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那些花儿”

 acerbookstore 2019-03-11

杏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十二月花之二月花(注:此为关于“十二月花令”的一种说法)。因着人生际遇的不同,文人们面对杏花,也生出千差万别的感慨:礼赞春天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游春赏春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思乡伤别有“一汀烟雨杏花寒”;金榜题名有“日边红杏倚云栽”;超俗孤傲有“绝胜南陌碾成尘”……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名篇里,有着作者最深的感悟、最浓的情感,或直抒胸臆,或浅唱低吟,千回百转间,直让人忘却今夕何夕。

一、红杏枝头春意闹——杏花与春去春来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如果说梅花是报春的使者,杏花的“嫁东风”则意味着春天的正式来临。叶绍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白居易“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南湖早春》)都描绘了春天里杏花的风情。然而,随着春的离去,杏花也慢慢凋零,花开时的绚丽灿烂和花落时的凄楚悲凉,让人不由得生出感慨:光阴易逝不由人,花开花落总无情。

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

依稀映村坞,烂熳开山城。

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

——(南北朝)庾信《杏花》

此诗以杏花写春景,色彩斑斓,情调舒畅。“春色方盈野,枝枝绽翠英”,淡远的春绿与灿烂的杏红,点染出浓郁的春意。“依稀映村坞,烂熳开山城”,火一般的杏花,或在远村若隐若现,或在近处艳丽夺目。“好折待宾客,金盘衬红琼。”金色盘子衬得杏花如同红琼(美玉)一般,传达出生机盎然的春意。明代杨慎谓“庾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此诗亦是以“杏花”入诗的滥觞。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宋祁因“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此词上阕写景:春水如纱、杨柳如烟、寒气轻微、红杏盛开,衬托浓浓春意。这场“热闹”,是对生机勃勃的春天的礼赞,是对满眼繁春的留连,一“闹”字将烂漫的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下阕由景如情,慨叹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若趁着大好时光及时行乐。“劝斜阳”“留晚照”意境清新隽永,充满对光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北山吹雨送残春,南涧朝来绿映人。

昨日杏花浑不见,故应随水到江滨。

——王安石《暮春》

此诗呈现的是一副萧索的暮春之景,风雨送残春、落花堕流水,昨日还春意正浓、花开正艳,今日便“被雨打风吹去”,用随流水而逝的杏花表示对春天逝去的黯然神伤,正是“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更愁人”(杜甫《曲江》),也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如美人红妆消陨,自是微凉”(秦观《画堂春》)。

二、一生心事杏花诗——杏花与悲欢离合

古人喜欢托物言志,借花咏情。花红易逝,红颜易老,如同人生的悲欢离合,花犹如此,人何以堪?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

溪边亭畔,青草遍地,东风吹拂,谁人斜倚阑干?燕子不归,春光将尽,迷蒙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杏花也失去了丽日晴空下的艳丽容光。全诗都在写景,然而正如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倚阑干的人,是《西洲曲》里的那个女子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游子不归,红颜将老,女子不禁悲从中来。凄风苦雨中憔悴的杏花,烘托出女子美人迟暮的惆怅与哀愁,情景交融,情韵悠长而隽永。

遮莫江头柳色遮,日浓莺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

——(唐)郑谷《曲江红杏》

清乾隆进士彭元瑞自题书斋联的上联为“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古时乡试在八月桂花开时,中举有“蟾宫折桂”之说。而会试是在二月早春杏花开时,所以诗中女子满心欢喜,称折得的杏花是“春风及第花”,隐喻女子心中希冀夫婿考试及第,以便春风得意。唐代诗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上高侍郎》),“碧桃”“红杏”争相盛开,可谓春风得意,比拟士子的无上荣光,“和露种”、“倚云栽”,可见圣宠优渥、风光无限。同时,因为“杏”谐音“幸”,杏花也常作为幸运之兆,如宋梅尧臣《一日曲》:“一心思杏(幸)子,便拟见梅(媒)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作此诗时已六十二岁,这是他在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五年后被起用进京朝觐、客居临安时所作。首联以薄如蝉翼的轻纱来比喻世态人情,“客京华”表明自己只是等候召见,“谁令”故作反诘,表明诗人仍有抗金救国的愿望才愿意“客京华”。颔联写诗人听着一夜的春雨,想着明早深巷里应该还会有人叫卖杏花,一夜无眠的诗人,忧心的是家事国事天下事,江南的淡雅春意无法带给他慰藉,明媚的春光更平添了他的忧伤和落寞。颈联颇具自嘲意味,若非闲居客栈、无所事事,满腔爱国壮志的诗人又何来“闲”、“戏”的闲情逸致?恬静的诗中分明渗透出“老却英雄似等闲”的落寞感伤。尾联以劝解之辞作结,莫叹“京洛多风尘”,清明时应该能返回家乡。看似洒脱,却读出很多伤感:京华虽大,无一寓可安居,无一事可遣寂寞,无一人可通心志……尽管此时诗人雄心仍在,但长期的宦海沉浮已使得他无复当年的壮志豪情,而生出报国无门之感。

同样以杏花来抒写人生悲欢离合的诗词还有很多。如唐温庭筠的“香灯伴残梦,楚园在天涯。月落子规啼,满庭山杏花”(《碧涧驿晓思》),子规的哀鸣、满庭盛开的杏花让宿于旅途驿馆的作者心中翻动着羁愁归思,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南宋词人陈与义的名句“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回忆二十多年的洛中旧游,饱含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的悲慨情绪。杜牧的伤春名句“何事明朝独惆怅?杏花时节在江南”,以杏花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惆怅。

三、绝胜南陌碾成尘——杏花与人生志趣

“书画琴棋诗酒花”为古代文人的“开门七件”事,他们对花的喜爱,既包含对“花”形色之美的欣赏,又在花开花落中找到自身情感、生命、志向等的共鸣:在花的枯荣中体悟到生命盛极而衰的事实,在花的品格中观照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有了林逋的以梅为妻,有了周敦颐的“独爱莲”,有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北宋)王安石《北陂杏花》

此诗前两句写景状物,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花树,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极言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后两句托物言志,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纵使被春风吹得落英缤纷如雪,也胜过南陌被碾成尘的杏花。若说“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处,“南陌”则是熙来攘往的名利场。北陂杏花即使零落,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南陌的杏花要么任人攀折,要么被碾成尘土而满身污秽。若说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的自我人格的象征。联系王安石生平,两次拜相又两次被罢免,无奈退隐半山,却始终不改政治理想和人格操守。北陂杏花,正是诗人高洁品质的寄托。“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其诗《暮春归故山草堂》中,也通过杏花和幽竹抒发自己的人生志趣。“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描绘了诗人清高淡泊的品格和操守。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

作为山水田园诗代表作家之一,王维的诗多借咏山水田园,或宣扬隐士生活,或隐喻佛教禅理。此诗描绘了春天田园里欣欣向荣的景象:屋上有一只杜鹃随着春天的到来在鸣叫,村落旁大片杏花开得雪白。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源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王维晚年居于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纷乱的杏花让隐居的他心生田园之乐,杏花开在村边,也开在他的心头。在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里,“杏花村”俨然已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代表田园风光的一个典型意象。

储光羲在其代表作《钓鱼湾》里,也用“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描绘了隐逸的志趣。“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何妨远离战火硝烟,远离庙堂和市井的喧嚣,在春光无限、杏花纷飞中感受人生的另一种可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