分被伊朗大陆块压在下面,于是形成了波斯湾和美索不达米亚低洼平原;这时北水南流,西亚的两条大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便形成了。

扎格罗斯山脉(Zagros Mts分布在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和西亚地区的其他山脉也是这次地壳运动的产物。非洲大陆板块漂撞小亚细亚陆地形成土耳其境内的托罗斯山脉。阿拉伯大陆和非洲大陆向外延伸时撞碎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阿拉伯——努比亚地块而形成红海。阿拉伯大陆北移又形成了阿喀巴湾(红海北部)的地堑、瓦迪阿拉伯、死海和约旦谷。

西亚的地表岩石大都时沉淀形成的,有的曾是海底的石灰岩,有的是淤积起来的腐蚀岩石,腐蚀岩的淤积直到今天仍在继续。

二. 地形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由于地壳运动,外加水、山和冰的相互作用,西亚地区地形多种多样。伊朗和土耳其境内,有高山平原,海拔2000多米。土耳其境内靠近黑海海岸有本都山脉,靠近地中海有托罗斯山脉,两者之间是海拔约500米的土耳其高原,其在土耳其东部汇合并与伊朗境内的厄尔布尔士山脉和扎格罗斯山脉连接。扎格罗斯山脉是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分水岭。伊朗高原中部还有两个沙漠,一个是喀威尔沙漠,一个是卢特沙漠。

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境内的地中海沿岸,也是山峦起伏绵延。阿拉伯半岛的红海东岸汉志山(即希贾兹)海拔2000多米。

扎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地势渐趋平坦。从西北起,至东南的波斯湾,地势越来越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就沿着这个方向流入波斯湾。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土耳其境内,其两个源头都在凡湖和埃尔祖鲁姆之间,初为东西流向,在埃拉及泽汇流后向南流入叙利亚和伊拉克,在伊拉克南部的古尔奈与底格里斯河——后者发源于凡湖以西约100公里的哈扎尔-古律湖,流经尼尼微和亚述高地——汇合,形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湾。底格里斯河全长2720公里,幼发拉底河全长2032公里。

在伊拉克巴格达附近,两河最为接近,但还没有汇合。在这里,幼发拉底河的河床比底格里斯河的河床高出许多,这里是古代灌溉系统最发达、土地最肥沃的地区之一。

按照自然地理的不同特点,可大致以幼发拉底河的希特和底格里斯河的萨马拉为界,将两河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两河的河床为较坚硬的石灰岩和页岩,河道较深较窄。因此,两河北部自古以来从未改道。希特——萨马拉以南为冲击平原,地势极其平坦,两河流速不但缓慢,还携带大量的沉淀物,河床不断升高,以致河水溢出河床改道,以河为生的城市和乡村居民不得不迁徙、重建家园。

古希腊人以巴格达为界将两河流域分为两部,以北称“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以南称“巴比伦尼亚”,从此城市名称“巴比伦”变成了区域名称。之后沿用至今,人们使用古罗马人以“美索不达米亚”称南北两部分的整个两河流域。

大约公元前4000年在两河流域南部定居的苏美尔人将两河流域南部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大致以古代城市尼普尔为界,北部称“基乌里”;阿卡德人称之为“阿卡都”,今日所说的“阿卡德”由此而来;南部为“基恩基”,阿卡德人称“苏美鲁”,今日所说的“苏美尔”由此而来。

三. 海岸线

在最后一次冰期末期,海水集结于极地冰川,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的海平面低100多米。这种情况大约持续了16000年。之后海水开始上涨,大约公元前4000年左右,海平面达到现在的水平。海水上涨可能淹没了两河流域南部和波斯湾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证据。

以伊拉克南部城市纳西里耶为界,其北,重要遗址星罗棋布,而其南侧一无所有。人们猜测纳西里耶以南可能曾被大海淹没。但1952年两个地质学家联合发表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地理史”一文,表明在历史时期,波斯湾的海岸线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变化。

四. 盐碱化

美索不达米亚自古就存在土地盐碱化的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善的解决。造成盐碱化的直接原因是灌溉。美索不达米亚南部降雨量非常少,农业必须依靠灌溉。由于灌溉用的河水含有大量盐分,蒸发后盐沉淀下来破坏土壤肥力;长期的灌溉也会导致地下水位增高,水中的盐分也逐渐上升到地面。公元前21世纪美苏尔人留下的一部《农人历书》就以一个农人教子的口气,详细讲述了如何对“休耕”地进行平整和灌溉、以达到高产的具体方法。

五. 气候

对古代气候的研究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最常见的是对古池塘的沉积层中保留的花粉进行分析,大致确定当地植被的变化。

距今10000年前,西亚地区的气候和植被变得大致和今天相同,不过尚存在地区性气候变化。

按气候不同特点可把西亚划分为四个区域:

1. 高山区——冬天寒冷潮湿,夏天干燥

2. 副山区——冬季温暖潮湿,夏天炎热干燥

3. 大草原地带——冬季温和干燥,夏天炎热干燥,形成开阔而无树木的草原。

4. 沙漠地带——位于阿拉伯和伊朗内陆

大部分地区冬季降雨,山区降雨量最多,部分地区超过1000毫米,大草原地区年降雨量200~400毫米之间。两河南部平原年降雨量115~135毫米之间。

地中海沿岸和伊朗高原年平均气温15~20摄氏度,安纳托利亚中心地区年平均气温10~15摄氏度。高山区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摄氏度。阿拉伯半岛年均气温高于25摄氏度,个别地区最高超过50摄氏度。平原地区经常会刮“尘暴”,卷起的“土墙”可高达几百米。

六. 植物

由于西亚各地区气候、地质、水源不同,各地植物也不尽相同。在过去10000年中,由于人为因素,原始生态已很号见。

地中海沿岸:地中海东岸地区主要生长开阔的常青林和稀疏的针叶树,包括地中海橡木和意大利五针松以及阿勒波松。橄榄树是地中海地区的标志树,自古就是人类食用油的来源,此外还有月桂树、桃金娘。人工栽培的植物有葡萄、无花果树、扁桃树和东亚引进的柑橘树。

黑海和里海沿岸:组成黑海和里海沿岸亚热带森林的树木主要有橡树、梧桐树、欧洲鹅耳枥、山毛榉。人工培植的植物主要有玉米、茶和欧洲榛子,果树有苹果、梨、李子和樱桃。

高山区:山区植物属稀疏的干旱森林型,但较潮湿的本都山脉例外。有耐寒的冷杉和云杉。黎巴嫩和叙利亚西部山区的特征树——黎巴嫩雪松,迄今已所剩无几。

大草原与沙漠:大草原只生长矮小灌木和各种禾本科植物。安纳托利亚东部高原被主要是橡树的阔叶树林覆盖,伊朗境内的草原植物主要是灌木丛。越往东,气候就越干燥,阿拉伯大沙漠和伊朗境内的沙漠,几乎什么都不长。而两河流域的低洼平原以水生植物为主,有河滩林、芦苇丛等。

七. 动物

西亚地区动物种类很多,羚羊、野驴和野牛主要生活在草原,野绵羊、野山羊、鹿和狍主要生长在上去,野猪喜欢待在比较潮湿的地带。猛兽有亚洲胡狼、狼、熊、猞猁、鬣狗、猎豹、豹、虎和狮。较小的哺乳动物有狐、兔、野猫、刺猬以及各种啮齿目动物。骆驼和马在冰河纪已灭绝,到公元前3000年才又出现。两栖爬行类动物也非常多见,如龟、蛇、蜥蜴和蛙。地中海沿岸和波斯湾是候鸟从欧亚大陆飞往非洲的必经之路。鸵鸟、鸨、山鹑、鸭和鹅是人类的重要食物。

八. 水

西亚大部分地区都缺水,可长期受益于河水的地区只有安纳托利亚北部的沿海地区和两河流域。每年的雨季到来,雨水或渗入沙土,或流入盆地。如果一个盆地的积水在每年的雨季都会得到其他地方流来的雨水的补充的话,这个盆地会逐渐变成盐湖。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凡湖和死海就是这样形成的。托罗斯山脉以南的叙利亚草原北部,这里的地下水距地表只有几米,早在青铜时代人们就掘井取水,用于生活和灌溉。在石灰岩山区,大量喀斯特泉构成主要水源。在沙漠地带维持生命全靠泉水,有泉水的地方一般就有绿洲。

九. “丘”

在两河流域平原上星罗棋布着大大小小的“土丘”,并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埋藏着古老文明秘密的“遗址丘”。

“丘”的形成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以土坯为建筑材料,二是土坯房屋代代翻修,新居比旧居基础高了一些,或者在战争等灾难后房屋遭到破坏,人们往往铲平残桓断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造新居。就这样,人们一代代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他们的住地也就逐渐拔地而起,最后形成“丘”。这样的“丘”其俯视图可能时圆形、椭圆形或者方形,但无论什么形状,必定都是下大上小。这就与人口增长形成了矛盾。为解决这个矛盾,一是完全放弃旧地,在其他地方重新开辟新的居住点;一是走下来,在“丘”的下面重新开辟新的居住地;或者部分人移居“丘”下,形成新老两个城区。有时河流改道,人们不得不放弃家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