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情

 快乐会传染 2019-03-11

请先关注作者,不错过最近更新哦!

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文体,且所占分值较大,比如河南中考,满分120,现代文阅读两篇共28分,其中记叙文阅读是第一篇,一般占16分。

这里所说的记叙文,其实也包括了散文和小小说。因为这三类文体考点和题型比较相近,所以都将其放入记叙文阅读这一类来进行分析。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第11讲: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考点】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题型】

1.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某句话(某段话)。

2.文中某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文中某段话主要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又叫修辞格、修辞方法,是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润色、加工,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八种:

1. 比喻

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

作用:变陌生和熟悉,变平淡无奇为生动形象,化抽象深奥为具体浅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某种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比喻包含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比喻词: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例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比喻词: 是、成为 出现; 例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 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比喻词; 例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注意:

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比喻的: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2. 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请看例句:

(1)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2)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例(1)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属比喻。

例(2)"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比喻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

比拟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比喻词(成)构成。

"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3.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例句: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句: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4. 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近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加强表达效果;便于说理或抒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 对偶

用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互相映衬、互相补充。

作用:句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 对比

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作用:突出某事物某方面的本质特点;表现作者鲜明的感情态度。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臧克家

7.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问中有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读者印象,感情色彩更鲜明。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区分设问和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

8.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作用:反复咏叹,突出思想,表达强烈的情感;增强节奏感和感染力。

【区别排比和反复】

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

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

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

【答题格式】

1. 比喻: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 事物的……特点(情态),表达了XX人物的……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