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刘雁辉 2019-03-10
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专利摘要】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开发出一组疗效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针对肝病、肾病、肺系疾病的治疗药物,即外敷及内服药物,根据治疗过程及临床需要,将该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归纳为“叠加疗法”,通过对若干种中医药材进行科学选择,精心熬制、煎煮制成外敷膏药及内服药,辅以热水袋外敷治疗,以达到对疾病标本兼治的目的。“叠加疗法”是将热水袋——普通热水袋,外敷药、内服药三种效力重叠相加对付疾病的方法。其中水袋起引导药力的作用,是统帅;外敷药对病灶是攻坚,而内服药则是调理和巩固。
【专利说明】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组中医治疗肝病的药物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肝脏功能主要是加工改造食物里包含的营养物质;将人体内有害物质清除干净;产生消化吸收脂肪所必需的胆汁。肝病的出现会打乱一切肝脏活动,危害人体健康。我国是各种肝炎的高发区,其中乙型肝炎最终会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因。乙型肝炎潜伏期3个月到6个月,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患病人群中四分之一前景不好,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容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如果通过有效治疗,还有四分之三的人仍然有恢复的可能。至目前为止,虽然我国各大医疗机构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临床试验,开发出许多种治疗肝病的药物,对我国肝病的预防及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肝病死亡率在我国仍然居于其它疾病死亡率之首,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在肝病的医治上多采用西医疗法,大量使用激素类药物,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情的发展,但是治疗药物的副作用极其明显,例如:最为严重地症状患者脱发,脏器功能受损,人体免疫力下降等;另外,因为肌体免疫力下降,患者极易感冒、发烧,导致病情复发,最终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在许多大型医院,也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疗法对一些其他方面的癌症患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甚至部分患者彻底消除了癌细胞的再生,疾病彻底根除,由此可见,中医的博大精深及显著疗效尚有许多未被挖掘。 申请人:作为中医世家,经过祖上的言传身教,躬力潜研,在肝病的预防及治疗方面,积累了大量一手临床实践资料,并通过经年的探索,结合最新科技技术研制了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希望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尽点绵薄之力,为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作出一个医学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发明内容】

[0003]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组分配比、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其产生的理论基础试述如下:
本发明是继承祖传的学术理论与临床经验,并结合我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新认识、新成果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针对慢性肝病、慢性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种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新型技术,通过反复验证和不断地探索,开发出一组疗效显著、制作工艺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针对肝病、肾病、肺系疾病的治疗药物,即外敷及内服药物,根据治疗过程及临床需要,将该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归纳为“叠加疗法”,从而奠定了中医内科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充分探究病因病机理论,促进辨证论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叠加疗法”是中医整体观在临床应用上的具体体现;人体一旦发生疾病,不论局部或全身,均会出现病理反应,即局部的病可以影响全身,全身的病可以反映某一局部,内部的病可以表现于外,外部的病也可传变入里,这一 “内与外”,“表与里”,由阳而阴,邪盛正衰的转变关系和规律,正是中医“望”、“闻”、“问”、“切”的基本依据,由此找出疾病形成的原因;根据病因及人体机理,分析中医药材的药效特征及各种药材之间的相互协调与相冲,趋利避害,科学配伍,确立外敷内服药物的成分组成;根据药物成分及药效的发挥,制定出各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形成本发明“叠加疗法”的必要的理论基础,因此“叠加疗法”是依据人体的肌表筋骨和经络均与脏腑息息相关,内外相通,彼此关联的内在联系,溯本求源形成理论根据,以治本达治标,以致标本兼治。
[0004]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
I.治(理)法方药
(一)病因病理: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是一种影响整个机体的疾病,其病理特点为肝细胞变性、坏死与再生,纤维组织增生、肝正常结构紊乱结果使肝脏变形、变硬,并继发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进而形成肝脾肿大和肝腹水;
(二)临床表现:功能代偿期:它表现为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
功能减退期:它表现为腹水、浮肿、黄疸、食管静脉曲张、发热、出血、显著营养不良、肝性昏迷等;
(三)併发症:①肝性昏迷;②消化道出血;③门静脉血栓形成;④併发感染等;
(四)治疗:
治则:行气利水、消淤化积、攻补兼施;
I1.外敷膏药药物组成、制作工艺,内服药的药物组成、煎煮方法,以及两组药物的使用方法:
(一)外敷膏药
(1)组分配比:马钱子3g、雄黄2g、白帆10g、斑蝥0.5g、血竭8g、丝瓜络30g、壁虎10g、乳香30g、设药30g、透骨草30g、急性子30g、当归30g、红花15g、凌霄花15g、芒硝30g、桃仁15g、大黄10g、槟榔30g、牵牛子15g ;
(2)外敷膏药制作工艺
①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先熬坚硬的、肉质的及鲜药,后熬质地疏松的花、草、叶、
皮;
②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达到320°C—330°C时,改为中火,炼油时应不断撩油;
③离火下丹成膏:油脂在高温时,离火加入铅丹后再次熬炼,并不断撩油,搅拌均匀,则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同时铅盐又促使油脂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状;
④“去火毒”:把熬制好的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于冷水中24?48小时取出备用;
(3)使用方法:将上述流程④熬制好的膏药涂于帖上敷于患处,再备普通热水袋一只,灌入45°C?90°C热水,敷在膏药处;
(二)内服药一调理巩固方
方药(I)组分配比:雄黄I两、芒硝I两、巴豆5钱、甘草I两;
综上方药:同研细末,过一百目筛、加面粉2两,入笼蒸熟,制成梧子大,晒干即成,每服24丸,日2次;
方药(2)组分配比:巴豆0.3g、三棱10g、莪术10g、水蛭6g、螗虫10g、蛇虫1.5g、蛤蟆皮0.03g、蜈蚁3g、鳘甲30g、牡贩30g、五灵脂10g、玲羊角3g、半枝莲15g、穿山甲10g、野菊花30g、川棟子20g、甘草10g、大黄12g、泽兰15g、瓦榜子15g、赤苟15g、柴胡15g、丹参30g ; 综上方药:同研细末,过一百目筛,加白面500g、入笼蒸熟,制成梧子大,晒干即成,每服20丸,日2次;
方药(3)组分配比: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首乌15g、当归15g、败酱草30g、丹参30g、郁金香12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杜仲15g、龟板30g、黄精15g、黄花30g、连翘30g、猪苓10g、泽泻10g、甘草10g、山楂30g、神曲15g、麦芽10g、生地30g、石斛15g,其中黄花须九蒸九晒;
综上方药:用新井水浸泡20-30分钟即可煮煎,以开为度,先武火后文火;
根据祖传资料曰:“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用汤剂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药液直接进入胃肠,吸收快、作用快、去病快。
[0005]病因及药理分析
(一)外敷药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的药物分析:
其中以马钱子等组成的外敷药,可通络散结、消肿定痛;雄黄治恶肿,肝硬疼痛,白矾可治一切痈肿,斑蝥破血散结,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透骨草取其透骨引药、直达病所,急性子:取其性燥爆烈,治病犹如三国中的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势不可挡,再加乳香、设药、红花、槟榔、牵牛子等行气利水,宜将剩勇祛病邪,邪去正安,这即是外敷药攻坚的寓意。
[0006](二)内服药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的药物分析:
其中方药(I)方药(2)为调理方,方药中的巴豆逐水退肿、破症瘕积聚、坚积大腹水肿、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巴豆禀阳刚雄梦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方药大黄、芒硝二者相须而用,下淤血、破症瘕积聚、逐六腑积聚、结固留癖、软坚散结等诚有奇效。方药中螗虫、虻虫、蛤蟆皮、蜈蚣、鳖甲、牡蛎等破血逐瘀,治血积症瘕、化瘀消痞、逐坚痞积块。方药中穿山甲、泽兰、瓦楞子等软坚散瘀,消血块、化血积、破症瘕,其中穿山甲擅窜,走能行散,引领全方通经络、达病所。
[0007]方药(3)为巩固方剂:
人的机体从发病到治病这一过程中,由于过度攻伐,人体的气血功能脏腑功能等受到了严重消耗,方药(3)中的党参、茯苓、白术、黄芪、当归、何首乌等正是回阳气于垂绝、祛虚邪于俄顷,补而真气充实,则邪不能容。方药中的连翘、败酱草、黄精、郁金香有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方药中的枸杞子、女贞子、杜仲、猪苓、泽泻化瘀去浊,健脾利湿等,对改善肝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叠加疗法”是将热水袋——普通热水袋,外敷药、内服药三种效力重叠相加对付疾病的方法。其中水袋起引导药力的作用,是统帅;外敷药对病灶是攻坚,而内服药则是调理和巩固。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西医疗法的弊端以及本发明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0009]根据本发明所述的外敷、内服药物以及热水袋外敷辅助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疾病——“叠加疗法”,就是对患者通过服用内服药物,进行调理巩固,对患处外敷膏药进行攻坚,外加热水袋促进药效发挥。
[0010]临床预后:
所谓预后也就是治疗后的结果。
[0011]数年来根据临床治疗结果证实:
①用西医治疗中晚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结果显示如下:
用西医治疗肝硬化、肝脾肿大、肝硬化腹水两种方法:
A.腹腔穿刺放液术:每次放液量不得超过3000毫升。此方法只能减轻病人一时痛苦,随之腹水又回,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0012]用放液术能一时缓解病情,然而缺点太多,副作用太大。第一腹腔放液后,造成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第二血浆蛋白降低。第三可发生血管性舒缩性昏厥,第四易致肝细胞缺血坏死,易致肝性昏迷。第五导致机体血容量不足,肾脏血供不足。第六产生血液内尿素增加。第七导致低血钾症等。
[0013]B.西医第2种治疗方法是:采用利尿剂,利尿剂亦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腹水的方法。然而弊端太多,过分强烈的利尿剂往往引起循环血容量减少、肾功能衰竭、产生肝性昏迷甚至死亡。
[0014]综上所述,采用西医腹腔穿刺放液治疗法,和利尿剂的疗法,易加重病情恶化,病死率高达96%,退水后容易复发,复发率100%。
[0015]用“叠加疗法”一中医中药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其疗效如下: 几年来通过苏皖两地500例病人治疗结果显示:用“叠加疗法”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摒弃了西医诸多弊端,能达到标本兼治攻补兼施的目的,治愈率高、病死率低。有效率99.9%,治愈率97.4%,除晚期癌变外,由于晚期癌变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吸收功能极大降低,及时使用本发明的药物也产生不了明显的作用。
[0016]为什么使用丸药剂?祖传资料曰“丸药者、能逐风冷、破积聚、消诸坚痞。”丸剂服后在胃肠道崩解缓慢,逐渐释放药物,作用持久,对毒、剧、刺激性药物可延缓吸收,减弱毒性和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慢性疾病或久病、体弱病后调和气血者多用丸剂。
【权利要求】
1.一组中医治疗肝病药物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包括:外敷膏药药物组成、制作工艺,内服药的药物组成、制作及煎煮方法,以及两组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一)外敷膏药 (1)组分配比:马钱子3g、雄黄2g、白帆10g、斑蝥0.5g、血竭8g、丝瓜络30g、壁虎10g、乳香30g、设药30g、透骨草30g、急性子30g、当归30g、红花15g、凌霄花15g、芒硝30g、桃仁15g、大黄10g、槟榔30g、牵牛子15g ; (2)外敷膏药制作工艺 ①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先熬坚硬的、肉质的及鲜药,后熬质地疏松的花、草、叶、皮; ②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达到320°C—330°C时,改为中火,炼油时应不断撩油; ③离火下丹成膏:油脂在高温时,离火加入铅丹后再次熬炼,并不断撩油,搅拌均匀,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同时铅盐又促使油脂氧化、聚合、增稠而成膏状; ④“去火毒”:把熬制好的膏药,徐徐倾入冷水中,浸于冷水中24?48小时取出备用; (3)使用方法:将上述流程④熬制好的膏药涂于帖上敷于患处,再备普通热水袋一只,灌入45°C?90°C热水,敷在膏药处; (二)内服药一调理巩固方 方药(I)组分配比:雄黄I两、芒硝I两、巴豆5钱、甘草I两; 制作工艺:同研细末,过一百目筛、加面粉2两,入笼蒸熟,制成梧子大,晒干即成,每服24丸,日2次; 方药(2)组分配比:巴豆0.3g、三棱10g、莪术10g、水蛭6g、螗虫10g、蛇虫1.5g、蛤蟆皮0.03g、蜈蚁3g、鳘甲30g、牡贩30g、五灵脂10g、玲羊角3g、半枝莲15g、穿山甲10g、野菊花30g、川棟子20g、甘草10g、大黄12g、泽兰15g、瓦榜子15g、赤苟15g、柴胡15g、丹参30g ; 制作工艺:同研细末,过一百目筛,加白面500g、入笼蒸熟,制成梧子大,晒干即成,每服20丸,日2次; 方药(3)组分配比: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5g、首乌15g、当归15g、败酱草30g、丹参30g、郁金香12g、枸杞子15g、女贞子15g、杜仲15g、龟板30g、黄精15g、黄花30g、连翘30g、猪苓10g、泽泻10g、甘草10g、山楂30g、神曲15g、麦芽10g、生地30g、石斛15g,其中黄花须九蒸九晒; 煎煮方法:用新井水浸泡20-30分钟即可煮煎,以开为度,先武火后文火。
【文档编号】A61K35/62GK104127646SQ201410403017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6日
【发明者】李龙 申请人:李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