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格形成的三要素,不要给自己定性,你完全可以突破自己!

 言小诺1488 2019-03-10

人格形成的三个要素

1、遗传因素

2、幼年到少年前的环境因素,即:记事起的5、6岁到16岁前的成长环境

3、文化教育、社会环境

其实,真正决定我们人格定性的是遗传因素+幼年到少年前的成长环境,如果说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那么成长环境多半是受父母影响的(即:原生家庭)。

一个人的人格缺陷、偏执、古怪、极端、仇恨等等都是与成长环境有关的,遗传因素只是一个模型,真正的雕琢是那个成长的环境。

5、6岁的孩子有了记忆后,便开始接受环境的投射了,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孩子都在无形之中受到了影响,所以,我们不妨审视下自己的人格,就会发现我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很大成分是5、6岁到16岁之前的那个环境的刺激,影响了、改造了我的性格与价值观,那些存在的伤害,早已嵌入了我大脑里,形成了永恒的创伤……

对于5、6岁到16岁前不好的因素,我们最终还是要学会去释怀,因为逝去的已经逝去,回忆过去的伤痛或者不幸,只会阻碍我们当下的生活。

有的人,长大了,抑郁了,他们把归因全部推给了父母,很仇恨父母为什么要把他/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受苦、受罪,显然这就是一种人格缺陷,造成今天这样,固然有成长环境因素,但是时至今日更多的是你没有去为自己重新塑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而了解自己的个性、了解自己的人格缺陷,以至于被困心魔中……

如果你有一个对自己清晰地认知、不为过去而耿耿于怀、不为过去而给自己定性贴标签、合理理智的看待你成长的环境、那么可能结局就不一样!

所以,不管你现在性格多糟糕,通过审视、认知改造、深度了解自己,然后通过循序渐进地去改变自己的观念和思维、敢于突破自己、融入社交,不久的将来你的人格肯定会变得越来越完善。

请忽略遗传和成长环境带给你的定性思维,而是在当下,你的思维和记忆里装的是需要做一个怎样性格完善的人,这是你美好的目标与愿景,这样一来,可以帮助你清空不好的自己,活在当下去追逐一个更完美的自己。

——周日快乐!阿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