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艺术】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16)

 率我真 2019-03-10
 《山雨欲来图》

226 《山雨欲来图》 

明 张路 绢本水墨 纵147厘米 横10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山雨欲来图》墨笔画风雨欲来,一渔人收网而归。近景的山峦草树以及淙淙溪水,刻画得生动有致,远山迷蒙,在阴暗的天空下或阴或现,很有山雨欲来前的气势。在具体表现技法上,画家运用的是粗笔湿墨,气韵很是生动。画家着意营造一种山雨欲来前的气氛,用笔粗放,风格雄健,但又透出画家用笔的潇洒和灵巧,显然是受到宋元粗笔水墨一派以及吕纪、林良等人水墨写意画风的影响。在背景的渲染方面,也明暗适度,尽量表现出风雨欲来前的自然界的丰富二微妙的变化。

 《溪山放艇图》

227 《溪山放艇图》 

张路 绢本设色 纵165.8厘米 横97.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仅以字行于世,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年聪慧,见吴道子、戴进所画人物,临摹肖其神,以画成名,是明代追随戴进、吴伟的重要浙派画家,在人物上师法吴伟,但秀逸不足,狂放过之,山水上有戴进的风致。张路的绘画艺术很受世人赞誉,明朝詹景风就盛赞他“足当名家”。在当时,缙绅们咸加推重,得其真迹,如若拱壁。

 《柴门送客图》

228 《柴门送客图》 

明 周臣 纸本淡设色

    此图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周臣的山水画脱胎于李唐和马夏,但他并不囿于宋代院体画的程式,而山雨摄取文人画家某些布景和笔墨的长处,形成结构严谨而气脉流动、造型真实生动、笔力刚劲峭厉、墨韵充足的风格。

 《雪村访友图》

229 《雪村访友图》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224.3厘米 横96.9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构图十分奇峭险峻,中间巨石之上的几棵挺拔秀逸的苍松是全画的视觉中心。画面左上角山石峻秀耸立,直插云霄,气势雄壮。图中采用高远布局法,系取法北宋中原山水画派景物的描写,近景和远景造型坚实明晰,中景桃源处虚化朦胧,则又吸收了元文人画的构景的长处。笔墨技法主要出自李唐,近景用墨浓重,皴染结合,石用拖泥带水法描绘,并兼用小斧劈皴和铁皴钩斫,表达出嶙峋坚实的石骨。古松虬曲和倒挂的形态,颇接近马远的松树法。整幅作品用笔尖劲,气势雄浑,是周臣绘画的代表作。

《春山游骑图》

230 《春山游骑图》 

明 周臣 绢本淡设色 纵185厘米 横64厘米

    此图所描绘的是风和日丽的春天中,游骑行旅的景致。春山叠翠,小桥流水,主仆一行三人正在过桥,近景山溪岸边,春花几树,山溪湍流有声,山崖巨石用小斧劈加渲染,多用于阴面,山石呈一定的亮度,使山川雄中寓秀。山上苍松浓郁,遒劲多姿。舍后绿树成荫,一派春机昂然的景象。整幅作品,构图清旷周密,自然得体。画家在全景式的构图中突出前景,着意表现春山、游骑、桃花、虬松,以用来点明题意。其他衬景则比较简略。

 《春泉小隐图》(部分)
《春泉小隐图》(部分)
《春泉小隐图》部分
《春泉小隐图》
 局部1
 局部2
 局部3
 局部4
 局部5
 局部6
局部7
 《春泉小隐图》局部8

231 《春泉小隐图》(部分) 

明 周臣 纸本设色 纵26.5厘米 横85.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是周臣为裴春泉绘其隐居小憩的情景。绘松石下荫茅堂,一人在堂中伏几假寐,又有一童子洒扫堂外。门前一弯小桥,流水与湖水相接,即寓春泉之名。河对岸山峦层层。 小桥对岸其山石也用重墨,两棵探向泉水的婆娑之树,和茅屋边的垂柳、苍松遥相呼应,情态各具。远山用淡墨晕染,和前景的重墨形成对比,富有变化和秩序感。周臣在描绘物象时,善于根据不同形象的质感,施以刚柔、粗细、轻重不同的笔法,状物准确严谨。

《山斋客至图》

232 《山斋客至图》 

明 周臣 绢本设色 纵136.4厘米 横72.2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以封建文人的隐居生活为表现题材,反映了士大夫寄情山水,志耽林泉的闲雅情趣,画面描绘的是主客二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感人情景。从船工坐在船头,伏膝熟睡,等待主人会友归返的细节,可以看出画家创作艺术构思的精妙。在表现这类隐逸生活题材时,画家不同于元明文人画那般追求荒率空寂的意境,而是赋予雄伟恢弘的气势,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柴门送客图》可以体现这种风格。

《浒溪草堂图》 
《浒溪草堂图》 

233 《浒溪草堂图》 

明 文徵明 纸本设色 纵26.7厘米 横142.5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人,与沈周是同乡,并师事沈周。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兰亭修禊图》 

234 《兰亭修禊图》 

明 文徵明 金笺纸本 青绿设色

    此画描绘的是晋朝王羲之等人在兰亭溪上修禊,作曲水流觞之会的故事。修禊是古代的风俗。兰亭修禊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王羲之与谢安等41人,在浙江兰亭修禊的故事。王羲之等人临曲水而洗涤,每人都作了诗文,王羲之作了序,记述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时欢乐的心情。在这幅作品之中,画家以兼工带写的方法勾画了曲水湾湾,兰亭环抱其中。树木和竹子画得非常工细,但不刻板。山峦皴擦简练,临流水而坐的文人的衣纹概括,富于一种装饰趣味。

 《仿米氏云山图》 

235 《仿米氏云山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24.8厘米 横6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就是文徵明的粗笔作品,笔法粗简,墨气淋漓,气象萧森,笔力遒劲,在粗放中抒写了宁静典雅的气质。在寂静萧索的大自然之中,一人策杖过桥,似在略停深思,其沉静思索的姿态映衬了自然的萧森与静穆。画面苍润,题字苍老,题诗韵致,表现了画家诗、书、画兼长并擅的文人墨气,画家凭借此抒写了沉静的文人名士生活的情怀。此画是画家晚年的作品,风格粗放,用笔老辣,很能体现画家艺术功力。

 《幽谷清泉图》 

236 《幽谷清泉图》 

明 文徵明 纸本设色 纵107.8厘米 横37.3厘米 江苏常熟博物馆藏

    文徵明早年的山水作品,画法多学元人兼师赵孟頫和高克恭的水墨云山,潇洒淡逸。中年之作精品颇多,面貌也有不同的变化,画风工细,以工笔青绿为主,笔锋尖劲,皴法细密,富于变化,界画十分工整。《幽谷清泉图》在艺术表现上,山石的勾勒与皴法,均极细润绵密,设色柔和,使意境更臻娴雅幽淡。

 《古木寒泉图》

237 《古木寒泉图》 

明 文徵明 绢本设色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绘画创作以山水画为主,无论是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是描写江南风光或文人园林,画法除学元人以外,也追踪五代和北宋,但很少受南宋院体的影响。他的画,工细之中寓质朴,于沉着之中见灵动。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在熟练中见生涩,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这是一幅秀美的青绿山水画,设色浓丽中风致淡雅,美丽而不流于媚俗。树木的画法用空勾填色,古香古色。山峦的设色是大面积的平涂,用笔不多,但秀润独存。

 《绿阴清话图》

238 《绿阴清话图》 

明 文徵明 轴 纸本墨笔 纵131.8厘米 横3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有题:“碧树鸣风润草香,绿阴满地话偏长。长安车马尘吹面,谁识空山五月凉。征明。”经何昆玉、吴湖帆鉴藏。本图绘高山耸立,树木葱郁,山下二人临溪对坐。自然景色秀丽清幽,人物情态恬静优雅,表现的是隐逸环境和高士情操,也是画家本人思想、爱好的流露。作品布景繁密,树枝精细,多王慕遗意。然构图密中有疏,山石勾勒少皴,多干笔而不见渲染,形成规整而略具装饰性,用笔尖细中带工拙,墨色干湿相间而总体清淡。

《春深高树图》 

239 《春深高树图》 

明 文徵明 绢本设色 纵170.1厘米 横65.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文徵明师沈周而不为所囿,博取众长,自成一体。山水、花鸟、人物都极为精妙,为明代最为杰出的画家之一。文徵明的画,大体可分两种:一为细笔,秀丽柔密,一为粗笔,苍劲朴茂,都为人们所称赏。他的及门弟子很多,画风影响于后代很大。此图描绘深山高树,笔墨苍润劲健、朴茂多姿,同时又端庄工丽,是文徵明的经意之作。

《泉石高闲图》 

240 《泉石高闲图》 

明 文徵明 纸本墨笔 纵68厘米 横25.5厘米 沈阳博物馆藏

    此图画溪岸一段,古木三章,一老者临流而坐,静闲听泉。画面用笔简略而凝练。左上侧自题“庚戊八年二四日徵明写泉石高闲 时年八十又一”,下钤“徵明”、“停云”二印。右下钤“煜峰鉴赏”、“虚斋秘芨之印”、“治晋斋印”等鉴藏章。文徵明是山水画的巨匠,但他的花卉也成就不亚于山水画。其花鸟兰竹取法元人,近师沈周,风骨秀逸。

 中国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笔、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并辅以独特的工艺进行装裱。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中国传世名画全集》把中国五千年的艺术精品佳作都收入其中,逼真、真实地展现了名家名作,将其收藏,观摹学习、卧游赏玩,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高品位与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显示出其鉴赏价值、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及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