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神秘,是无法揣测的、深邃的世界。峡谷中深锁一条喘急的河流,从不轻易向世界展示它的原始纯朴、自然秀美。直至有一天,决意进入这个世界,在两岸落差6000米的绝壁间,感受渺小与震撼。 翻过色季拉山口,沿着鲁朗河蜿蜒而行,到达藏南除墨脱外海拔最低的地方——排龙,这里的海拔只有1930米。印度洋的暖流带来湿润的空气,造就了地球上最奇特的自然景观。如果坐上重庆至拉萨的航班,沿知名的驼峰航线从蔚蓝的天空向下俯视,大片的云层从南方,向北不断涌动,在云层下面,深藏着一个崭新的故事。 推开刘大姐骑游之家的后院的后门,有一条从上游鲁朗河流,喘急地流到这里,将与帕隆藏布江汇合,这条鲁朗河下游的河流,有着漂亮的名字:拉月曲。 无论老幼,到此一游,也算是一种文化。 想到进入峡谷中的露营,看到小店里简陋的床铺,顿起羡慕之心。 排龙小镇,更像一个村庄,家家屋顶上飘着木柴燃烧后的袅烟,节奏缓慢而安详。G318国道从村中穿越而过,除了路上隆隆而过法人汽车卷起尘埃,偶尔打破这种凡静。汽车卷起尘土,把沿街的木屋,弄得灰头土脸,等待印度洋飘来的的雨水洗刷。 排龙镇,如果不在意它特殊的海拔和地理位置,也许永远不会记住这个不超过200米的小村。 林芝至波密方向,从排龙镇继续前行5公里左右,G318川藏线在此帕隆藏布江,是达拉月河与帕隆藏布江的汇合处。有两座一新一旧的吊桥并排,为是进入雅鲁藏布江峡谷核心区最短路径的唯一通道。吊桥边有几户从峡谷中迁出的门巴族人开设的小卖部,有简单的物资补充。 虽然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举世闻名,但路途的艰难,每年进入探险、穿越、徒步旅游的人不超过百人。褪色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字牌见证了它的无奈和寂寞,相邻的是雅鲁藏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小的办公室、入口检查站,尽管森林密布、江水奔腾,是西藏除阿里、羌塘之外人口最少的地方。 进入大峡谷需要进行身份登记,受辖于当地行政乡和林业部门的管理,向两个部门缴纳管理费用。自豪的是只有中国公民才可进入,外国人禁止入内。 国家保护区建立后,最早的一号桥已经荒废,边上造了一座新的拉索钢桥。 破旧的1号桥,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充满了神秘。 “大拐弯”的红字醒目标注在桥墩上,从318路过时的人,不会留意这三个字的存在。桥上有道铁门,终年上锁,只有极少的门巴人进出。 一道道风马旗飘过脸颊,保佑此行平安。 桥边连续摆着刻着经文的玛尼石,向进入峡谷的人们祈福保佑。 走到对岸的桥墩,一行字映入眼帘:“吭爹峡谷”,返程的时候才感到它的精粹,那是站着进去,爬着出来。或永远不能走出峡谷,一不小心出口到印度。 进入大峡谷的正道,两边满是祈福的经幡。 虽然在家乡已经是严寒的冬季,这里依旧是春意盎然。 过桥沿拉月曲前行约1公里,这里是G318国道离开帕隆藏布江的拐弯之处,G318国道沿着帕隆藏布江中游蜿蜒了几十公里,在拉月曲与帕隆藏布江汇合处毫不犹豫地说了再见,从此至雅鲁藏布江还有30公里的路程。从拉月曲的对岸看G318国道,险峻无比。 与G318两河汇合拐弯处的卡车说再见,以后只有依靠细胞的力量穿梭峡谷。 向导小丹增,一马当先。 拐入帕隆藏布江流向雅鲁藏布江的峡谷,经过最后一处经幡阵,保佑前行的人们。经过一个水文站,便是无人区。 拐弯进入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帕隆藏布江。与G318川藏线所见的帕隆藏布江中游般若两个世界,水色清澈的江水喘急奔腾,江面跌瀑连连,巨石林立,涛涛水声传出数里之外,丝毫不逊色于金沙江的虎跳峡。 入口段的帕隆藏布江面海拔在1900米左右,一条石板路沿着江边,道路相对平坦。 |
|
来自: 猎鹰个人图书馆 > 《文明的纽带、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