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极乐寺纪游(明·袁宗道)

 nqj0108 2019-03-10
·
 

极乐寺纪游

明·袁宗道


  
  高梁桥[2]水,从西山[3]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4]。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5]。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6]。殿前剔牙松[7]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暇日曾与黄思立[8]诸公游此。予弟中郎[9]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10],作六桥[11]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12]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13]而别。 
  
  注释:
  [1]极乐寺:在北京阜成门外,高梁桥西三里,明成化中建。
  [2]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
  [3]西山:在北京西郊,属太行山支脉,一名小清凉山,林麓苍莽,溪涧错镂,风景秀丽。
  [4]“道此”句:道,用作动词,意为经过。此,指高梁桥。玉河:源出北京西北郊的玉泉山,三十里而至此桥下,环流紫禁城,入大通河。
  [5]罗纹纸:质地轻软、带有椒眼状花纹的纸。
  [6]张盖:张开的车盖。古时为车上遮阳御雨之具,《史记.商君传》有“劳不坐乘,暑不张盖”的话。
  [7]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
  [8]黄思立:即黄大节,字斯立,一作思立,号无净,信丰(今属江西)人,万历十四年进士,时任太常寺博士。
  [9]中郎:袁宗道的二弟袁宏道,字中郎。
  [10]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缁布冠,元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11]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当地有民谣说:“西湖景致六吊桥,一枝杨柳一枝桃。”
  [12]情障: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谓之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13]分韵各赋一诗:作诗规定韵字,各人分拈,依字为韵。袁宗道有《暮春邹生邀黄思立诸公游高梁桥即事》诗,袁宏道有《暮春同黄无净、曹季和、黄昭质、家伯修游高梁桥》诗,皆即此日分韵之作。
  

NQJ0108-欢迎朋友光临!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