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中的魏晋:文风大变革,风骨尚存

 潇潇雨ekg9m5f4 2019-03-11

近期看三国,看到汉末至隋朝统一期间,中国经历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三百六十多年战乱与分裂,在这个大动荡、大纷战的乱世造就了诸多英雄豪杰,也对社会动乱造成的民生灾难与疾苦而发出感叹。

对于魏晋南北朝,我们知道的是一群超脱世俗的文人,敢爱敢恨,是历史上极具个性的时期。记得中学时代,对此文学兴盛现象十分困惑:“家国不幸诗家兴”?今有闲暇梳理出当时文坛出现的“建安风骨”和“魏晋风度”。

“建安”为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这个时期的东汉朝廷的政治大权主要由曹操所掌握。文人及其作品特有的精神和气节,也是被后世很多人所从崇拜。从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我们鉴赏时不乏有内容充实,感情充沛,风格明朗刚健的体会。

曹操《观沧海》

“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代表人物,他们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以风骨遒劲且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所形成的文学史上俊爽刚健风格的作品。

曹氏政权尤爱好文学,所以身边汇聚大批文人贤士,但由于当时天下群雄崛起,纷争混战不断,文人们的创作大多呈现政治理想豪迈、内容丰富充实,对人生短暂的哀叹、浓郁的悲剧色彩、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洛神赋》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领军人物。三曹中属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他的诗文辞藻华丽,又失风骨气节,且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他的《洛神赋》是千古名篇,以精炼的语言及淳厚的感情,描绘出洛神绝世之美及纯洁无瑕的形象。而最家喻户晓的是他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而“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是汉末战乱动荡的真实写照,今天读来,仍使人怵目惊心。“西京乱无象,豺虎相构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魏晋时期,以“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和陶渊明为代表人物,以狂放不羁、酣饮醉谈,率真洒脱而著称。七贤因对世俗厌恶,而常一同酣畅、吟诗、赏乐,以文字抨击现实,或表达自己的性格。他们回归自然,在清醒与沉醉里优游,在痛苦和癫狂里避世,在清谈和另类中挣扎,追求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

竹林七贤

为追求精神家园,七贤专谈玄理,而清谈的内容,主要就是《周易》、《老子》、《庄子》既表露了自己对当权者的不满,又比较安全,更符合老庄思想,从而也让哲学达到了一个高峰。

“竹林七贤”中,文学创作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诗歌最为著名的有《咏怀诗》共八十二首。如:“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轻风吹我衿。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嵇康《广陵散》

嵇康的《幽愤诗》中有“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 是对自身悲剧的愤叹。而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自己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同时,嵇康因善弹《广陵散》而闻名一时,即使到了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从而也让《广陵散》闻名于世且成为中国十大著名古琴曲之一。

陶渊明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他也是山水田园诗的代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还是中学教材必选之文。《桃花源记》一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社会,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表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否定,也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

魏晋过后,诗风、文风,开始了全新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