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 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 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 制作材质有 玉石、金属、木头、石头等。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明 锦衣卫木印 “管领本投下中兴等路民匠达鲁花赤印”铜印 ,时代:元 尺寸:纵8.2 厘米,横8.1 厘米,高7.6 厘米 老印章收藏其乐无穷,可以在玩中增长学识。 在老瓷器、旧字画被市场首先认知以后,老印章成为新宠备受追捧。 老章数量稀少,不容易得到,要靠用心收集, 以前很多品种可能都没有接触过,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石头的品种, 还有老工艺,具有很强的挑战感。 东汉 魏霸玉印 年代:东汉 尺寸:纵2.8cm,横2.9cm,高1.9cm 质地:白玉 吴昌硕“仓硕 俊卿之印”两面石章 时代:近代 尺寸:纵2.25 厘米,横2.3 厘米,高8 厘米 与新的对比,总结了一下,老章具有以下这些特点, 这些特点可能是藏家喜欢老章的真正原因吧: 1、缘分 石头是易碎品,老章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有的上百年,有的几十年, 颠沛流离,数量锐减,幸存下来,都是幸运儿,可遇不可求,属于缘分的东西。 与新坑不同,即使特别贵,花钱还是可以容易买到。 藏家珍惜的是这样一种缘分,在经历了那么漫长的时间有缘相遇, 然后投缘归你所属,是多么的梦幻,多么的不容易,觉得更好玩。 藏品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玩啊,从中得到愉悦的心情。 清乾隆御宝“争珠游龙”钮寿山石玺 邓石如“淫读古文甘闻异言”石章,时代:清 尺寸:纵3.1 厘米,横3.2 厘米,高5.3 厘米 2、质地 老坑的石头质地往往更结实、细腻、油润。 如将军洞芙蓉,嫩嫩洞高山、李红旗降、水晶洞水晶,都是名品,其质地非新矿可比,可望不可及。 寿山石如此,玉,翡翠,琥珀,等等多数都是这样。 所以资深藏家也更加青睐老章。 其次包浆 老章因为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悠悠岁月中因为把玩者的手泽揣摩, 或者土埋水浸,衣物皮肤经久的摩挲, 甚至空气中尘埃的吹拂,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的亮光。 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 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相对照的。 所以更加难得,也更加可贵。 战国金钮印 汉代“刘贺”玉印 “神虎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铜印,时代:北宋 尺寸:纵5.5 厘米,横5.43 厘米,高4.83 厘米 清代 尚均制钮、童大年篆田黄寿山石套章 十七世紀 田黃臥獅鈕方印 1,125,000 港幣 成交價 (含買家佣金) 白荔枝冻石《弥勒》方章 3、工艺 老章的工艺往往是纯手工打造,较为讲究。 而逝去的老艺人作品更加难得。 清代宫廷工艺就不用说了,那是给皇帝玩的。 田黄三链章,鸳锦云章。。。。神乎其技。 清代乾隆帝田黄三联玺 到民国,工艺也是达到了巅峰。 如林友清、林文宝、林清卿、郑仁蛟、作品神出鬼没、题材出人意料。 这样的作品哪怕只有一件,都百玩不厌,陪伴终身。 这些作品已经数量非常少了可遇不可求,价格较高。 清 郭世五藏王福厂刻田黄方章 吴昌硕刻来修齐田黄章 但即使不是名艺人之作,很多老艺人受于当时的时代条件,无法广为宣传,工艺都相当好,但却不为人熟悉。 这些出色的工艺都逃不过藏家的眼睛,而且价格对比还不高, 就更能考验一个人眼力,也更能激起藏家的兴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