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空中看中国:原来家乡可以这么美!

 野田高梧 2019-03-10

如果能有片子诱惑人去旅游的吸引力堪比《舌尖上的中国》,那就只能是它了——

最近刚刚播出了第二季的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

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部力求视角独特的纪录片——全程航拍完成,让观众体验一把做一只在中国上空飞翔的鸟是什么感觉。

两年前的第一季就收获了许多好评。它动用了多达300人的四个摄制组、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在上海、新疆、黑龙江、江西、陕西、海南六个地方完成拍摄。

站在上帝视角俯瞰大地,最直观的感受自然是视觉上的震撼。

这种震撼来自于无垠戈壁滩的苍茫与荒凉,和突然出现绿洲时让人感受到的生命的热情。

吐鲁番

也来自于川流不息的大都市中,和风起云涌同步的城市脉搏。

上海

更来自于冬去春来、时间流转中不断交替,但永远茁壮的大自然的生命力。

漠河

最大的缺陷,可能是篇幅太短。六个地方看得观众十分不过瘾,都希望赶紧来拍拍自己的家乡。

第二季播出后,浙江、四川、内蒙古、甘肃、广东、福建、江苏人也可以满足了。

它和前作一样,继续了最让人欲罢不能的一点:

站得高了,眼中才有了不一样的风景。

第二季第一集,来到钟灵毓秀的浙江省。

片中俯拍“浙江”其名的来源——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之曲折

如果说第一季带给人的震撼是把人们不怎么了解的风貌赤裸裸地展现出来,那这一季则是告诉你,那些我们自以为熟悉的景色,换个角度看看又有不一样的美。

像是人杰地灵的浙江省,有很多著名风景我们早已在地理课本、天气预报里看了千百遍。可一旦站得高一点,又别有一番风情了。

千岛湖

俯瞰钱塘江大潮

哪怕是知名的西湖——常人体会西湖的美,都是来源于漫步在湖边林荫道中时,领略的湖光山色。

《航拍中国》镜头里的西湖却变得小而精致,比想象中更活泼多彩,秋日时分像是打翻的调色盘。

湛蓝的、已经看不到一丝波澜的水面,比近观时更让人恍然大悟,古人为什么要为湖面写下“潭面无风镜未磨”的句子。

哪怕是生活在当地的人们走过千百次的、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桥,在航拍的镜头中也成了一幅画卷中最富有情调的点睛之笔。

第二集的四川篇,更是利用航拍的优势,把四川险峻与秀丽并存的美景变得更加立体。

游客走在黄龙国家地质公园中,是近距离感受钙华地貌的五彩斑斓,航拍全貌则是另一种让人感叹大自然力量的视角。

去都江堰游玩的时候,人们也很难像航拍镜头一样,清晰直观地看到这座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多么不可思议。

更不要说那些在川西山脉中穿梭的高速公路,行驶在上面是一种感觉,看到它克服了多么险峻的地形建造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

身处这些风景中时,我们会因自身的渺小而赞叹大自然的壮丽,没想到透过“上帝之眼”看到只属于高空的奇观,又是截然不同的的震撼。

《航拍中国》的画面让观众想入非非,从未这么想做一只在高空自由自在飞翔的鹰。

杭州雷峰塔的夏与冬

绍兴的秋与冬

像这种用航空器拍摄、从高空俯瞰的纪录片,其实国外早已有之。

比如2009年的《航拍美国》、2010年的《鸟瞰德国》等等,都是试图用这种罕见、清晰又抽离的视角,来展现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风貌。

对于《航拍中国》的观众来说,除了欣赏美景,它还有个额外的好处:

飞行器能去我们去不了的地方,拍下罕见的画面,自然会打破对一些地方的刻板印象。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公里的澎湃?”

这是《航拍中国》每一集的开篇语,也是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

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但其实常常对自己经常行走的几十平方公里以外知之甚少。

所以,能借纪录片的眼睛,飞到遥远的土地上空看一看,也挺不错的。

比如东北,外人说起来就最先调侃貂皮金链和猪肉粉条,却不会想到,航拍镜头拍下的冬日重工业雪景,颇有些赛博朋克的质感。

陕西,给很多人的最深印象就是黄土高坡的沟沟壑壑,但其实它也有关中平原的一望无垠——

和天然太极图——黄河“乾坤湾”的鬼斧神工。

遥远的新疆,很多人一作想象就是大盘鸡、阿凡提和毛毡房。

但在《航拍中国》的镜头里,许多人才知道新疆伊犁原来也有繁花遍地的杏花沟,美到让人也想夸一句“塞上江南”。

更不为人知的是,伊犁还有偶像剧一般的薰衣草田。

60年代之前,我国的薰衣草香料还全依赖进口;经过6年的试种之后,只有伊犁取得了成功。如今,中国95%的薰衣草都来自这里。

除了自然风光,新疆也有特别有趣的城市景观。

比如这座名叫特克斯的小县,当年县长是从八卦图中得到启发,用20头牛拉着犁,从中心出发,画出了八条主干道、四条环城道路的雏形。

在高空的俯视里,小县城宛如童话小镇。

再比如江西,平时苦于存在感稀薄,江西人最爱自嘲“只有在提名没有存在感省份时我们才有存在感”。

《航拍中国》却带观众飞到江西上空,看到它特有的人文景观和生活情趣。

在江西婺源县,不止有盛开的油菜花,还有居民们在自家房顶上“晒秋”的生活习俗。

从天上视角望下来,缤纷的色彩和徽派建筑相映成趣。

镜头一转,我们又看到了这片土地特有的建筑文化:围屋。

画面中,龙南县这座江西现存最高的围屋,

和这座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将近8000平方米的大宅子,即便是在俯视的视角,也散发着堡垒般的威严和神秘感。

说起来,《航拍中国》的“上天式拍摄”倒是无形中满足了一种遗憾:

对旅游业来说,一般只有经济最发达的地方,或是着力于旅游开发的城市,才会有大众知名度。

而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美让人觉得,它们难以被人看到,太可惜了。

在技术的支持下,《航拍中国》让许多不被了解的美有了被欣赏的可能性。人虽难至,心向往之。

纵然一部纪录片并不能担起开发小众美景的重任,篇幅也限制了它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文化与历史挖掘,但至少,这是一扇帮我们打开视野的窗户。

摄制组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其实他们也是在经历了五个月的前期调研,和漫长的拍摄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这片土地相当不了解。

看到的越多,就越会发现自己看到的还很少。

而在如此壮丽、广阔、充满无数可能性的大背景中,当我们看到航拍镜头下的人,自然又会有不同的感受。

画面里,有江西村落里劳作的人们。

有龙虎山上辛勤采药的人。

有在冰天雪地的东北坚持冬泳几十年,从高崖潇洒跃下的老人。

有在新疆赛里木湖旁,飞驰向前的自行车选手。

还有在四姑娘山上奋力攀登、向着无人机挥手致意的勇士。

这些偶尔出现在航拍画面里的人,像蚂蚁般渺小又各有各的奔头;他们身后是一片天地苍茫、波澜壮阔。

据摄制组说,有些出现人的镜头,甚至只是飞行器“偶遇”的。

这让人感叹,人与大自然的交汇是如此奇妙。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本意本就如此:无需捕捉人的神态样貌细节,只需还原空中视角的真实中国。

这其实存在一种矛盾:片中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都不曾在我们的庸常生活中出现;可同时,它又的确是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大地的真实存在。

我们这样渺小的一份子在其中,又究竟算什么呢?——或许很多人看完都会怅然若失地这样想。

但至少,我们看完总会长叹一声:美是没有争议的真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