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家一句话,胜读十年书!法师这次给了6个,精修开悟从此刻开始

 知鱼之乐uo5wuu 2020-07-07

佛教作为理性+心性宗教的典范,是人类认识、完善自身的伟大探索。它对于饱受文明病之苦的现代人而言,无疑具有莫大的启迪与慰籍。

为了更好的了解佛教,加深对佛学的认识和了解,哲学诗画为大家精选了些智慧法语和心语,一起精修进入。

1,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容易的事,谁都能做会做,那做起来就没啥意思。只有做富有挑战的事,人才能进步,才能快速成长。处于安逸舒适的环境,人就会变得懒惰,如同一滩烂泥。心力、智力、意志力等都会慢慢消散和损毁。

佛家云:事来则应,事去不留。手中事多,心上事少。做事只需专注眼前的一件即可,以前的和还未到来的先别去想太多。多做有挑战的事,少想事。

2,贪心重,让我们远离现在的美好

一个人如果贪心很重,他就总想着还有更好的因缘,就不肯接受当下,由于总觉得还有更好的等着他,不满足,因此也就错过了现在的美好,就会遗憾和烦恼,将来又会生出悔恨。所以,想要把握好现在,就要去除贪心重的毛病。

佛家云:完美不属外在,能把握当下,做到问心无愧,将来无悔,就是完美。选择了这个,就不要妄想那个,凡事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不要贪图两全其美,凡事要最好。找到自己最想要的,才知道怎么去努力和抉择。

3,接纳现状,全心成长

当今社会,很是浮躁,各种心理疾病和暴力事件频发,这部分要归咎于心的不安住。如果心不安住,人就会很容易陷入负面和烦恼的泥潭,甚至会掉入罪恶的深渊。

对此,佛家的智慧是:要转一个心态去面对,学会接纳现状,全心成长。遇到不顺心,关键看我们自己如何去面对和调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一遭遇苦果,就起烦恼,增痛苦,那你所有的坏情绪就要“延长”,甚至会轮回着永无宁日。如果我们把内心调转,朝着好的一面,坏情绪就会终止,痛苦和烦恼也会逐渐减弱。这样,才能真正了业。

4,不要因抱怨昨天而浪费了今日

看开不浮躁,放下不暴躁,心清不狂躁。人的急功近利、贪图富贵和好高骛远之心,不知道害了多少有知有志的灵魂。当今社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想要的太多,难不住寂寞,守不住平常。这些都是导致我们现代人心里焦虑和焦躁的病因。

佛家告诉我们,不抱怨过去,不忧惧未来,这样才不会浪费今日,才不至于错失让未来变得更好的机会。心躁之病去除了,幸福和快乐,不请自来。

5,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

做事应中道而行,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前提下,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即学会代人着想,以别人为出发点看问题。一旦学会了换位思考,具备了同理心,很多坎坷和磨难就不攻自破了,内心也会光明、敞亮。

佛家云:人的心如同田地,播种好的种子,就会收获好的果实。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会让自己的心平和下来,继而法喜充满,心境转变。只从自己的立场看问题和没有原则的替别人着想,是两个极端,都是不可取的。

6,为理想迈出小小的一步

人的理想不应是“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而应是“我想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有了理想,就应该行动和规划,不然理想就成了妄想,空想。而妄想、空想多了,行动跟不上,人就会迷失、堕落,被活着压垮。反过来,理想建立了,哪怕每天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人都会感到充实和快乐。

佛家云:快乐不快乐,有没有意义,只有我们自己知道,不是别人说我们好才快乐,也不是别人说那样做有意义我们才去做。人过得好不好,全在于自己对生命美好的理解,在于是否认可自己生命的质量,以及是否具有有价值有意义的自我生命之认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