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铁血老枪 2019-03-11

2013年就有模型展出,至今没影,如果你去展会上看到模型就以为要呼之欲出,那你就输了。有句话说的好,不信广告,信疗效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下图:航展一出,铺天盖地的宣传就来了,各大平台各种吹捧的全出来了,说是四发更比双发安全可靠、什么霸气侧露、能打赢未来比V22可靠、什么造型科幻、中国四翼倾转旋翼机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美国跟进研发等等一大堆的。其实有时候认清差距并不丢人,有了目标,这样才能迎头赶上,而相反盲目的自信,哗众取宠,是自欺欺人。

2013年9月的天津直博会上,出现了“蓝鲸”旋翼机概念模型

就像很多IT企业的主要生产力是PPT一样,航空公司的模型制造也是主要生产力的一部分,因为只有通过模型才能为上级领导介绍自己的未来规划,不然八字没有一撇的东西,就只能拿个图给领导说我们未来要研究什么什么了。所以很多时候,模型代表的是未来要干什么,而不是什么要出来了。很可能是这个项目准备上马了,十来年后准备生产。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V-22折叠机翼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V-22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V-22

回到正文:我们的鱼鹰缺什么?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是验证机,美国在V-22之前搞了个小号的XV-15验证机,在V-22首飞之前飞了12年,积累了侧倾旋翼在复杂情况下的飞控曲线,这样才搞出来V-22。当然现在无人机技术发达,这个验证机可以做成无人版本,能省很多钱,也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XV-15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XV-15

从1977年5月第一架XV-15首飞到其1992年8月坠毁的15年间,除完成了大量的风洞试验、地面与飞行试验,验证性能、操纵品质、噪声和下洗流等试验外,还进行了生存性、舰载相容性、货物吊运、武器发射、空中加油与受油、地形跟踪飞行以及其他机动飞行等军民适用性试验。

而 V-22于1989年首飞,06年才服役,这13年又积累了无数的经验。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XC-142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XC-142

美国XV-15验证机,而且在他之前还有好几个侧倾旋翼验证机型号

第二是发动机,这玩意是老大难问题,V-22用的T-406发动机重量只有440公斤,功率达到了4586千瓦,功重比达到10,而我国同等功率的发动机重量超过1吨……要搞出能用的国版V-22,必须花很长时间做出类似的发动机才行。

第三是传动系统,XV-15和V-22的机翼内都有一根协调轴,两台发动机的传动系统其实是连在一起共享功率的,这样的设计才能保证一台发动机失效的时候飞机不摔。美国人在CH-47这样的纵置双旋翼直升机上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而我们是没搞过类似设计的。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CH-47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V-22机翼中的传动轴,一台发动机停车的时候,可以用剩下的一台发动机驱动2个螺旋桨,使飞机可以找地方降落。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出现一侧螺旋桨完全失去动力的情况,那么飞机会一个跟头摔下去。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不过话说回来,讲这个模型是中国版V-22。这个模型的翼梢发动机舱和螺旋桨很明显是不可转动的,也就是说这不过是一架横列双旋翼直升机的模型,和V-22那种侧倾旋翼完全不同,飞控上的技术难度低一个数量级。

航展早就已经展出国版鱼鹰,那我国研制鱼鹰还面临哪些技术障碍?

K-220

苏联卡莫夫设计局也有一款类似的产品K-220。

总结:什么时候从模型到纸面上就算是开始了,从纸面上到验证试飞那就是快了。一旦进入试飞阶段就会曝光,当今科技发达,保密是很难做到位了,J20这样的国之利器首飞当天的照片和视频就全网共享了,东风41完全是让老百姓发现的,再者天上又有老美的间谍卫星,前两天还说我国试射巨浪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