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你领略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刘飞宏33 2019-03-10

灵魂的遇见,带你领略中国古典音乐的魅力

《礼记·乐记》云:乐者,德之华也。

《孝经》上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中国是诗书礼乐之邦,音乐文明源远流长。在古书《礼记·乐记》有很深入的探讨和记载。它说:人情有所乐,则发之于声,寄之于音,故自生民以来,即有声乐。数千年来音乐文化陶醉了一代代中国人,同时也留下了较为完备的音乐理论,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我们的先祖,创造了音乐这门艺术,设立五音(宫(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古乐五音)。中国人很了不起,在以农业为主的荒野时代,很多的发明比欧洲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伟大。 

据古籍所载,伏羲女娲时,已有“琴”、“瑟”、“箫”的发明。在周朝时,政府部门设立了由“大司乐”总管的音乐机构。教学的课程主要有乐德、乐语、乐舞。所谓的乐德,就是“中和、祗庸、孝友”等伦理道德观念;乐语就是“兴道、讽诵、言语”等礼教行为规范;乐舞则包括大舞、小舞等音乐理论、音乐诗篇的唱诵、舞蹈以及六代乐舞的表演。

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为适应政治上大一统和文化管理上一体化的需要,曾设有专门管理音乐的官署——乐府。刘邦建立的西汉政权,也扩大了乐府的机构和职能。当时政府非常重视民间俗乐,令乐府四出收集“赵、代、秦、楚之讴”,兼收并蓄西域、北狄等边远民族的音乐。

两晋南北朝期间,战乱频繁,朝代更迭,随同社会的动荡变异、民族迁移的交往扩大,外族、外域的音乐文化同中原音乐文化产生了广泛交流,在音乐史上成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隋唐时南北重新统一,社会安定及经济的繁荣,为音乐艺术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统治者在文化上较少保守思想,广泛吸收外来音乐文化,兼容并蓄,更使音乐达到了一个发展高峰。在这一历史时期内,文学与音乐的融合成为中国古典音乐发展的一个特征。李白的《关山月》、杜甫的《清明》、刘禹锡的《竹枝歌》、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阳关曲》、《陇头吟》、柳宗元的《渔翁》等。有的作为民歌在民间长期流传,有的则被琴家所吸收,以琴歌形式被保存了下来。

宋代同样是我国音乐与文学交融的重要历史阶段。宋代文人创作的词曲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按题材风格可大致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两类。婉约派的词内容多为男女相思离别之情的抒发,风格纤弱柔婉,讲究音律与曲调的配合,以与音乐关系密切的词人柳永、周邦彦为代表。豪放派词曲开拓了词的表现内容,打破了过于严格的音律束缚,风格雄健粗犷,发轫于北宋的苏轼,继之以靖康之难之后的一批南宋爱国词人如辛弃疾、陈亮、张寿祥、岳飞等。

明清时期,随手工业及商品经济的突出发展,市民音乐逐渐成为音乐艺术的主要成份。自娱性的民歌小曲、民间歌舞音乐,以及带有商品性质的说唱、戏曲音乐,都在这一期间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

中国音乐过去的辉煌成就,曾震撼了无数世人。嵇康善古琴,《广陵散》、《梅花三弄》慷慨激昂。从那时起,音乐成为了知识分子阶层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中国古典音乐与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一样,诚可谓“阳春白雪”。而这一切,都是思想体系形成一定高度的产物。

对于古典音乐,如广陵散、乐府、诗经、宋词、元曲比比皆是,只不过现在所谓的乐谱部分已经失传,而只留下了文学部分了。

“音乐始于词尽之处”,有些感情无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只能依靠音乐来诠释。当中国古典音乐流淌,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

琴棋书画,在我国古时被称为“四艺”,是文人雅士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常以此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其中,琴指古琴,代表民族传统音乐;棋,特指围棋;书,指书法,而非书籍;画即绘画,特指国画,即水墨丹青。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把最美的音乐留给我们。下面为大家列举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及奏乐,让大家在百忙之中感受一下中国古典音乐的洗涤,陶冶一下情操。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在国乐中占有极高的地位,围绕古琴所作的诗所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有诗曰“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高山流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一个叫俞伯牙的琴师正鼓琴抒怀,而樵夫钟子期马上出现在眼前,时而曰:“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竟然听得出伯牙志在高山流水,随为知音。而钟子期死后,再没有人能够听懂俞伯牙的琴音,于是伯牙摔碎爱琴,终身不复鼓琴,留下个千古知音难觅的佳话,可见琴声为心声。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筝”之渊源于“瑟”,与“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善于表现行云流水的意境。《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最适合古筝来诠释,任何乐器的声韵都无法做到如此完美。古人曾有“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句形容筝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唐朝顾况在《郑女弹筝歌》中:“一声雍门泪承睫,两声赤鲤露帑祝,三声白猿臂拓颊。”这是古筝的传情……高楼不掩许声出,羞杀百舌黄莺儿。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琵琶,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秦朝出现,唐朝大诗人白乐天形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强度和密度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

二胡 ,称“奚琴'、“嵇琴”和“胡琴”,因此二胡在古诗词中主要以胡琴形式体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胡琴今日恨,急语向檀槽。”出自李贺的《感春》。说明胡琴在唐代就已开始流传,而且是中西方拉弦乐器和弹拔乐器的总称。

中学时我喜欢听《二泉映月》,二胡在我眼中深沉的象征,是饱经沧桑的老人,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或许就是瞎子阿炳本人。《汉宫秋月》中宫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运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长夜里对人生的控诉。

笛子,是古老的汉族乐器,也是汉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中国竹笛,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北方的梆笛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音笛。

唐朝大诗人李白有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笛声是思念。

箜篌,十分古老的汉族弹弦乐器,称“坎侯”或“空侯”。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唐朝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的》写声音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是箜篌的倾诉。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诗人用“芙蓉泣露”、“香兰笑”显示摹写箜篌声的悲抑以及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孔子是中国最早的音乐哲学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能够熟练地演奏几种乐器,他为许多中国传统音乐奠定了基调,影响深远。孔子:“要教育一个人,应该从诗歌开始,强调仪式,以音乐结束。”音乐知识是高等学问。

传统的文艺修养,总离不开两个字:一曰清,二曰闲。清是淡泊的意思。闲是状态,也是心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故凡艺能、艺德、艺境种种,其实都是从清、闲中来。

知识与技术,要修;心与意,则要养,合起来,就是修养。有修无养,会沦为匠人;有养无修,则只是票友。匠人以艺为生计,票友以艺为娱乐。倘在艺事上有卓越的境界的追求,则非兼修与养于一身不可。这一切都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源泉。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这是白居易的《琴酒》。有时候觉得自己终日奔波劳碌,或者挂虑太多,心中总是浮躁不定。不妨偶尔抽出一点闲暇,闭上眼听一曲古琴,让心灵在婉转琴声中慢慢归于宁静与平和。再睁开眼的时候,也许就是空山鸟语,水流花开。

含蓄内敛的中国文人生性多好静,“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相信很多人都十分喜爱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这句话。关起门来,将尘嚣隔离在外,一卷书也好、一盏茶也罢,便足以对抗人世间万般无趣。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乐融人生,如诗如歌,希望更多朋友都成为中国古典音乐的爱好者。

珠江之畔,最美的文化雅集来了 “星光岚彩”—国画长卷上的半岛文化雅集

“星光岚彩—国画长卷上的半岛文化雅集,”在星河湾半岛江景无限的珠江之畔拉开帷幕。曲水流觞、文艺品鉴,众位顶级文化名人和艺术家重磅参与,共赴一场以文化为根的生活美学之约。

请戳活动新闻

温馨提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