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年前曾写过一篇关于德国鸡蛋编号的文章,经常看我文章的老读者应该有印象。今天写写德国肉食猪的福利待遇问题。有人可能觉得我矫情,一条肉食猪活半年就屠宰了,还要啥福利?这里动物保护协会的理论,我不去讨论。但你必须要承认,一个宽松环境,饲料优良养成的猪,肉质要更安全,更好。这也是德国鸡蛋分级的标准。 德国饲养超过2700万头食用猪,仅次于西班牙,是欧洲第二大、世界第四大猪肉生产国。德国每人平均每年吃进36.2公斤的猪肉,超过所有肉类消费的一半。德国也是全世界属一属二的猪肉出口大国,2016年的出口量居全球之冠。 事实上,德国有51.1%的土地面积为农业用地,养猪场就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八。全德国总计有近2万5千家的养猪业者,平均每家饲养超过1122头猪,几乎全部采用规模化和自动化生产,因而拥有较高的生产效率与品质控管。 德国有众多法令和规条针对养猪业。其中详细说明了养猪场的设置与建造规范,尤其必须考量土地条件和每头猪所须的饲养空间。普通一头50到110公斤重的猪需要0.75平米的空间。如果是有机饲养猪则需要至少1.3平米,再外加1平米的流动空间。 德国养猪业讲求卫生、效率、低成本生产,且大部分养猪场采取专业分工,分别是小猪的饲养和肉猪的育肥。在饲养方面,德国养猪业使用标准化的机械喂养和电脑控制的通风设备。每一个生产阶段都有特定的养育空间。 注意,这是之前的标准。 今年2月6日,德国农业部长Julia Klöckner说明了有关“动物福利标签”(Tierwohllabel)的新标准,其中对家畜的饲养、运输、屠宰又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让肉类食品更安全、更放心。消息一出,一时间引发各界讨论。 德国的动物福利标签 其实,早在2002年,德国就修订宪法,将维护动物权利作为国家的主要社会目标;2018年,联邦新政府成立之初,大联合政府(CDU基民盟、CSU基社盟、SPD社民党)也曾达成协议,鼓励肉类食品商为产品贴“动物福利标签”,代表动物在舒适的环境下饲养长大并宰杀的。 动物福利标签将全面提高家畜的福利标准,从出生哺乳到屠宰,从食物,水,生活空间,甚至包括运输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动物福利标签是贴在超市肉类产品包装表面的一个标记,通过这个标记,消费者就可以知道动物是否在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下饲养和宰杀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督促生产商优化牲畜饲养方式。 这个由政府倡导的标签,将从2020年开始先在猪肉产品中实行。从肉猪的出生到宰杀的整个过程都必须符合政府新规定,最终生产的猪肉食品才能贴上“动物福利标签”。 事实上早在这个动物福利标签出来之前,猪在德国就已经享受了挺好的福利待遇,比如: 1、饲养者每天需要至少花20秒的时间跟一头猪相处; 2、饲养者要保证每头猪都能够接触到光线,冬季时更要提供额外的光源,保证他们不会心情抑郁; 3、每头猪必须有2-3个木头玩偶或者稻草公仔作为娱乐消遣,防止他们打架…… 当然,德国人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农业部长最新提出的“动物福利标签”新规定中,将猪的生活直接分为3个等级,又一次提高了猪的生活水准! 比如在幼猪哺育方面规定:符合“动物福利标签”最高等级的肉类产品,在幼猪出生时,母猪哺育的时间不能低于35天;最低等级则不能少于25天,而按照德国的一般规定,母猪哺育期只需21天。 在生活空间方面:符合“动物福利标签”最高等级的肉类产品,每只肉猪的活动空间最高标准至少为1.5平方米;最低等级则不得少于0.9平方米。如前所说,之前根据法律的规定,50-110公斤的肉猪生活空间为0.75平方米。 当然很多消费者认为,一旦商家按照“动物福利标签”新规定饲养肉猪,那就意味着产品成本会有所提升,相应地,市场价格也会提高。 德国动物保护协会(Deutsche Tierschutzbund)认为,“动物福利标签”新规定的最低等级待遇不够好,是在“迷惑消费者”。 巴伐利亚农民协会(Bayerischer Bauernverband)则认为,“动物福利标签”新规定太严格,应该放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