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出水泡,代表啥含义?真相惊人!

 圆梦的图书馆29 2019-03-10

近期,不少灸友艾灸过程中出现水泡,害怕、担心随之而来。中医专家指出,艾灸时皮肤出水泡,这不是烫伤,而是灸花。

艾灸过程中出水泡,说明你体内湿气较重。不过同样是出水泡,代表的湿气程度和湿气演变成其他病情的程度也不同。

什么是灸花

古人说的“灸花”也就是灸疮,即艾灸引起的局部损伤,灸疮的化脓状态叫(疮)“发”。在古代,古人是特别重视灸疮发与否的。如(清)《针灸易学》说:“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因此古代甚至用各种方法以促使灸疮发起,能治大病起沉疴。

为什么会有灸花?

灸花(疮)就是身体里的邪气自己在找出口,是将我们身体里的病邪排出体外的一种表现,常表现为起泡甚至流脓。用同样的火力艾灸的时候,有病灶的地方就会比其他的地方敏感,会感觉更热、更痛、更有刺激性。

比如艾灸后背的时候,如果你有胃病,那么在胃腧穴的位置会比其他地方更痛,更容易起灸花,这就是在提示你这个地方或这条经络有疾病。在某种情况下,灸花则是判断是否把病治愈的一种标准,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脓生疮才认为能排除病邪达到效果。

灸花通常表现为局部起小水泡,或水泡里有少量脓液。出现这种情况也不要太惊慌,灸花和烫伤是不同的。灸花是由于体内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而造成的大的或小的水泡,邪气排出体外需要一个通道,灸花就是这个通道。

艾灸出的水泡分别代表啥含义

1.如果水泡是透明无色的,说明是寒湿。

2.如果水泡是黄色的,说明有郁热的表现,

3.如果水泡是血水样,说明体内湿毒很盛!

4.艾灸的地方发痒,是该部位是有风邪的表现。

水泡出现后,一般有轻微疼痛,有的人则没有任何痛感。遇到水泡后,不用害怕,可以继续在水泡的位置施灸,数次后水泡就会自行溃破。

溃破后仍然可以继续施灸直到结痂,结痂后还可以施灸,这时会有液体状的物质从痂体下渗透出来。以上的种种表现均为艾灸后的排病反应,而流出来的液体状物质也大多为人体瘀滞的废物,这些废物的不断流出会加速身体的康复。所以是件好事!

水泡出现后也不会化脓,所以一般不需要消炎药水消毒。如果盲目消炎,反而是画蛇添足之举。此时应当相信你身体的自愈能力,所以不久,水泡破裂后会很快结痂,基本上不会出现化脓发炎。但是患者伤口如果接触了水、不干净的物质或在不洁的环境中活动,那就另当别论了。

灸花应对怎么处理

一些非专业的中医或西医专家多声称:灸出水泡就是烧烫伤,水泡破裂后会产生真茵性化脓,化脓后会出现斑痕。而这恰恰是对艾灸无知的表现。古人云“术有专攻”,咨询灸花要找专业的针灸科医生,不要咨询中医内科医生,更不要咨询西医,否则会误导疾病的治疗。

如果灸疮化脓,医生会给你用抗生素来消炎等等。诸如此类做法是把刚刚开始排出来的病邪又逼退回到身体里。

出了水泡怎么办?小的水泡自己可以吸收,大的水泡,可以马上挑破。挑破后不是上点消炎药,也不是不管它,而是在这里拔罐,使里面的病水(这是身体里的湿毒)尽量拔出。然后以络合碘消毒液消毒,以云南白药粉或“京万红”牌烫伤膏外敷,并以纱布包扎。

若糖尿病人或气血亏虚,灸疮久不收口、溃烂,内服中药托毒生肌汤(生黄芪120克,甘草60克,生明乳香45克,生明没药45克,生白芍60克,天花粉90克,丹参45克。)10天,同时外用云南白药粉或“京万红”牌烫伤膏,半个月可治愈。

(附注:不能用酒精或碘伏消毒,刺激性太强。部分地区没有络合碘消毒液销售,可在淘宝网购买)

在艾灸有化脓灸的情况,这时对饮食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一定要清淡的饮食。如果在没有化脓之前还可以吃点发物,到化脓灸后,就要保持清淡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白开水。

艾灸祛百病提醒您:施灸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