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铁道大纪行》|地图看世界·荐片

 alayavijnana 2019-03-09

正在春节假期的你,是否正在闹剧荒?这里有一份关于中国人文地理、铁路的纪录片,一个日本人花费近一年时间在中国旅行,带你走进淳朴的中国。


主题曲 发光的东西 来自地图看世界 03:52

《中国铁道大纪行》主题曲 大山百合香

NHK纪录片不会让人失望。

这部纪录片的风格不同于我们常见的CCTV式的纪录片,其往往着重表现宏大、富足的中国,《中国铁道大纪行》却显得很朴实。十多年前2007年的纪录片,今天看来不是那么精致,当时的画面也很摇晃,但片中流露的很多感情今天仍能感同身受。

《中国铁道大纪行》应该算是HNK一个系列的纪录片之一。关口知宏是日本的演员,他的父亲关口宏也是一名演员,曾主演电影《四个爱情故事》。在之前关口知宏参与制作了2004年的日本铁路、2006年的欧洲铁路等类似的旅行纪录片。

200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当时中日两国正处在蜜月期,同年中国总理也对日本进行了访问。因此NHK方面计划在2007年向日本观众推出介绍中国的纪录片。摄制组在决定完成中国铁路旅行之前,使用电脑计算得出了“一笔画”的中国铁路路线,即不重复尽可能一笔完成的最长线路,从西藏拉萨到新疆喀什。在片中会发现其铁路线路相当曲折,经常折返。这也造成了其需要在很多小站(低等级站)经常倒车,也因此片子在这些小地方有较多的刻画。在省会等大城市的拍摄相对较少。

这部片子不同于很多纪录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着重描述生活在小城市、村镇的中国人以及乘坐普速列车的中国人,这些最普通的中国人往往被忽略,但却是事实上占比最大的群体,是最真实的中国。

关口知宏把自己的中国之旅称为“没有之旅”。他在博客中写道:我们日本人有自谦的价值观,即使在自夸的时候也要在前面加上“这没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听到的人当时不说什么,过后却会评论这个人的自大,引起不融洽,这种事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中国人则没有这种“心理游戏”,他们没有那种怪怪的自夸,也不要求别人自谦。除此之外,还有好多“没有”。在我实地接触到的人中,没有人因为中国5000年的历史而夸夸其谈;没有人因为我是不会讲中文的外国人而不理不睬;没有人因为自己生活的艰辛而仇恨别人的幸福……发现这些“没有”,其实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在片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全国各地的风景名胜,关口知宏到过上海外滩、杭州西湖、龙门石窟、孔林、泰山、北京天安门等地,而另一方面旅途中的中国人身上最闪光的东西更令人印象深刻。

在火车乘客的身上,看到了最朴实善良的中国人好客的一面,看到了中国人的笑容。看这片子的一大乐趣就是看关口如何找中国人蹭吃蹭喝(笑)。

从西宁到兰州的途中,一位女乘客送给了关口知宏自己手织的物品,关口知宏说送东西给一个素昧平生的人令他吃惊和感动。

在陕西阳平关被小孩子追着要签名。

在四川遂宁农村给关口喝水的老奶奶。

在四川峨眉山深处家宴招待的农家。

在昆明站火车开动前依依不舍的情侣。

在贵州贵定招待米酒的农家。

在京九铁路向塘吉安段,关口与中国人共唱日文歌《北国之春》。

在横南铁路衡峰段车上的要到敬老院住的老人。

在江苏淮安,公园内谈中日友好的老人。

在安徽阜阳,店家送了大份的阜阳的“大枕头”。

在江苏海安,种植桑田、想去日本的少女。

在辽宁三十家,为了不吓着关口,一直看着狗的妇人。

在东北通让铁路列车上笑得灿烂的婴儿。

在广西桂林,关口说他在最像日本又最不像日本的国度旅行。这句话可能是最简洁的概括。

当然也有不好的声音,在甘肃天水疑似被坑去了黑景点,在火车上偶尔有争座位的吵闹声。但这一切都是最真实的中国。

由于片子拍摄于2007年11月之前,正值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初始阶段,留下了很多大提速之前的铁路体验,也是一份很好的记录资料。

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NJ2型柴油机车

陇海铁路兰州天水段——韶山7C型电力机车

宝成铁路——韶山4型电力机车

川黔铁路重庆白沙沱长江大桥——韶山3型电力机车

湘桂铁路桂林柳州段——东风4D型内燃机车

漳龙坎铁路——东风4B型内燃机车

上海南京——和谐号CRH2型电力动车组

漯宝铁路山偶遇的蒸汽车头——前进型蒸汽机车

京沪铁路徐州兖州段——韶山9改型电力机车

石太铁路——韶山1型电力机车

这部记录片,从一个日本人到中国铁路旅游的视角,展现了最真实的中国,最朴实的中国人,没有刻意,没有排练,正如关口强调的“异乡有悟”,他在这里收获了独在异乡的感悟,我们则看到了最广大中国人朴实的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