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这四点,读再多书都没用

 天地无私沉浮 2019-03-11
不会这四点,读再多书都没用

2018年年初,我曾立下FLAG,全年至少要读50本书,每月整理一篇读书笔记。

2019年元旦,我特别有底气的说,我完成了!我一共读了52本,写了12篇书单,共计4万多字。

一开始,看着这些成果,我还是美滋滋的,一方面在于兑现承诺后的喜悦,另一方面算是突破自己,完成了一次挑战。每年读50本书这件事,2018年已经是第三年了,但前两年我从来没有写过笔记,这一次,我留下了12篇、4万多字的笔记,还是挺满意的。毕竟这年头“说到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

简单整理了一下,52本书中,侧重于心理学的书有6本,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书有7本,职场能力提升和HR业务领域的书有25本,亲子养育的书有8本,文学休闲类的书6本。

但是,作为一名生涯规划咨询师,我心里很清楚,即便我努力让自己把读书从单纯的“读”变成了“写”,我仍然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

什么是会读书的人呢?

要回答“什么是会读书的人”需要先回答三个其它的问题。

1.为什么要读书?

于我个人而言,主要是解决问题。

比如,修炼生涯规划咨询技能;学习更多提升职场技能的方法;为建立更优质的亲子关系积累知识;拓宽自身知识架构和内容;了解更多有关心理学的知识;缓解某阶段不太好的情绪或满足某个时刻想要轻松一下的心境……等等等等,总之,读书总是有目的的。

举个具体的例子,去年在选择《自卑与超越》的时候,我就是单纯的想要了解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经典著作到底写了点啥,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奉为经典,而且阿德勒还是当下非常火的“正面管教”理论的根源,我没学过“正面管教”,但是很好奇它的理论根源是什么。所以我把这本书放进了书单。

再比如,《非暴力沟通》也是一本被无数人推荐的经典,这激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正巧在那一阶段我在学习一些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这本书自然收入囊中。

即便有些书我们可能从来没听过,但是从书名、内容简介、目录、他人推荐等信息中,我们也能大概分析出它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传递给读者的精神,当我决定把它列入书单时,就说明它一定迎合了我内心中的某个疑问或某个需求。至少我对它有好奇心。

读书总有目的,哪怕是解决好奇心的问题。

2.如果达成了读书目的,会有什么结果?

不知道读过很多书的你是否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我之前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初看,其实就是个假想的场景,就像我们小时候总会想,如果我长大了会变成什么样。虽然是假想,但你也千万别小瞧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是帮助我们变成“会读书的人”最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因为在“梦想达成”的想像中,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的行动力,为了那个美好的蛋(wei)糕(lai),我们总会很有激情和冲力。

依然举例,读过《非暴力沟通》并达成我学习沟通技巧的目的后,会怎样呢?我可以用学到的方法和技巧更自如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冲突,解决和别人之间的矛盾与争执。我会变成一个遇事淡定,不生气、不焦虑、会解决问题的“很厉害的人”!我从此以后就叫“不生气”!哈哈!

2018年我立的另一个FLAG是“全年不跟老公吵架”,最后的成绩单是“仅吵了一次”,讲真,在后期《非暴力沟通》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是很深的。

3. 为了让想像中的美好结果变成现实,我能做什么?

知道了为什么读书,也想像了达成目的后特别美好的结果,那么这个问题的出现就顺理成章了。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总结成四个字“读、思、用、化”

读,就是我前两年一直在做的事。了解书的内容,在大脑里提炼其中的方法、技巧、观点。最后的收获大概是,“哦,原来这本书讲的是这个。”

思,2018年我写的读书笔记勉强算是这个部分。至少有一些自己的总结,不是停留在大脑里,而是落在纸面上。毕竟从大脑中的零散感受到整理成别人读起来通顺的有逻辑的文字,是需要自己思考的。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在思的“广度”和“深度”上每个人各不相同。越精进,越有料。最后的收获大概是,“哦,原来这本书讲的和那本书比较接近”, “哦,这本书讲的似乎在XX场合不太适用”等等。

用,是我目前尝试地比较少的。古话讲“学以致用”。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是读书后真的去用的,很难得。不是作者没给方法,现在大多数技能提升的书都做的特别用心,每一步该怎么做都有讲解。比如《零秒思考》,主要内容就是介绍了一个实操性特别强、执行起来特别简单的小技巧。作者在书中几乎是手把手地讲了方法和步骤,还举了很多例子,我看过之后的第一感觉是,这也太简单了吧。但是,我只象征性的模仿了几天就中断了。之后,就再没有之后了。然而,实践是帮助我们实现读书目的的必经之路。没有尝试,书中再好的思想、技巧、方法都只是写书人的,而不是看书人的。

化,为什么还有个“化”?“化”指的是从A变成了B。有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过程,就像是起了化学反应。毕竟“模仿”就代表永远未出师。只有通过尝试、使用,把书中的方法、技巧、思想用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进而得出了自己有感而发的结论,甚至演变出改良之后的方法,才是真的把书吃到了肚子里,变成了自己的。而这一点,我从未涉及。

从读书于纸面到内化于心灵是一次深刻的自我修炼。

一 个 总 结

什么才是会读书的人呢?

明确了解读书的目的,而且通过行动达成目的的人,就是会读书的人。

从今天开始一起做一个会读书的人吧,从“读、思、用、化”开始。

一 个 倡 议

新的一年当你再读一本书的时候,不妨在它的扉页上写下关于它的“读、思、用、化”。

依然举例:

《游戏力1》

:了解用游戏解决亲子关系的方法。

:找出书中适合我的家庭或特定场景的游戏。

:每周至少尝试一个书中的游戏。

:今年和孩子一起设计5个我们自己的原创游戏。

一起来试试吧,欢迎大家把你们读书的心得、实践留言分享给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