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我是一名初中数学老师。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小学和初中数学中的衔接问题和孩子们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而这个小学数学中的“和差问题”是最简单的逻辑思维和对四则运算的理解。首先我们看一下,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大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小数+差=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这就是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其他推广公式。其中最好理解的就是和差问题,例如,甲乙二人共有铅笔10支,甲比乙多2支,甲、乙二人各有铅笔几支? 分析:10支铅笔是甲乙二人有铅笔数之和,甲比乙多2支是二人有铅笔数的差。如果将甲比乙多的2支去掉,则甲乙二人有铅笔数正好相等。因此,所剩铅笔等于两个乙的铅笔数。求一个乙的铅笔数,即等分成两份。 计算: (1)乙有铅笔几支? (10-2)÷2=4(支) (2)甲有铅笔几支? 10-4=6(支) 这就是和差问题,再扩展还有和倍问题和差倍问题。只要孩子好好读题,有读题能力,按照公式,都会轻而易举的解决。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数学能力问题。在小学能培养的就是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读题能力。小学数学对以上能力的培养有限,和初中数学对能力的高要求,就是我面对的每一届新初一的最大问题。家长们在陪伴小学生学习的时候,一定放手,三个孩子自己做作业,培养各种能力。还有,孩子做错的题,帮他们整理出一个错题本,每周带着孩子再做一遍。从各个角度的练习。 好了,孩子要多陪伴,多放手,多总结,勤练习。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