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同學,大家好。 我們今天來繼續分享教子的話題。今天分享的是這樣的一個主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在現代社會當中,對孩子的規則教育和給孩子輸入規則意識特別重要。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社會上出現的問題,都是因為家長疏忽這方面的教育。靜瑜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深圳靜修的時候,父親有一天給靜瑜講一則新聞,說的是高空拋物,拋下來一個蘋果核,但是因為它高度比較高,恰好街道上走過一個年輕的媽媽,推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結果蘋果核就落在這個孩子的頭頂,導致幾個月大的孩子處於昏迷。最後在檢查到底是誰拋的?發現是高層一個四歲的孩子,但是給這幾個月大的小孩造成的傷害,已經是很嚴重了。 這樣的事情很多,作為母親來講,對孩子的教育,從小就要告訴他怎麼樣守規矩。缺乏規則教育,為所欲為,乃至於自私自利、無法無天,他的人生道路必定很坎坷,甚至於會將來有一天誤入歧途。從小很成功的規則教育,能夠在他將來長大之後,掃清很多成長的障礙,節約很多成長的成本。規則不勝枚舉,作為母親來講,最重要的要告訴他如何尊重別人,不打擾別人,不傷害別人,尊重社會環境,同時也尊重自己。 在規則教育當中,做父母的很重要,尤其是母親,母親的行為引導著孩子前行的方向。母親看電視,孩子也要跟著看電視;母親玩樂打麻將,孩子也是這樣。所以生了孩子之後,做母親的,她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她會犧牲很多。為了孩子的成長,自己真正做到身行言教、長時薰陶,隨時幫助孩子矯正他不好的習慣。所謂的教育就是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在他的心田種上好的種子,相信這個種子的力量。當好的種子在他幼小的時候種下去,讓他明白什麼是規則,明白規則對他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他長大那一天就會開花結果。 像靜瑜的兩個孩子從懷孕開始到現在,十幾年過去了,靜瑜從來沒有看過電視,這十幾年伴隨著家裡頭,連新聞聯播都沒有。所以我的父親有一天特別驚訝地跟靜瑜講,說:「我在看電視,看新聞,但是二寶走過去,就跟沒看到電視一樣。」電視在他腦子裡沒有概念,無論是電視劇還是新聞聯播。 一個好的行為習慣,其實在短期二十一天就能實現,關鍵是做母親的要有這種意識。在家庭裡,生活、學習都要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譬如從小,靜瑜給他們定的一個規則,就是吃的東西只能是在飯桌上,不能拿到屋裡,尤其不可以放在學習的桌上;從小他倆的玩具,玩完自己收拾;從小規定,絕對不可以在墻上亂畫。 我記得在大寶小的時候,我還列了一個單子,這個單子有幾十件事情,都是我需要告訴他的。譬如在他很小的時候,我就帶著他指著家裡的插座,所有插座,很嚴肅地跟他講:「任何情況下,不可以用手碰。」反覆說,所以他有這種意識。從小跟他講:「陌生人摁門鈴不可以開,你自己要問清楚。」從小跟他們講:「去商場,跟媽媽逛街,不可以隨便要東西。」即便我允許他買東西,每人也不會超過兩樣。所以他倆的習慣,跟我逛街基本上很少提要求。 我記得有一次,跟一個朋友的孩子一起逛街。因為這個孩子的要求,母親沒有滿足,所以躺在地上開始大哭的時候,我家大寶很驚訝、很奇怪,跑回來問我說:「媽媽,他為什麼在地上哭?」我說:「因為他想要的那包糖,他媽媽沒有給他買。」 按規則做事、培養規則意識是一個人良好教養的體現,是做人的基本素質,因為人都是群體性的一個存在。你在任何一個群體裡,它都有社會成員共同制定的一些行為準則,無論顯性的還是隱性的。如果父母在家裡缺失這一課教育的話,將來走入社會,社會一定會給他一個很大的衝擊,讓孩子措手不及。所以規則教育特別重要。 也要明白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長是一個孩子的過程,成功可能只是成長路上的某一個點。要懂得給孩子一個修復期,孩子不可能你一次說到,他就做得很好、很完善,要給他自省自悟的一個過程。所以父母的愛、父母的寬容和理解,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的陪伴。當他這件事情沒有做好的時候,你要無數次耐心地提醒他。譬如說,靜瑜就無數次耐心地提醒我家二寶,上完洗手間要沖廁所,要關燈,要關門,洗手台要擦乾淨,這是對下一個上洗手間人的尊重。已經重複了基本上好幾年,還是會犯,但是你還是要不斷地重複,不斷地告訴他。 永遠不要帶著憤怒的情緒面對孩子,你可以聲音很嚴厲,但是不要有情緒。情緒會讓自己失控,會讓孩子在成長當中受到很多困惑,引起他的叛逆、不滿、反抗,或者是另一種極端的性格——消沉、唯唯諾諾,完全失去自我。 家長,作為母親也需要有一個成長。每一個母親都不是生來就學會當母親的,她只是在生下孩子的過程當中,開始學習怎麼樣去做一個兒子的母親,怎麼樣引領兒子的成長。有一句話說:沒有不幸的人,只有不幸的教育;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孩子是因為他們受到了不幸的教育,而母親首先要進行的是一個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教育。 母親要懂得規則的設定和怎麼樣去澄清。要能夠在孩子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去建立規則,甚至讓孩子一同參與,提高他的執行力。規則要清晰、具體、可以操作,從點滴小事做起,要避免片面化。 所以我們在家裡面制定規則的時候,就要讓孩子了解違規的後果。違規之後,我們的態度要溫柔而堅定,不能夠隨隨便便破壞規則。我相信只要母親有這種規則的意識,規則的意識就是心裡有他人,不是一個人獨立的生存,那麼妳就可以給孩子最好的榜樣。慢慢地當孩子把這種規則意識輸入到他的腦海當中,隨著他年紀的成長,他會越來越發自內心地以規則來作為自己行動準則,自動地去遵守校規,遵守法律,遵守交通規則,遵守社會公德,遵守各種遊戲規則,這樣的一個人在社會當中才能夠更合群,更適應社會的發展。 而只有一個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提高他的情商指數,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就像前兩天,二寶感冒剛好,就很想去小區的公眾游泳池游泳。靜瑜就跟他講:「這件事情不可以。凡是公眾游泳池,要注意衛生,你感冒沒有好,去了可能會影響到別人,不可以影響別人。」這些點點滴滴,在母親的腦海裡、意識裡,都是對孩子最好的愛。母親愛孩子就是懂得如何教育他、如何陪伴他,完成人生最初的扎根教育,盡可能地讓他在未來的成長當中,更健康更好地成長。 所以規則意識和規則教育在今天很重要,尤其從我們做母親的自己開始,我們是所有教育的根本。任何孩子的問題都不要怪孩子,所有的問題基本上都會在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孩子只是我們的投影和反射。當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自我的反省和提升當中,你就會發現對孩子的教育很容易,兩人可以合為一體,自然而然地你在完成自我教育的同時,你就完成了對孩子的教育,而且孩子的接納也越來越認可和歡喜,很少有排斥。反之,如果母親沒有完成對自我的教育,只是一味地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去要求孩子的話,得到的結果都不是很如意。 所以母親從改變自己開始,這就是成功教育的第一步。 歡迎轉發,請勿改動內容 轉載請註明出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