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帝王中,宋仁宗的仁厚,几乎无人能及

 steventwotwo 2019-03-10

打开猎豹浏览器,查看更多历史图集

北宋的仁宗皇帝,是一位宅心仁厚的君主,真无愧于“仁”的庙号。今天就来讲几个关于“宋仁宗之仁”的故事。

北宋末,有个叫朱弁的书生在太学读书时,听大家说起一件事:宋仁宗时,四川有一名老秀才,写了一首诗,献给成都府。诗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鼓动成都太守割据四川,闹独立。历史上,比如三国时期,唐朝末年,四川由于远离中原,又有剑门隔绝,道路险要,多次出现割据一方的独立王国。北宋初四川还闹出王小波、李顺民变。鼓动四川割据,那是挑衅宋政府最敏感的政治神经。

当时的成都太守接到老秀才的诗后,大惊,知道那老秀才有不轨之心,便叫人将他抓起来,然后上奏朝廷。宋仁宗接到报告,轻描淡写说:“此老秀才急于仕宦而为之,不足治也。可授以司户参军,处于远小郡。”没有治老秀才的罪,反而封他一个小官当。老秀才到任后,不足一年,便惭恧而死。

事见朱弁《曲洧旧闻》记载:“予在太学时,见人言仁宗时,一举子献诗于成都府云:‘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知府械其人,表上其事,仁宗曰:‘此老秀才急于仕宦而为之,不足治也。可授以司户参军,处于远小郡。’其人到任,不一年,惭恧而死。”

我们不妨跟清朝皇帝的做法比较一下。大清雍正年间,永兴县也有个秀才,叫做曾静,是明末大儒吕留良的超级粉丝,非常崇拜吕留良,他说:“春秋时,皇帝该孔子做;战国时,皇帝该孟子做;秦以后,皇帝该程子做;明季,皇帝该吕留良做,如今却被豪强所寿。”

这曾静听说川陕总督岳钟琪乃是岳飞的后裔,便给他写了一封信,鼓动他反清。岳钟琪看了曾静的书信,大吃一惊,马上奏报朝廷。雍正一看奏报,靠,这是要造反啊。立即叫人将曾静以及他的学生抓起来。曾静倒老老实,供认不讳,并承认自己的思想受了吕留良的影响。

雍正皇帝宽容大量,没有处死曾静。但对吕留良,就不那么客气了,尽管此时吕留良已经去世,却被掘棺鞭尸,儿子被诛,孙辈发配宁古塔为奴,吕留良的遗著也被焚毁,私藏吕氏著述的门生都被株连处死。雍正还亲自写了一部驳斥吕留良“歪理邪说”的《大义觉迷录》,派曾静四处宣讲。但曾静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因为乾隆继位后,又将他抓来杀掉了。如果成都那名老秀才生在大清,肯定是必死无疑。

再说回宋仁宗。嘉年间,仁宗有一日跟一位“言事无所避”的台谏官谈话:“卿孤寒,凡言照管。”这本是对大臣的嘘寒问暖,可是那台谏官毫不领情,说道:“臣非孤寒,陛下乃孤寒。”仁宗说:“何也?”那台谏官说:“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陛下呢?”这话直刺仁宗的痛处,因为仁宗所生的几个儿子都不幸夭折了,到了晚年仍无子嗣。回宫后,仁宗脸色很不好看,跟皇后一说,二人忍不住抱头痛哭。但伤心归伤心,却不能责怪台谏官。

事见张舜民《画墁录》记载:“张文节,嘉间长宪台,言事无所避。一日,仁宗谓之曰:‘卿孤寒,凡言照管。’公再拜曰:‘臣非孤寒,陛下乃孤寒。’上曰:‘何也?’曰:‘臣家有妻孥,外有亲戚,陛下惟昭阳二人而已,岂非孤寒?’上罢入内,光献见上色不怡,启问,上以公语告之,光献挥洒,上亦堕睫。”

嘉年间,宋仁宗还被苏辙骂过。当时苏辙应科举考试的制科御试,在回答仁宗皇帝的策问时,苏辙说:“闻之道路,陛下宫中贵姬至以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坐朝不闻咨谟,便殿无所顾问。”考官认为苏辙道听途说,是传谣,这样的策论,不合格,应该黜落。但仁宗皇帝说,“朕设制举,本待敢言之士。辙小官,如此直言,特与科名。”坚持录用苏辙。

明人蒋一葵的《尧山堂外纪》还记录了一件更有意思的事:宋子京过御街,逢内家车子,中有褰帘者曰:“小宋也。”子京归,遂作《鹧鸪天》云:“宝毂雕轮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帏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金作屋,玉为笼。车如流水马如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其词传达禁中,仁宗知之,问内人第几车子,何人呼小宋,有内人自陈:“顷侍御宴,见宣翰林学士,左右内臣曰:‘小宋也。’时在车子中偶见之,呼一声尔。”上召子京,从容语及,子京惶惧无地。上笑曰:“蓬山不远。”因以内人赐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