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国的灿烂--------21安史之乱(上)

 金色年华554 2019-03-11

应该说“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唐朝自建立伊始到目前为止,唐朝各种社会矛盾总爆发。府兵制破产,“租用调制”在实际上已经无法收税。唐朝的军事架构是守外虚内,地方节度使拥有巨大的权力,文武军政一把抓,地方节度使采取“募兵制”,个人招兵买马。导致军队不听朝廷的,只听上司的。大唐驻驻边武将基本上都是蕃将,胡将。安禄山就是典型的杂胡、各个边疆节度使辖区都是一个人说的算。

帝国的灿烂--------21安史之乱(上)

李隆基晚年怠政。一天天就h知道和儿媳妇XXX、李隆基后期,地方节度使任期到一定时候,就会入中书省拜相、张嘉贞、张说、张九龄都是如此,一是为了防止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二是给节度使上升的空间。他们都是以节度使的身份入将入相,渐成定例。但“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掌权后,嫉贤妒能。为了防止他人“政治进步”他向李隆基提议说:“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而勇,寒人亦无党援”。李隆基纳之,李林甫这么做的原因就是保证自己安枕无忧地当一辈子宰相。应该说李林甫成功了。

帝国的灿烂--------21安史之乱(上)

李林甫是李唐宗室,他的曾祖李叔良是高祖李渊的堂弟。李林甫是公认奸相。其颇有政治头脑,年青时巴结上玄宗的宠妃武惠妃,并窜掇玄宗杀了自己三个亲儿,为了给武惠妃的儿子李让位,但谁也没想到,李冒太子没当上,自己媳妇却被父亲给收了。但谁也意料不到是,节制三地节度使的安禄山对李林甫怕的要死。一旦听说李林甫稍有不满,这个大胖子就会体如筛糠,躺在胡床上嚷嚷“我要死了”。这就应了那句话,有大奸者必有大才。

李林甫执掌相权18年。从来没有以国事为重,治理国家。天天蒙弊李隆基。排除异已,作威作福。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宰相不失。如果说李林甫还算有本事的话,那接任的杨国忠彻底的草包。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哥哥,上台第一件就是诬称李林甫生前和阿布思部落相互勾结准备谋反。李隆基下旨消去李林甫一切职务,子孙除名流放岭南,剖毁棺木。也算恶有恶报。

帝国的灿烂--------21安史之乱(上)

安禄山当时节制任三道节度使(平卢、范阳、河东),好比现在是三个军区的司令。而且已经快十年,想造反应该早有预谋。就在等待时机,杨国忠掌权后,屡屡向李隆基说安禄山要造反,他不是有这个远见,是他瞧不起安禄山,李隆基不信。杨国忠为了证明自己的远见,居然想安禄山造反,实在是混蛋。

帝国的灿烂--------21安史之乱(上)

公元755年冬,安禄山伪造李隆基诏书,以清君侧,诛杨国忠的名义。起兵十五万,直奔长安,真是“一路高歌所向无敌杀来。地方猝闻安禄山造反无不惊骇。谁也不会想到李隆基的儿女亲家会造反,所过州县,望风而降,就此,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拉开帷幕。请看下集,帝国的灿烂22-------安史之乱(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