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民大会堂迎宾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故事竟然这么多!

 文冠厚朴 2019-03-10

民歌民乐舞蹈人文综艺戏曲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撒尼族民歌 麦丁编曲 范禹作词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来自中國民族音乐网 05:24

 撒尼是云南省彝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路南、泸西、弥勒和昆明地区。我们熟悉的文艺作品《阿诗玛》就是讲撒尼族的故事。

艺术片《阿诗玛》的着色剧照

一、《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创作经过

1
范禹1957年发表的回忆文章

1953年夏天,我们中央民族歌舞团的前身——中央民族学院民族文工团所组织的一个西南工作队,深入到云南省路南圭山地区的撒尼人民的家乡去体验生活。这首合唱歌曲,就是根据撒尼人民的民歌加以改编、创作的。

我们踏着花香和歌声,来到了美丽富饶的老圭山区,来到了“阿诗玛”的故乡。殷勤好客的撒尼人民,捧出了刚从树上摘下的水果,送到我们的嘴边,拉我们住下,要我们停留下来......我们仿佛不是在作客,而是回到了久别的故乡,会见了自己的亲人。

我们在海尼村住下来。白天,同他(她)们一道打谷,割麦,浇秧,放羊;晚上,在一起歌唱、谈天。在撒尼人民的帮助下,我们搜集了当地的民歌和传说故事,其中还有叙事诗“阿诗玛”。就这样,我们在共同的劳动和生活中,和撒尼人民成为了不可分离的朋友。我们深深地爱上了他们和他们那丰富多彩的歌舞艺术。

我们在一个小组工作的有麦丁、曾繁柯、梁咏和我四个人。起初,我们还想在当地民歌词曲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加工,完成一首合唱歌曲。但是,我们面对着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这样勤劳、勇敢、殷勤好客的人民,不得不放弃原来的意图,决定以歌颂撒尼人民蓬勃的劳动热情,和他们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作为我们的主题。

范禹1960年代到贵州工作,这是贵州卫视的节目截图

我们研究了所搜集的撒尼民歌,研究了许多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歌颂祖国和家乡的歌曲。我们试图从一般地歌颂中,更好地表达这一主题。在我们的眼前,老圭山苍翠欲滴,瓦蓝的天空,飘浮着乳白色的云彩;路旁边便是一片果木林、叠叠串串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清香;木樨花迎风怒放,撒尼姑娘婉转动人的歌声,也随着花香飘过来......这样的家乡,这样的土地,怎不叫人爱恋呢?有着这样家乡的撒尼人民,他们怎不热情地欢迎远方的客人到自己的家乡停留作客呢?

我把自己比作一个撒尼人,我就像歌颂自己家乡那样,歌颂着这块美丽富庶的地方。初稿就这样写成了。歌词的第一段是:“路上的花朵正在盛开,树上的果实等人摘,远方的客人请你停下吧,老圭山也在万山丛里欢迎你来。”......的确,在我最初的创作动机里,从撒尼人好客这一点出发去写,是不太明确的。但毕竟现实的生活给我们的感受太深了。我们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撒尼人民淳朴、热情、诚恳、崇高的形象:他们把我们称作从党中央从毛主席那里来的人,不论到哪里,总是拉着不放,要我们留下来;听说我们要走而流下惜别的眼泪......不就是这些活生生的现实,赋与我们这样的情感,给与我们这样的启示吗?我们大伙儿研究的结果,便决定从撒尼人民好客这一点出发,来反映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这首歌曲的音乐,是麦丁同志根据我们在生活中共同的体会和撒尼人民的民歌曲调改编创作的,其中也包括“阿诗玛”的曲调和撒尼人民作曲家金国富的歌曲中部分音乐语言。为了更好地反映撒尼人民今天的新生活、新面貌,他去掉了原曲调中比较压抑和低沉的部分,使它更加活泼、热情起来,并且创作了领唱和结尾的旋律。如果说这首歌曲还受到很多人的喜爱的话,这是同麦丁同志的劳动分不开的。

在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金国富同志。他在我们体验生活和学习方面,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支歌曲写成后,他还帮助我们翻译成撒尼语言进行演唱。另外,曾樊柯同志和梁咏同志在这首歌的创作、改编中,也给我们不少的帮助。

注:原文名为《一首歌曲的诞生》,刊发于《 中国民族 》1957年 01期,本订阅号删减了一部分文字

2
范禹在2003年接受参访披露的更多细节

来到路南县(今石林县)圭山区海宜乡两个月后,范禹还在为没能找到好歌词新构思的突破点而苦恼。一天早上,麦丁找范禹要歌词,说已经不能再等了。范禹想了想,下了决心。心想不管如何今天也应该写一首歌词,也算完成一个任务。于是他把笔记本一揣,对麦丁说:“好,今天中午就把歌词给你!”说完就走了出去。他思考着来到一个晒坝,看见老乡正在打麦子,也就干脆帮老乡打起麦子来。打了半天老乡们休息了,他自己也有点累,便往麦垛一靠。他望着那丽日艳阳下广袤的大地,欢乐的歌声、笑声在田野上回荡,人们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那惬意、那种回归自然的放松和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流过他的心田。短短的数月,在深入生活中,范禹感受最多的是撒尼人民的善良和热情好客,他靠在麦垛上,看着前面有一条弯弯的小路,路上来了一个人,范禹突然间找到了感觉,歌词就像泉水似的喷涌而出。

整首歌词第一稿写成四段16句,创作只用了30来分钟,范禹便拿着歌词飞似的奔回住地。经过小组同志看过之后才改成了三段12句。麦丁构思的曲子也已基本成熟,吸收了当地作为民歌已经流传的、后经了解是当地小学教师金国富所写《我们撒尼是一个贫瘠的地方》和另一首歌的各一个乐句,又借鉴了撒尼民歌部分旋律及《阿诗玛》叙事歌的衬词,词曲相配,谱写出一首多声部的合唱曲。

金国富,没有他的歌曲可能也没有《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创作于1953年7月,但这首歌起初表演效果平平。直到1954年8月,北京组织了一个“新歌演唱会”,当这首歌演唱完后,仍然没有掌声,就在准备关幕,当大幕快要关上的刹那间,掌声突然“哗”的一片如潮水般响起,后连唱三遍才得以谢幕。1957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音乐作品比赛上,该歌荣获金质奖章后,为了满足各地演唱需要,也为了便于发表,范禹这才在北京颐和园花一毛钱坐在昆明湖边的茶座上,一边喝着茶一边填了汉词,并对第三段作了较大的修改。这首歌这才第一次发表在《歌曲》杂志上,也才正式在社会上传唱开来。

注:摘录自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我国著名词作家范禹的艺术人生》发表于《当代贵州》2003年 第6期 ,作者:杨启刚 

《民歌·中国》一书中对作曲家麦丁的介绍

三、魅力所在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音乐素材取自路南圭山地区的撒尼族民间音乐,这首歌曲不像其他一些民歌那样采用对称的乐句以及单一的节拍。它的节拍有的小节是5/4,有的是3/4,五个不规则、节奏自由的乐句循环反复,这在民歌中并不多见。它的前奏用的是歌曲男女声领唱最重要的一句曲调,但是对它略有改动,还提高了八度音。这个主题极富于撒尼民歌特色,它不规整,乐句只有5小节,带有欢乐的舞蹈节奏,很适于边歌边舞。

歌声进入后,先由女高音声部演唱两个乐句,也是五小节。随后,男高音声部重复前两小节曲调。当女高音声部从第3小节加入演唱时,女低音声部则辅以和声,色彩更加绚丽。由它引出女高音领唱,这是歌曲的主题。它的旋律十分热情、亲切感人。然后,女高音声部再用不同旋律,强调“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一句。接着是四部合唱。这里运用了不少虚词(“埃洛”“赛罗赛”等),表现撒尼人民的欢乐和幸福心情。从两段歌词中,你好似看到羊群像一片片白云在流动,也看到那山野里稻浪翻滚的丰收景象。

这时,歌曲进入第二部分。先由男高音声部演唱“姑娘们赶着白色的羊群”这一句,下一句在四部合唱“踏着晚霞她们就要回来”。然后又引出女高音领唱的音乐主题。并进行了发展。最后是尾声。它是四部合唱,情绪越来越热烈,速度也越来越快,表现撒尼人民为丰收的喜悦而快乐歌唱,曲调反复一遍以后,用“哎啰哎啰哎”的虚词结束全曲。

油画《红土地上的撒尼人》作者:白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