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小孩的江湖规矩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3-10

特特妈,德国生活16年,

卡尔斯鲁厄大学(KIT)国民经济学硕士,

2007年起至今就职于德国某银行。

儿子特特7岁半女儿米拉4岁半,

目前全家定居于法兰克福。

喜欢孩子喜欢旅行喜欢中医,

喜欢分享也喜欢做计划。

个人微信号:eschborntt

进入幼儿园,孩子们就踏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初涉江湖的小小孩们,难免冲撞,没礼貌,闹纷争,丁零当啷拖泥带水,挤兑,划圈子,恶作剧,大欺小,男欺女。虽然老师偶尔会充当断公道的角色,但更多的是教孩子保护自己和珍爱他人的处世之道,毕竟谁也罩不了你一辈子啊~

德国教育从幼儿园时期就开始有“生活规则(Lebensregeln)”,类似咱们小时候的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守纪律。

在孩子们就读的幼儿园的墙上醒目的贴着四条“生活规则”,让我们来细细解读:


尽量不要去伤害别人:

我不扔东西砸别人,

我不把别人弄痛,

我不骂别人,不捉弄别人,不嘲笑别人,

我接受人家说“不”和“停”(当别人说“不”和“停”的时候,我要懂得这个界限)。

在这一条上,着重强调的是“我”,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不去伤害他们。

米拉迄今为止运用最好的德语是'Nein!不!'和'Hör auf!住手!'。她每次的大喊大叫,能把对她不利的孩子吓一大跳,坚定的态度,还能引得老师转头注意到她。

孩子小的时候,德国老师会教他们,最重要最需要掌握的,最简单有力的词语就是这两个:“不”和“住手”。每当孩子阐述不清楚事情缘由时,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时,在任何人惹毛了你,让你做任何不愿意的事情时,请大声表达出你的态度:不行!住手!

之后再来解释也好,调和也好,老师对另一个小朋友会说的是,米拉不愿意,请你不要这样对她!这时候这条规则就起作用了,要“听得懂别人说Hör auf(住手!)的意义”!要懂得在别人拒绝时,保持距离!


我尽量不去打搅别人:

我等别人把话说完,

接纳别人说“不行”的时候,

我仔细倾听别人说话(不打断别人说话)。

在这一点上,突出强调的是,需要等待,需要示意发表意见,要懂得尊重正在交谈人对我想表态的拒绝,他有这个权利。

有一次我们全家去家庭牙医那里,医生在给特特米拉看完牙后,送给孩子们各一枚小硬币,示意他们可以在投币机上换取一个小玩意儿。特特兴奋的拿换取到的弹力球给我看,完全不顾医生正在给我交流意见,因为米拉的牙不好,需要提高警惕。

看到并不容易打断我们的对话,特特喊妈妈的声音于是越来越大,我用手和眼神已经制止不了他了,他完全没有意识到当时的场景。牙医在把声音提高仍然被干扰后,转过头认真的对特特说,请你不要打断我们说话,我要把非常重要的信息告诉你的妈妈。

特特当即羞红了脸,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他真的觉得特别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想一方面是由一个外人来制止了他不妥当的行为,他觉得脸面上挂不住,另一方面就是,在生活规则里就有的“不要打搅别人”,他在被提醒的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了,这么做多么的不礼貌。

如果没有学习过生活规则,也许他和我都会在这一刻觉得,不礼貌的人是牙医。


我尽量保持一切整洁井井有条:

我有义务照顾好,所有属于我的东西,

我有义务照顾好,所有我在玩的东西。

在这一条生活规则里,简洁的表面了态度:分干到户,你要对你的东西有责任感。不仅仅是属于你的东西,还有你手头上正在用的东西。

其实道理很简单,把任务分配给每一个人,社会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精力去重新组织扫尾工作。就如同冬天下雪时,德国的小Haus门口,家家户户都有义务扫干净自家门前的那片地,如果有人在你家门口因为你没有铲雪没有清除障碍而滑倒受伤,那很遗憾,法律规定,全责在你,因为你没有收拾好你的领地!

每次去幼儿园接米拉时,米拉都会把自己手头正在玩的东西归位,即使只是一根蜡笔,也知道插在笔筒里才离开。相对于在家里自由散漫的环境,老师对规则的贯彻相当彻底,而且孩子们也因为规则的存在,非常知道什么是我的,什么是应该做的。

在德国的幼儿园里,为了让孩子们做到更好的归位,维持一个整洁的环境,老师的教具安排也会非常的醒目,井井有条的矮矮的放置了好多透明的小盒子,贴上物品的照片。比如木头,磁铁条,乐高,还有各种大号笔筒,可以分门别类的放各种蜡笔,手工剪,以便孩子更好的贯彻这项规则,轻松的归位。

培养孩子养成照顾好自己所属物品的责任感,是贯穿整个幼儿园时期都在教的东西。

我尽量不破坏任何东西,

拿别人东西之前,我一定会询问。

对于物品的损坏,众所周知的不可以,但对于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老师教的很严厉,要求孩子们一定要事先询问,因为很可能得到的答复是不可以。

分享肯定不是必须的,所以即使再喜欢再感兴趣,也一定要学会有礼貌的征求意见。米拉的幼儿园里每周五是Mitbring-Tag(带玩具日),孩子们可以带一样自己的东西来幼儿园。这一天孩子们极其兴奋,既会带上自己的最爱,又会看到别人珍爱的宝贝,但这一天也是老师交待这条规则最多的时候。

在征求意见上,我觉得德国人运用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工作时,同事来问我事情,还会想要在我的电脑上给我看他所指东西,我坐着他站着,当他要短暂使用我的鼠标时,他一定会指一下我的鼠标问我,darf ich mal kurz?意思是,我能简单用一下鼠标吗?而绝不会直接夺过我的鼠标就开始给我演示。尊重你的东西,礼貌的询问,有分寸的距离感,刚刚好。

让孩子们早早的在幼儿园时期,就意识到一些生活规则,有利于孩子成长在一个良性的,有制度的社会里。更轻松的与人相处,也更好的理解规则带来的生活便利。

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各项规则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死板”的守规矩,但我想讲一个微小的例子:

红灯前的德国马路上,很多汽车排成了长队,主路的车虽然有优先权,但是他们仍然会避免停在横向路口的地方,而是为支路里要出来的车留一个车身长度的口子。当红灯变了绿灯,支路里的汽车虽也排了长队,但并不会跃跃欲试赶紧抢道。主路上的车主往往会示意支路上第一辆车“你先来”,第一辆车开走后,第二辆车并不会紧紧追随赶紧上路,而是等候下一个主路司机的先行示意手势后,才会开入主路,并抬手示意还礼。

就像拉链一样,一扣一扣的严丝密缝不出差错,一条街道很快就畅通无阻了。这些带着温情的,不成文的规则,往往能改变我对德国人死板的印象,若不是彼此对规则的烂熟于心,又何来这样人性化的变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