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韩城寻古”系列节目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3-09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陕西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特别是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的韩城。

韩城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等都诞生在这里。

2004年,一次意外的考古发现使韩城梁带村这个小村庄远近闻名。这里发现有古墓上千座,包括“王”一级别的古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女王古墓,以及国内最早的木俑。请观众一起跟随《国宝档案》的镜头去看一下吧!

12月24日

韩城寻古——小村里的地下王陵

12月25日

韩城寻古——一代女王的传奇

12月26日

韩城寻古——古芮国的精致生活

12月27日

韩城寻古——司马迁的少年时代

12月28日

韩城寻古——天子老师的风骨

节目介绍

1《韩城寻古—小村里的地下王陵》

2004年8月,深夜中熟睡的梁带村村民,经常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声惊醒,一连几天都是这样。不仅如此,有村民在自家田地里还发现了许多奇怪的洞口。后来,韩城市文物局派出考古队进行勘探,意外发现这里竟然有大大小小的墓葬上千座,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如何与盗墓贼斗智斗勇?数量众多的古墓中,又发现了哪些稀世珍宝呢?

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韩城寻古”系列节目

2《韩城寻古—一代女王的传奇》

梁带村芮国墓葬群中,26号墓最为引人注目,它出土的文物竟然比芮国国君墓葬文物更加丰富华美,而且让人惊奇的是,墓主人还是一个女人。那么,她是谁?为何有着超越国君的地位和权势?

在仲姜的墓葬中,出土的玉器最为奢华,她的胸前装饰着七璜联珠,从头到脚都布满了各种玉器,甚至武装到了牙齿。在墓葬的一个角落,竟然还出土了体型硕大的玉猪龙,它是东北地区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典型器物,怎么会跨越万里到了2000多年前黄河之畔的西周墓葬中?作为一个雷厉风行的女王,仲姜竟然还是一位有品位的玉器收藏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韩城寻古”系列节目

3《韩城寻古—古芮国的精致生活》

说到2800年前的西周时期,很多人会觉得那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人们生活贫苦,随着大量考古文物的出土,再现了西周人真实的生活面貌,他们精良的制作工艺和科技水平,令人惊叹。那么,繁盛发达的芮国为何会神秘消失?他们又创造了哪些稀世珍宝呢?

梁带村芮国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三万多件,不少器物还是考古界里的第一次发现,展现了西周人精致细腻的生活和品味。比如发现了国内最早的木俑,用榫卯相接的四肢、面部等,非常独特,孔子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什么意思?青铜弄器,器型小巧,铸造精美,它们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韩城寻古”系列节目

4《韩城寻古—司马迁的少年时代》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有着怎样的少年时代?他从小都接受了怎样的家庭教育,才培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凝练准确的文笔,由此成就了“史家之绝唱”的《史记》?

司马迁年少时,曾经“耕牧于河东之阳”,他生活的环境如何?少年时代的生活,如何成就了司马迁后来的性格?司马迁的家族,世代都是史官,作为史官,司马家族培养孩子的方式也与众不同,司马迁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立志要撰写一部空前规模的史书。

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韩城寻古”系列节目

5《韩城寻古—天子老师的风骨》

天子老师如何做?打不成,骂不成,如何完成教育大任?作为清代嘉庆皇帝的老师,王杰的故事非常有趣,他以耿直忠厚的性格,既赢得了乾隆皇帝的认可,又深受嘉庆皇帝的信任。

王杰为官清正耿直,嘉庆皇帝还是太子的时候,王杰作为太子的老师,有一次因为太子背不出书来罚太子跪。这一情景,被不巧路过的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说,“你教不教他,他将来都是天子。”王杰回答道:“我教好了,他是尧舜一样的好皇帝,教不好,就是桀纣一样的皇帝,这是我的为师之道。”一席话,说得乾隆皇帝哑口无言。

央视《国宝档案》连续播出“韩城寻古”系列节目

大家记住播出时间呦!CCTV-4《国宝档案》2018年12月24日至12月28日连续播出《韩城寻古 》系列节目,欢迎大家收看!错过播出时间的朋友们,也不要心急,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上《国宝档案》官网即可在网上观看往期节目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