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好硬笔呢?

 四代保姆图书馆 2019-03-10

硬笔书法,比毛笔上手要快,但要写出风格气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里面门道比较多,想说得很透,万儿八千字或也只到皮毛。抱庸竭鄙以诚,浅说一二。


道虽迩非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硬笔书法作为传统毛笔书法的延续拓展,虽然在书法圈地位不高,但受众极广,诸多名家一时涌现,内容和形式也不断被深掘,用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来形容毫不为过。要想在短时间内就学有所成,除非是天才,基本的规律要大体把握,程序步骤上亦有讲究。




(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要大致先了解硬笔书法圈的情况,从众多名家中优选一个切入,从临摹开始。现在硬笔初学者大多从楷书开始,很多都选田英章、卢中南、司马彦、荆霄鹏,这是完全可以的。我要说的是,不要盲目,最好是货比三家,选自己最喜欢的。

初期的临摹作业是非常繁琐枯燥的,但这是系统学书者必须经过的历程,照猫画虎,一招一式,越像越好。笔画、结构、结字的一般道理都须在临摹中了解掌握、固化习惯。临摹之始,手生笔慢,有形而无神,不必急躁,熟能生巧,重复性习练多了,自然会形神兼备。




(二)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須。主要是讲读帖。临摹不仅在于看着原作照着写,还有背临和意临。特别是临一位老师的作品久了,除了一般众口皆知的法度则之外,还应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个笔画什么这么写,结体为什么这样子结,弄清点画结构之后的来龙去脉。这或可称为书法的义理,我个人觉得是比较重要的。

要边读边练,把想法通过笔墨试着表现出来。书法的实践学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融,一个是化。这个化是消化吸收的意思。读帖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习写,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读帖过程中的思考、总结、顿悟,实际就是指挥中枢,主导着书写实践。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书法学习者,路不会走得太远。





(三)博采以众长,厚积而薄发。也就是上面说的,前半句是“融”,后半句是“化”。真正的书法者,临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临进去,更重要的是临得出。有的朋友一辈子都学启功,或者练田英章,临得再像也只算摹玩,而不是真学。有的朋友也许会说,这些名家功夫深厚,一辈子也学不完,这样说太狂妄。我不作辩解,各有各的认识吧。

在纵向深学一位名家之后,要横向拓展,进入融而化的阶段。比如学的田英章,久了就会看穿,田字欧体,虽工谨规范,略偏软偏呆,缺少些灵气。解决这个问题,可能就需要寻根溯源,从欧阳诣的法帖中找答案。采集众人的长处,揣悟自己的心得,丰满自已的书法风格,至关重要。


(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首先要能吃苦,学书法是件苦差使,但苦中有乐。其次是有毅力,要舍得十年去,练就一招功。书法没有终南捷径,天道酬勤,贵在耕耘。再次是有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淡泊宁静,守得住平凡和寂寞,要相信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




抱庸浅见,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