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万元户”的“富足”生活是什么样的?

 枫馨斋 2019-03-10

现在,提起“万元户”可能并不稀奇,但是在八十年代时,万元户是了不得的人物,顾名思义,万元户就是存款超过一万元,当时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平均是28元,存款超过1000的就比较少了,更何况一万元,所以当时的万元户都是大家羡慕的对象。当时万元户普遍的一个标准是“三转一响”,指的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图中的万元户在听收音机。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让人羡慕!

三转中的两转:自行车、缝纫机,当时自行车是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妇女们日常做家务活主要工具就是缝纫机。

这是万元户家中的实景。电视、收音机都有,家中温馨整洁,一家三口的脸上都露出享福的笑容。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4年,当是正往家驮沙发,一个可爱的小娃娃坐在沙发上。这在当时也是万元户的一件小标配。

在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几乎每个人都会带手表,这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时尚。

那时候一台冰箱就需要几千元,对于当时的中国万元户来讲,也需要花费大半年的收入。

这是一个万元户家庭客厅的一角,干净整洁,各种家具应有尽有。而收音机绝对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

电视更是奢侈,谁家里买了电视绝对能够惊动全村人。

这是一位骑着幸福250摩托车的万元户男子,这种摩托当时深受有钱人的喜爱,不少万元户家里都会购买一辆。

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城市居民,开始用上固定电话了。

这是1989年的华西村,华西村是中国现代乡村的雏形,号称“中国第一大村”,万元户的人数更多。图中是二层小楼内景,客厅宽敞,极具现代化,男女主人站在楼梯上不知在说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