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写作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太多的考试冲淡甚至代替了写作训练课,使其显得随意、无序、目的性差,学生往往是写的不少,收获不大。为此,我们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专门的写作备课小组,集中研究高考作文命题规律,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制定写作计划,命制训练题目,组织反馈讲评,准备范文素材,开展序列写作活动。 一、明确山东卷考试说明写作要求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作文复习要兼顾各种文体与题型,要特别重视议论文的写作指导与训练。(山东卷写作题要求文体特征鲜明)] 二、高三学生作文问题剖析 1.许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不高,平时积累少,作文内容往往显得狭窄、空泛;作文模式化,生硬地模仿某些“范文”的体式,甚至出现不顾内容的套用;套话、空话的侵袭仍很明显,语言缺乏思维的活跃和青春的活力;语言功力欠缺,标点的使用也很随意,有的书写欠规范。 2.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足,综合分析话题、材料尤其是挖掘话题、材料深层含义的能力有较大差距,具体体现在:立意上容易宽泛,作文显得空疏、散漫;罗列材料的现象非常典型,不能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出具有概括意义的思想内容,分析流于表面化、零散化,甚至是游离化;选材分析不能紧紧围绕中心,想面面俱到却蜻蜓点水,或者浮光掠影,堆砌材料,难以体现一篇成型文章应该具备的整体性。 3.许多学生不能认真审题,偏题现象仍较严重;不能紧扣话题中心,而是另起炉灶;不认真阅读材料,没有抓住重要信息而瞎编乱造,没有就表象作深层次的思考。 4.不会拟题,以话题为题甚至无标题,也有些题目不够精练和文雅,不能提升作文的档次。 5.文体意识淡薄,文体特征不够鲜明。文体单一化的趋势明显,选写记叙文的很少,能写规范的议论文的也不多,散漫、随意的散文体盛行。 三、训练目标 1.指导学生针对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去进行目的性明确的有效写作训练。 2.指导学生进行规范写作训练,逐步实现作文单项达标并有大量优秀作文涌现出来。 3.借助训练推动学生平时多读书,勤思考,写时讲真话,求创新;引导学生务实求新,把内容的充实、表达的丰富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倡导求实文风,扭转空浮的文风。 四、序列训练的步骤和方法 1.片段作文训练,在字数(200~400)、文体特征(记叙、议论、看图)、题目(从无到有,从差到好)、文采(基本没有到能找到闪光点)、作文习惯(构思、字迹、卷面、标点、段落结构)上逐渐加码,重视基础规范训练,夯实学生写作基础。 2.议论类文体写作序列指导 ①明确文体特点(论点的提出、基本结构模式、材料安排、创设语言闪光点) ②例证法的使用(选例、议例) ③类比、喻证法的使用 ④正反对比法的使用(题目对比、事实对比、分析对比、形象对比、感情对比) 3.记叙类文体写作序列指导 ①明确文体特点(人物、情节、环境、细节、详略等) ②写出个性鲜明的人物(选择合适形象、适当环境烘托、肖像传神、个性语言、细致动作、细腻心理等)。 ③设置情节的曲折波澜(悬念、伏笔等) ④精心设计行文线索(物、人、情、关键词) 4.训练重点:作文审题、构思训练。分三步:第一步练审题;第二步练切口;第三步练思维。思维训练的最佳方式是进行写作提纲的训练。要求根据命题拟一个恰当的标题,确立一个中心,列出文章的大体结构。训练时间为一节课完成:审题——写提纲——交流评价——总结提高。 5.研讨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这三种常见的作文命题形式。从命题意图及自己的深入理解、独立思考上下工夫,在范围之内坚持视野的开阔和思考的深入,写出有自己思考含量的好文章来。例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要求全面审题又确定好自己的写作切口,宽严适度,自行深入;材料作文要求选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能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话题作文要求根据话题全面理解写作范围,而不仅仅在范围内就行。 6.进行结构章法训练,包括题目、开头、结尾训练。精心营造文章的章法结构,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层次等。 7.作文中材料的合理运用 8.考前综合写作训练。(单项和整体结合训练,单项训练着重练思维) 在这几个阶段中,素材(分类;生命、逆境、意志、环保、感恩、创新、真情无价、阅读经典、团体意识、伸张正义、颂扬美德、渴求幸福、青春风貌、时代脉搏、和谐均衡、人性内省、关注社会、学会思想……)的收集、整理、运用应贯彻始终。重视写作内容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自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生存品质的思考,对国家民族、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悲悯情怀。对课文素材和课外素材的整理之后,要求学生多思考,有一个内心体验的积累,把材料化为自己的血肉,到考场上才能驾驭运用。 五、训练时间安排 1.总的时间安排,每周1次小作文专项训练,每两周1次大作文训练,将考试的写作纳入作文训练计划。 2.分类安排中的每一类基本上用一个月左右。 六、训练措施保障 1.首先,需要给学生讲明白老师在高三的作文训练中的计划,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 2.和学生一起做好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的分析,揭开高考作文的神秘面纱,知道考场作文该怎么写、该怎样评分,平时作文中能够认真做好自评和互评。 3.练习要做到训练时间的持续性、批改和评讲的及时有效性。 4.印制写作专用纸,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装订成本,制作自评反思卡和互评反馈卡。将鼓励和赞誉贯彻始终,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让他们相信付出就有收获,在鼓励中见证自己写作的进步。 一、总体要求 回归写作的本质,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了解时代脉搏,注重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评价生活,用独特而充满个性的文字来表现生活。 二、具体内容 (一)高三上学期: 对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进行有序训练。 训练重点:规范文体,审题立意,选材和用材,规范书写。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要注重文体的规范性,训练学生写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 二要注重审题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无论是“话题”还是“材料”,要切实提高学生审读材料的能力。 不管高考作文形式怎么变,审题总是首要的关键的。要深入研究材料的深刻内涵。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通畅,把握就越大。审题力求全面准确,这是应试作文的前提。 立意决定了作文的层次,最佳的作文立意就是最新颖、深刻的立意。深刻,并不在于唱高调,说大话;新颖,也不在于刻意的标新立异,求奇求怪。关键是根据题意,选择自己感受最深之点,再根据现实需要确定写作重点,真正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为基础,以现实需要为原则,形成自己的认识,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情感,采用自己的表达套路。符合实际的便是深刻的,有个性的便是新颖的。 作好写作素材的积累和整理。学会选材和用材。 严格训练书写的规范性。 (二)高三下学期: 规范应试作文的写作训练。 训练重点:语言表达,文章的开头结尾,作文升格。 作文语言的高境界就是优美生动,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强化修辞意识,养成修辞习惯,有意识地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二是强化灵活选用句式的意识,养成选用句式的习惯,特别要注重多用短句,整散结合,这最符合汉语的特点;三是强化措词意识,养成措词习惯,要得体,要注重使用成语和四字词语,这也是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时间安排: 大作文每两周一次,小作文根据学生写作实际情况而定,小作文内容主要是专项训练。上学期的命题作文写四篇左右,材料作文写六篇左右,话题作文写四篇左右。下学期的应试作文训练不少于8篇。 三、注重讲评 讲评之前,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问题作文印发给学生,同时找范文印发,针对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进行有效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升格训练。要注重讲评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每次训练评析之后,让学生明确“好作文”的标准是什么,问题作文的问题所在,还要对中等作文进行提升训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