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玉柱:我差一点万劫不复,但这5条法则让我从万丈深渊中爬起来

 狂影迷 2019-03-11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500

1巨人梦开始的地方

1990年6月,在珠海,一位身高1.80米、体重不到120斤的瘦长青年,给自己的新技术公司起了一个很响亮的名字——“巨人”,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成为东方的巨人。

 

时间倒退回5个月前,这位青年一头扎进深圳大学的学生公寓里,除了一星期下楼一次买方便面,剩下时间都待在公寓里。

 

在计算机前整整150个日日夜夜的他,研发出了一款M-6402文字处理软件系列产品。

当他昏天黑地地走出那间脏乱的学生公寓的时候,他发现家里的所有家具都不翼而飞,数月未见的妻子已不知去向。

 

可是,他却站在了一个新的事业起点上。这位青年的名字叫做——史玉柱。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从1992年开始,巨人赫然成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头军,史玉柱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典范人物和现代商界最有前途的知识分子代表。

1992年,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蹿升至70层。

 

当时的一些高级别领导纷纷视察巨人集团。史玉柱,这个瘦高、讷言的安徽人,几乎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了全中国知识青年的偶像。

 

1994年初,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史玉柱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7年,巨人集团在经历了70层大厦、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内部保健品以及药品的“二次创业”、公开向娃哈哈道歉等事件后,巨人大厦停工,“巨人”终于轰然倒地。

史玉柱不仅从曾经的首富变成了负债2.5亿的“首负”,更遭到了无数人的嘲讽。

 

7年时间,见证了一家企业从昌盛到落败。7年时间,也见证了一个企业家,从野心勃勃到四面楚歌。

500

遭遇滑铁卢之后的史玉柱,日子非常难熬,有一个小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巨人资产查封后,还有辆奔驰500属于公司资产,但史玉柱仍有使用权,开始他还能开车上下班,但后来油烧没了,史玉柱没钱买汽油,车就一直停在那里。

经历失败后的史玉柱,说了很多现在来看都很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话:

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想一想失败的教训,比你看书更有用。

一个人只有在低谷的时候才能学到东西。

失败了,但是精神还在,顽强的精神还在。只要精神还在,完全可以再爬起来。

这之后,史玉柱被迫出走他乡,在无锡开始了人生的二次创业,并最终依靠“脑白金”实现绝地翻身。

从人生巅峰到跌落万丈深渊,再到重建辉煌。史玉柱的经营风格至今任然饱受争议,在巨人晚期曾出任常务副总裁的王建评价史玉柱说,他最大的缺点是清高,最大的弱项是与人交往,最大的局限是零负债理论。

关于他个人做企业的一些打擦边球但又很实用的“套路”,我几乎都持保留意见。

毕竟,像脑白金之类的宣传广告,也就是在那个野蛮生长的年代适用,放到现在基本就可以打上“过度营销”“虚假营销”的标签了。

史玉柱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一次在接受采访时说:“跟10年前、8年前相比,现在环境不一样了,但现在还有很多人还没有明白过来。”

史玉柱当年的老部下江红,曾经给杂志写过一篇文章。

 

她在文章中说:“史玉柱被当成一个失败的英雄仍被一些人用另一种心态崇拜着,我在感到可笑的同时,对人类博大而盲目的同情心和英雄崇拜的情节俯首无语。作为巨人当年指挥部的成员,被史玉柱发动的三大战役的硝烟熏过,近距离看过史总从狂妄到焦炙到崩溃的交替表情,我不可能再像中国广大的民众那样对此有多少神秘感和多余的敬意。”

所以,本文也无意去美化甚至神话史玉柱本人。

我更想研究和分析的,不是巨人企业的成功或失败,而是史玉柱在1990年的那150个没日没夜的日子里,以及之后从失败中重新走出来的经历,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在支撑着他?

而这些,我们的人生,又有怎样的启发和帮助?

2心流的力量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心流(Mental flow)”,所谓心流,就是说你在做事情的时候,进入了一种沉浸的状态:

 

无需使用什么自控力,你自动就高度地集中了注意力,外界根本干扰不了你;感觉毫不费力,但是有特别高的工作效率;

 

完全被所做的事情吸引,以至于忘了自我;

 

忽略了时间的流逝;

 

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愉悦感。

 

很多人在打游戏、麻将之类的娱乐活动中,有过类似“心流”的体验。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表达过自己在工作时产生心流的体验:

 

每每坐在电脑面前,我就是在自己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

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我写程序的感觉就跟写诗歌和散文一样轻松自如,畅快淋漓,一个好程序写出来的感觉,就像完成了一件艺术精品一样!

 

雷军无疑是个天才,凭借自己的天赋可以轻松进入心流状态。

可是,普通人该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呢?

 

杰米·威尔和史蒂芬·科特勒在《盗火》一书中,介绍了帮助人们进入心流状态的三个基本方法。(关注公众号,后台回复“盗火”即可获取本书)

 

杰米·威尔是专门从事神经科学和“心流”状态应用研究的专家,而史蒂芬·科特勒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盗火》一书中提出的三个进入心流状态的基本方法是:

第一,通过冥想进入。

第二,调整身体姿势来改变大脑认知。

第三,做情绪的主人,主动代领自己进入更好的状态。

 

以上方法,经过科学论证,是切实有效的。

 

但在这里,我却想说另外一种,更为简单的,帮助普通人进入心流的方法:做自己热爱的事。

500

 

3做自己热爱的事

我曾经看过一篇讲Facebook员工的文章,其中一个小伙子,年纪轻轻便年薪百万,外加身处在Facebook这样有前景公司里,前途更是不可限量。

 

在外人看来,他早已处在人生巅峰。可他却会在凌晨三点打通同事的电话:“我想到完善我们构想的方法了。”然后立刻起床,眉飞色舞的开始工作。

 

在外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工作狂;在亲戚们看来,他就是在拿命换钱。

 

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只是在做自己热爱的事。

 

但很多人大概没有体会过,做一件自己热爱的事,然后看着这件事产生价值的感觉。

 

吸引他的,从来都不是什么年薪百万,只是热爱。

 

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表示:当一个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大脑会开始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创意也会层出不穷。

 

因此,凌晨三点起床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也更容易在过程中进入心流状态,形成良性循环。

 

所以,做自己热爱的事,也是一种帮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好方法。

 

如果此篇文章就此结束,那就是一篇赤裸裸的鸡汤文了。只有What(做什么),没有How(怎么做)。

 

而我希望表达的,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方法论,就像我在文章开头写到的:“这对我们的人生,又有怎样的启发和帮助?”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发现自己的热爱,甚至有很多人都不热爱自己正在做的工作。

 

所以,我总结出了5个方法,可以帮你找到热爱的事,或者将你不愿意做的事变成你热爱的做的事。

500

4如何找到热爱的事

1、为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赋予意义

1989年7月,史玉柱孤身一人来到深圳,几天后,他做出了人生中第一个决定,给《计算机世界》打电话,提出要登自己产品的广告。

 

13天后,他的银行账号里收到了3笔总共15820的汇款。两个月后,他赚进了10万元,这是他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他又把这笔钱一股脑全部投进了广告,4个月后,他拥有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一百万。

 

要知道,这一年,是1989年,是一个还在流行“万元户”概念的年代。

 

而这一年,史玉柱仅仅27岁。

 

试问一下,如果27岁的你,穿越回1989年,手里拿着100万元天文数字一般的巨款,你会做些什么?

 

史玉柱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回答,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他在第二年年初,也就是1990年1月,一头扎进深圳大学的学生公寓里,一待就是150个日日夜夜。

 

史玉柱是为了钱么?开玩笑,在1989年,他已经有了100万。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动力支撑他在一个破公寓里一待就是150天,天天吃泡面?

 

答案就是,他赋予自己工作的意义:让巨人成为东方的巨人。

 

很多人喜欢听马云的演讲,总是把重点放在“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一个月拿91块工资,当老师的时候”等等,却忽略了他更经常说的,关于社会责任以及企业使命的话。

 

很多人觉得这些话是空话,但正是这些社会责任和企业使命才构成了他工作的意义。

 

如果只是为了赚钱,凭马云的身家,他们家族几代人都花不完这么多钱。可他依旧每天飞来飞去的工作,为了什么?

 

马云有一件没有做完的、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一个人如果只为了钱,可以很拼;但如果是为了一个有意义的使命,那他甚至可以燃烧自己的生命。

 

就像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他做到了。

 

如果你是一个作家,你用文字为读者传播有价值的思想,就是你工作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店主,你卖出去的每一件产品,是为了给用户创造价值,就是你工作的意义;如果你是一个医生,你在手术过程中的每一刀,是为了给病人和他们的家庭创造幸福,就是你工作的意义。

 

赋予意义,也就发现了热爱。

 

2、恐吓自己的大脑

 

1987年7月,当史玉柱来到深圳时,他的身上,只有东挪西借的4000元现金,以及他耗费9个月心血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

 

他的代价是,放弃了当时被所有人认为的安徽统计局的铁饭碗工作,以及所有亲朋好友们的反对,如果这个事最终失败了,那他最终只能灰溜溜的滚回安徽老家,被人戳脊梁骨。

 

这哪里还是恐吓自己的大脑这么简单,这简直就是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也正因为如此,史玉柱才能爆发出如此强大的行动力,成就自己。

 

网上有一个话题:“你最努力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成百上千的回答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尤其是与高三有关的内容特别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因为在高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大概就是“如果你考不上一个好大学,那你这辈子就算是完了”之类的话。

所以,高考失败的恐惧几乎是深植于每一个中国考生的脑中。

 

很多人因为恐惧,就真的开始行动,废寝忘食的学习,考上了大学,也因此改变了人生。

 

更加神奇的事情在后面,这其中的一部分原本不爱学习的人,因为一次高考成功的体验,竟然真的爱上了学习。

 

有心理学家得出过结论:一个人热爱做某件事,并不全是因为他有做这件事的天赋,而是因为这件事他曾经做好过,获得过成功的体验,而这种成功的体验就是他热爱的根源。

 

每个人都知道学习很重要,可很多人就是不热爱,更别提主动去学,怎么办?

 

拿一张纸出来,尽可能的罗列出一些恐吓自己大脑的内容:

 

如果我没学好这项技能,我会丧失哪些机会?

因为丧失这些机会,我的人生会怎样的平淡凄惨?

因为不思进取,我放弃了本可以抓住的机会,我的人生会在怎样的懊悔中度过?

 

不仅要写下来,还要天马行空、栩栩如生的想象那些悲惨的场景。要知道,恐惧也是一种驱动力。

 

我们不必像史玉柱一般,把自己逼到万劫不复的绝境中去,只是想象中的恐惧,就足以让很多人行动起来。

只要行动起来,就会有机会成功;只要成功一次,你也许真的会爱上这件事。

500

5追求热爱,保持热爱

3、与追求热爱的人在一起

 

1989年,史玉柱从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系研究生毕业以后,放弃了安徽省统计局的工作,下海创业。

 

也正是在深圳读研的那3年,成就了史玉柱的热爱。

 

当时的深圳已经作为特区开放了将近10年,每年有百万以上的劳工赶到这里“淘金”,南国风吹在每一位百无禁忌的“青年牛仔”身上,让略带海腥味的野心在钢筋水泥中蓬勃地萌芽开放。

 

那3年,史玉柱身边很多的同学,都在满怀激情创业,折腾自己的梦想,史玉柱亲眼看见了很多他的同龄人,滔滔不绝谈论自己梦想的样子。他心动了,他也想变成这样的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这样一个现象:牛逼的人总是扎堆出现。

 

颍川郡,东汉时属于豫州,治所在阳翟,主体部分在今天的河南省禹州市。

 

颍川自古人才辈出,特别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更是到达了顶峰,有句话说“三国谋士半数出自颍川”。

 

荀彧、荀攸、郭嘉、陈群、戏志才、徐庶、钟会、郭图等人均出自颍川。

 

儿时的周有光、赵元任、瞿秋白也同住一条巷子。

 

周有光曾经说过:“我就出生在青果巷,瞿秋白也出生在这条巷子里,赵元任9岁后从天津搬回老家,也一直住在这里。盛宣怀、刘海粟家也不远,拐一两条巷子就到了。”

 

(周有光: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瞿秋白: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赵元任: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种借助榜样力量的方式,放在现在依旧是屡试不爽。

 

你会发现,有一些人,他们早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热爱做什么。

 

跟他们在一起,你不会听到抱怨,你会被他们滔滔不绝谈论自己热爱的事情时的激情所打动,你会在他们的眼里看到光。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这些拥有自己热爱的人在一起,看着他们全情投入做自己热爱的事,你会不知不觉的被打动,会想变得和他们一样好。

 

哪怕只是每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他们的动态,总会有一天,你也会鼓起勇气,像他们一样,寻找自己的热爱。

 

4、用给自己打工的心态去做事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自己当年,无论我在方正给国家打工,还是我在雅虎给外国人打工,我都跟别人最大的不一样,我从来不觉得我在给他们打工,我真的可能是很有自信的人,我觉得我在为自己干。因为我干任何一件事我首先考虑的是,我通过干这件事我能学到什么东西,学到的东西是别人剥夺不走的,客观上可能给公司创造了价值。”

 

这就是周鸿祎的过人之处,他把自己的时间出售了两次,一次出售给老板,换取了薪水;一次出售给了自己,换取了成长。

 

也正因为这种心态,周鸿祎才比所有同事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

 

面对一件事情,用为自己干的心态去做,往往会做得更用心,因为更用心,所以才能做得好,才会热爱去做,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说起做PPT,很多人都听说过一个叫秋叶的人。

 

可是秋叶是如何走上做PPT的这条路呢?

 

这就要从他在大学里当老师的时候说起。有一次,秋叶因故被学校停了9天的课,每天需要等领导的最新文案来修改PPT,但是有时候等了半天,就是把一个说法换成了另一个说法。

 

每天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点,还没有额外的报酬。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事情,会很郁闷吧,但秋叶却想,既然无法逃脱做PPT的命运,那就努力让自己通过这次机会,成为一个做PPT的高手。

 

于是,他利用所有的时间,探索PPT上的每一个功能,一个个的试一遍,看看有什么效果可以用上。

 

九天的时间,不仅让秋叶成为了做PPT的高手,也彻底让他爱上了做PPT,人生的轨迹也因此改变。

 

如果他没有用为自己打工的心态去做事,就不会有后来的PPT专家,更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5、拆掉阻挡你优势的墙

 

史玉柱一开始的工作,是一份铁饭碗。

但如果他继续在安徽统计局工作,那么,他的天才将会毫无用武之地,甚至有可能会害了他,只有拆掉阻挡他优势的墙,他才能够一飞冲天。

 

有人可能会问,我现在的工作,每天枯燥乏味,完全找不到一点点让我热爱的理由,阻挡我的只有无聊,怎么办?

 

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琳是我们公司的前台,和大部分公司的前台一样,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待公司访客、收发快递、打印资料文件、整理办公区域等,清闲又无聊。

 

但是我发现,不论什么时候,公司前台的办公区,总是被小琳收拾的井井有条。

 

和她聊过之后才发现,原来她有轻微的洁癖,特别爱整理东西,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家,只有有她在的地方,东西就不能乱放,不然她看了难受。

 

我对她说,这是你的优势啊,你完全可以放大你的优势。

 

看着她惊讶的眼神,我接着给她分析:爱整理东西,是你的优势,但是你的优势被一座墙挡住了,这座墙就是你的上级和公司的同事,具体来说就是他们对于东西是否摆放整齐的那种无所谓的态度,而你要做的,就是拆掉这座墙。

 

怎么拆呢?

 

第一步,你可以每天把办公区换个摆法,拍成美美的照片发到网上,再配上精致的文字。

 

现在网上有很多极简小组、爱整理小组,这些平台就是你施展才华的地方。

 

第二步,你可以学习5S管理法,这是一种来自日本企业的独特的管理办法。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

 

学好以后,你可以自己做成课件,自荐去做公司内部的培训师,给所有员工做培训,通过整理物品,提高员工办公效率。

 

一文一武,一手抓实践,一手抓理论,双管齐下。

 

几天后,当我再看见小琳的时候,她已经是忙的不亦乐乎,一扫之前清闲的状态。我对同事说,要不了多久,我们可能要换前台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小琳果然离职了。

 

听说现在混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圈子里的一个颇有名气的整理专家。

 

就这样,因为一个小的改变,她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情,也最终成就了自己。

500

6越热爱,越幸福

上面提到的Facebook小哥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看到他如此“成功”,他的学弟学妹们纷纷组队过来求经验,问该如何管住自己,刻苦学习,他却说不出来。

 

有的朋友建议他,你就说自己每天早晨6点起床,努力坚持学习多少多少小时之类的话。

 

他摆手,不肯坑人。

 

“如果觉得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做下去,那这件事大概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需要坚持,那说明从骨子里就不愿意做啊。”

 

他接着说:“对我而言,把时间花在上面,是最开心,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不觉得自己需要坚持,我很幸福。”

 

这也是最后我想表达的,如果做一件事,每天支撑你的动力从来只有坚持和努力,那每天调节自己的负能量还来不及呢,还谈什么出类拔萃。

 

就像史玉柱展现给我们的那样,成就他的,从来都不只是坚持,永远都是热爱。

 

最后,以一张思维导图总结全文。

500

 感谢阅读。

注: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大败局》吴晓波著

《谁为晚餐埋单》王建、王育著

《三联生活周刊》2000年9月30日, 总第120期,作者江红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