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故乡》让人们都认识了闰土,那一个在月下刺猹的孩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鲁迅离开了故乡。 当时站在闰土旁边的还有一个孩子,正是闰土的儿子,可见在那个匮乏的年代,闰土虽然穷,但是还没有绝后。那么闰土的后人现在怎么样了? 其实闰土并非是虚构,而是有历史原型,大名叫做章运水。他的父亲名叫章福庆,家住在距离绍兴市30公里的杜浦村。 是一个种田的好把式,而且还会编一手上少的竹篮,农闲时期经常去帮人打下手。当年是经过别人推荐来到鲁迅家,鲁迅父亲看他为人老实,就把他留了下来。 根据鲁迅写的各种小说当中,我们总是可以在春节前后看到闰土一家人。但是在现实当中,掌家一家经常来帮鲁迅家做工。每次过来的时候,都会从农村带来很多土特产。 其实除了闰土父亲在周家做工之外,他的妻子阮庆元也经常过来帮忙,是一个身材很高大的女人。虽然是一个农村人,但是在待人接物上面非常周到。 其实在1881年鲁迅出生的时候,由于鲁迅母亲的身体不好。当时闰土妹妹刚刚出生没多久,章福庆就把老婆带来给鲁迅当乳娘。一般小孩子都叫他周妈,鲁迅母亲总是叫他庆大娘。 虽然后来不再给鲁迅喂奶,但是也经常过来帮忙。一共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其中的儿子正是章运水,也是鲁迅故乡当中,闰土的原型。 1893年新年刚过,鲁迅的祖母却突然去世。由于绍兴本地丧葬习俗比较繁琐,所以就把章福庆全家人都叫过来。由于家里面没人看小孩子,所以也一并把章运水带来,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两个人是来自于不同世界层面的人,只要闰土进城,鲁迅兄弟俩就带他四处逛。至于闰土肚子里面满是乡下的故事,正好弥补了孩童世界的好奇心理。 虽然后来鲁迅前往南京读书,又前往日本留学,之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但是都和闰土没有断掉过联系,而闰土父亲年龄大了之后,就不在周家做工。换来的是老实忠厚的闰土,接手了父亲的工作。 一直到1919年的冬天,鲁迅回到老家绍兴,准备把家搬到北京。鲁迅的哥哥提前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闰土,把他叫过来一起帮忙搬家。 闰土再次来到周家的时候,还带着自己的大儿子章启生。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曾经的闰土已经不在了,留下的是皮肤黝黑、双眼毫无光芒的章运水。 虽然中间再也没有联系过,但是鲁迅从来没有忘记他们,把章运水父子变成了笔下的闰土和水生。同样的,闰土一家也不可能把鲁迅忘掉,农闲的时候估计总会想起周家人。 两家再次建起联系,则是到了1959年的时候。当时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带着她的母亲许广平,准备前往上海参加鲁迅坟墓迁移一事。随后就回到了绍兴老家,在鲁迅纪念馆见到了章贵。 章贵并不是别人,而是闰土的孙子。两家人一见如故,细说起来最近的光景。原来闰土早年和鲁迅在同一年去世,虽然留下了三个儿子,但是过得都不是特别好。 章贵则是章启生的儿子,也是小说当中的水生的儿子。他告诉许广平,自己出生在1933年,但是由于家里面劳务太重,父亲在自己三岁的时候累死。 由于那几年战火连天,也没有过上过好日子。一直到解放之后,才算是迎来了新生活。由于早年家里穷,没有上过学,成为了一个地道的文盲。 不过自己并不甘心,卖掉了当年哥哥当童工换来的一条棉腰带,靠着这些钱才能够读到书。不过也只不过够入学,之后就一边打工一边读书。 后来在1954年的时候,政府把章贵安排到了鲁迅纪念馆工作。由于学历还是不够,章贵继续进入职工学校就读。才一点一点的摘掉了文盲的帽子,而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也让章贵重新了解鲁迅先生。 截止到1959年,也就是许广平母子俩来看章贵的这段时间。短短的4年时间,章贵写了几十万字有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发表到了各大报纸当中。 听完了章贵这些年来的经历,许广平母子俩不禁充满了唏嘘之声。随后两家人算是又搭上联系,书信往来几乎没有断过。后来在1982年的时候,章贵又被提升为鲁迅纪念馆的副馆长。 现在他们一家生活非常好,几个儿子女儿都在国家机关单位当员工,自己则是早早的就退休了,也和老伴过上了晚年的生活。 至于现在的生活情况如何,笔者不是很清楚。因为上面的资料很多都是来自于2005年左右,不过可以都告诉大家一件事情:章家一直和周海婴一家有联系,每年都会聚上几次,也真是所谓的四世的交情。 |
|
来自: 蓝色星空qi9pfq > 《人物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