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鳞鱼少吃”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没有必要区分有鳞鱼和无磷鱼,这些鱼都可以吃,不用刻意加以限制。常见的一些无磷鱼包括泥鳅、鳗鱼、鳝鱼等等,这些鱼天生没有鱼鳞或者鱼鳞较小。另外,虽然鱿鱼、乌贼这样的软体动物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鱼”,但是从日常习惯叫法来说也被认为是“无磷鱼”。 之前有人提出来要少吃无磷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无磷鱼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要限制食用。但是现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这种说法是不对的。首先,我们日常食用的一些无磷鱼确实胆固醇含量相对较高,比如说每100g的银鱼胆固醇就高达361mg,100克鱿鱼胆固醇高达260mg等等。但是这不是一个很绝对的标准。比如说带鱼也是一种无磷鱼,但是这种鱼的胆固醇含量就非常低,所以通过有没有鳞来判断鱼肉的胆固醇含量高不高,是不准的。 其次,现在科学研究表明,限制食用胆固醇并不会直接改善血管内的胆固醇含量。虽然确实血管内胆固醇含量过高会带来一系列的心脑血管问题,比如说血管堵塞之类的。但是吃下去胆固醇不代表这些胆固醇就都会变成血管中的胆固醇,而且现在的科学研究也表明,普通人没有必要刻意控制胆固醇摄入,所以各国的膳食参考标准都逐渐去掉了胆固醇控制这一项。 所以说,“无磷鱼少吃”这个说法是不科学的,因为有鳞和无鳞不能准确区分鱼肉内的胆固醇含量,同时,普通人也不用刻意控制胆固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