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家是怎么确定外空收到的无线电是多少光年外发来的呢?

 Lcbfki7jfgtrtw 2019-03-10

最近,FRB(快速无线电暴)因为和外星人扯上关系,因此引发许多人关注。

我也对这个问题好奇,所以去找了专业的论文看,在这里和诸位共享一下。首先,要说一下能确定FRB的距离是因为它在重复发射,它大约每小时发射一次,如果是那种不重复的无线电信号,是没法知道它到底是从多远的地方传来的,因为追查距离我们有多远,关键只有一条,精确定位它的来源,定位越精确估算的距离越准。

2017年,一次FRB(快速无线暴/无线电脉冲)被识别出来自30亿光年外的一个矮星系的黑洞中心,而确定它真的来自30亿光年之外的论文,发表在了著名科学期刊《自然》上。

图示:论文标题为《对快速无线电脉冲及其宿主的直接定位》

科学家之所以能定位FRB1211012的来源,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信号一再重复,平均每小时爆发一次。这就给了科学家跟踪追查它来源的可能性。为了找到这个神秘的信号到底是从哪里传来的,科学家动用了许多设备。

首先, 他们将新墨西哥州的甚大天线阵(Very Large Array,VLA)全部用于这项追查任务,甚大天线阵是由27台,口径25米的天线组成的射电望远镜阵列。VLA的分辨率能达到0.05角秒,这是啥意思呢?

图示:这些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可以在导轨上滑行,彼此组合改变接收角度,从而对信号来源进行精确定位。

当天空的某处传来一个无线电信号时,我们想知道它是从天空的哪一块区域传过来的,我们需要先把天空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格。而将天空分成小格子的办法,是用圆的角度来进行切割,因为天圆地方嘛,我们头上的天空笼罩下来,就像一个倒扣的碗,在极其平坦的地方,可以看成近乎一个半圆,我们都知道一个圆,被分为360度,半个圆则是180度。如果按度来切割天空,你就把天空分成了180份,但这太粗糙了,随着技术进步,我们可以把一度再切开成60份,这就得到一角分,再把一角分分成60份,这就得到了一角秒。

这样我们就把天空切成了,180*60*60=648,000份,再把每一份细分为20格,每一格就是0.05角秒,即把天空分成了12,960,000份(近乎一千三百万)份。

而这就是确定信号来源的关键步骤。

只要我们能正确判断出信号是从哪个精确的位置传来的,就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星系传来的,自然也就能知道信号的来源地距离地球有多远。因为,天文学家早已把天空中的繁星和星系进行了距离测量或者估算。至于是如何估算的,在后面我会介绍。

为了验证没有出错,研究团队还使用了位于欧洲的另一个强大的望远镜网络, 对FRB121102 进行了另一次追踪观察。两边望远镜给出的结果一致,于是研究团队认定FRB121102的来源确定为某个距离地球大约30亿光年外某个矮星系。

而天文学家早就知道这个矮星系中心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这很可能暗示,FRB121102是由黑洞的活动造成的,或者是围绕黑洞的中子星发出的。FRB信号最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们从来没有发现过来自银河系内部的信号。所以,多数天文学家认为FRB代表的是宇宙早期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那时候的宇宙与我们现在的宇宙有很大差别。因为,30亿光年之外的信号,就表示事件发生在30亿年前。

因为,我们已经对天空中的星星和星系进行了编号,并测定了它们距离地球的距离。

至于如何测量星星或者星系,距离地球的距离,按它们的远近不同,有如下通用的测量方法,当然距离我们越远的星系测量的误差越大,所以测量方法还在不断改进。但现在使用的方法如下:

1、近距离(通常在100光年之内)使用视差法,这是目前最准确的测量方法。

由于地球在绕太阳公转,因此我们可以拍摄两张照片,来对比同一颗星星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相对于极其遥远的背景星星或星系而言的。因为距离我们越遥远的星星或星系,可以认为是不存在视差的,即在任何一个夜晚去看这些星星它们在天空的位置都是不变的(当然要先排除地球的自转造成的旋转变化)。简单说,星星距离我们越近,它在时隔六个月后的夜晚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就越大,之所以时隔六个月,是因为需要构建一个三点一线,即六个月前的地球位置、太阳、现在的地球位置,这三个点可以连成一条直线,这样天文学家们就可以使用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图示:正中心是太阳。距离太阳100光年的其它恒星邻居。

2、远距离(100光年)则使用标准烛光法。

如果我们能知道星星发出的绝对光度,那么根据它们到达地球后减弱的程度,就能计算出它们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而在许多星系中,存在一类特殊的星星,首先它们非常非常明亮,因此即便它们离地球非常遥远,我们依然能接收到来自它们的光,其次它们的绝对光度能够进行精确计算或估算。这些特殊的星星,通常是一些光度发生规律性变化的星星,它们被称为造父变星。

图示:造父变星的光度在很短的时间中就能发生非常规律的变化

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造父变星位于仙王座,它距离我们891光年。对它的观察和研究,给了天文学家测量极其遥远的星系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的灵感,它就是今日使用的造父变星的原型,又称为造父一。造父一(仙王座δ)的变光是由于恒星本身的胀缩导致的,它的星等(光度)在3.6至4.3等之间变化,变化周期只有5.36634天。

当然,这种估算并不完全可靠,一方面光线的减弱的程度固然与距离有关,但也和它穿越的空间中所遇到的星系介质有关,越是遥远误差必然越大。其次,就是对造父变星的绝对光度的估算是否存在严重误差呢?但有数据总比没有数据好,剩下的就是不断发展得更好更精确。直到现在,如何更加精确地估算极其遥远的距离,依然是天文学上的一个专门研究分支。但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知道存在很大误差,不是很准确就够了。

图示:我们周围的星系


欢迎关注,伴您解读隐藏在常识背后的深度知识

谢谢点赞*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