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家共享独角兽IPO, 年亏9亿美元,为了上市也是拼了

 烟_灰_灰 2019-03-12

3月1日, 共享出行巨头Lyft 公布了其向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将在今年4月以股票代码“LYFT”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摩根大通、瑞士信贷集团和Jefferies金融集团为Lyft此次IPO的主要承销商。

此前早有消息称Lyft、UBER相隔一天申请ipo,如今Lyft率先公布招股书似是抢先了一步。

Lyft早在12 月 6 日已经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会(SEC)提交了上市招股书,美国2012年通过的《乔布斯法案(Jobs Act)》中允许年收入10亿美元以下的公司秘密提交招股书(2017年7月起,SEC把这一条款适用于所有公司),直到上市前一个月左右才公开。在此期间,可以寻到基石投资者,或锁定承销对象,以免财务信息过早披露引起市场对其估值过高的怀疑。

招股文件显示,经过多轮巨额融资后,Lyft创始人洛根·格林(Logan Green)和约翰·齐默(John Zimmer)股份被大幅稀释,均仅持1,180,329股,不足1%,Lyft整体管理层IPO前占股27.73%,日本电子商务巨头乐天(Rakuten) 拥有Lyft 13%的股份,为第一大机构股东,预计也将成为此次ipo的最大赢家。

此外,通用汽车、富达(Fidelity)、Andreessen Horowitz 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别占有Lyft股份比例为7.76%、7.71%、6.25%、5.33%。同样作为股东方之一的滴滴由于占股比例没有超过5%,并未出现在Lyft招股书的股东列表里。

Lyft是美国第二大共享出行公司,在美国网约车车市场上,仅次于UBER。

美国的共享出行市场

美国是网约车的发源地,2008-2009年美国经济衰退使得美国消费者不得不接受更为朴素、低调的生活方式和支出方式。以Uber、lfyt这类分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兴起,起初主要源于美国对深陷经济危机的绝望,因此人们不得不寻找其他赚钱的方式(分享自己闲置汽车)来提高收入补贴家用。

美国的汽车拥有量非常高,每百户超过200辆,约为我国的6倍。由于汽车服务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油价和车险、养户维修等不断提高的养车成本。大部分普通汽车平均只有5%的时间处于使用状态,剩余95%的时间仍停在原地未使用,单车上座率也很低。地图软件更加全面的本地信息嵌入到了每个人的手机中,人人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司机。市场上有大量闲置的汽车和司机,具备足够的共享资源,但出租行业的壁垒又难以进行汽车服务行业的整合。

Uber、lyft公司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网络平台的发展显著刺激了个人资本、资产和服务交换的经济增长,使得人们可以合理充分利用资源和贸易交易成本分享。

它们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调度车辆,使得消费者即使在高峰时刻、打车紧张地段,也可以尽快用到车。这大大缩短了顾客的等待时间,并极大地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可以认为,网约车在美国的发展扩大经历三个阶段:

网约车最初的崛起,是扩大了出租车的市场规模。在美国,由于外围郊区城市密度低,公共交通不够便利,且偏远地区出租车数量不足,打车困难,难以满足需求,网络平台打车的便捷性促使汽车出行的外围郊区的业务得到了扩张。

以纽约市为例,网约车出现之前,纽约市出租车市场基本保持稳定——每月载客次数约为1400万。网约车出现后,美国纽约载客次数明显增长,2017年底甚至达到了每月2500万次。网约车服务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提高了可靠性和服务水平,同时覆盖范围也大大增加,使得那些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的市场得到发展。

随后,网约车的发展壮大则开始不断蚕食出租车市场规模。2015年8月,优步司机的数量最终超过了出租车司机。根据TCL统计数据显示,Uber、Lyft每天的乘车次数不断增加,但是出租车的乘车次数却不断降低,2017年底,Uber的日乘车次数已经超过出租车的日乘车次数。

而如今,网约车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对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进行替代的阶段。在纽约市居民及观光客人数虽持续增加的背景下,MTA 数据显示,在2015年纽约市达到自1948年以来的最高峰,而2017年载客量为17.3亿人次,较2015年减少了2%,巴士载客量2018年前七个月的载客量已减少近4.5%。纽约市地铁官员表示,地铁载客量流失的情形集中在Uber 及其他叫车 App 蓬勃发展的曼哈顿周围行政区。

因此,2018年 8 月纽约市议会还决定暂停对 Uber、Lyft 等网络叫车服务公司核发新牌照一年,纽约市也成为全美第一个限制约车平台 App发展的城市。

事实上,在实施联邦制的美国,各州政府对分享经济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多元化。到2015年8月,美国合法化专车的城市与州有54个,其中一些城市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管制计划,这才逐渐减少Uber在美国本土发展的阻力。

尽管如此,依旧无法阻碍网约车的发展。

总体来看,共享出行市场爆发性增长。据市场研究机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中美国市场上网约车服务的使用量翻了3倍。2017年,美国共享出行服务的人次达到26亿,同比增长37%,2018年,这个数字预计会到42亿,同比增长62%。

交通出行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17年,交通运输是继住房后的第二大家庭支出,几乎是医疗保健的两倍,是娱乐的三倍。在美国家庭中,交通支出是仅次于住房的第二大项支出,2017年的美国运输消费支出约为1.2万亿美元,平均每户家庭年均运输费用超过9,500美元。

而在2016年,共享乘车只占美国出行车辆里程的百分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约车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中国、美国、欧洲三大市场共享出行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1.5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

Lyft逆袭

而除了传统出行服务质量差、网约车出行更便利等因素之外,UBER、Lyft能够削弱传统出行的原因之一是其廉价,Uber、Lyft公司的产品在绝大多数市场比普通出租车价格低。它们的发展逻辑是以高补贴、低价格获得大量用户和司机,这也导致Lyft亏损扩大。

招股文件显示,Lyft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收入分别为3.4亿美元,11亿美元和22亿美元,同期分别录得净亏损金额为6.8亿美元、6.9亿美元以及9.1亿美元,近3年的净亏损总额超过2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34亿元。尽管收入增长超过100%,亏损仍旧持续扩大。

当然,亏损的网约车平台也并非Lyft一家,Uber全年亏损18亿美元。亏损的原因在于网约车平台模式问题,网约车的发展是以利润换规模,当竞争没有彻底结束,平台就要不断补贴司机和用户,如果不补贴司机和用户就会流失。

自成立以来,与Uber激进的扩张不同,Lyft业绩平平。近几年以来,Uber卷入定价问题、亚洲高管涉嫌贿赂、逃避政府监管、性别歧视和性骚扰、自动驾驶事故等负面问题,给了其可乘之机,Lyft发展才略有起色。

招股书显示,近三年Lyft的活跃用户、客单价、乘车车次都不断增长。截至2018年底,Lyft活跃用户人数为1,860万人,几乎是2016年底人数(660万人)的三倍。且客单价不断增长,2018年达到36.04美元,2016年末这一数值仅为18.53美元,增长近一倍。另外,Lyft的乘车车次也不断增长,2018年第四季度已经达到1.78亿次

尤其是2017年,Lyft将服务城市从160座扩展到了约350座,抢占Uber市场份额,Uber的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90%下跌到70%左右。日前,根据第三方分析机构Second Measure发布的数据显示,Lyft目前的市场份额为27%,而Uber为73%。

这样的竞争格局下,意味着Lyft在美国的竞争正酣,作为老二要争夺Uber的份额,也有更强的补贴动机,价格战的也将打个不休,盈利也是遥遥无期。

为了扩大规模,笼络司机,Lyft也是煞费苦心,招股书表示它计划现金奖励拉拢一些最活跃或服务时间最长的司机:向截止2019年2月25日在该平台上乘车记录达到1万次~2万次且信誉良好的司机提供1000美元,完成至少2万次乘车记录的司机将获得10,000美元,并允许他们选择用这些现金在IPO时购买公司股票。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在一家公司的股票开始在交易所上市交易之前,以其IPO价格购买该公司的股票通常是很困难的,因此,这一举措将为这些底层投资者们提供他们原本可能没有的渠道。

Lyft能否和uber抗衡

那么Lyft的此次ipo抢跑是否能使Lyft具备足够的实力和uber抗衡呢?

先了解下Lyft和uber的差距有多大。

用户数量和司机数量方面。招股书显示,2018年,Lyft总乘坐次数超过10亿次,平台拥有3070万名乘客和190万名司机。但是,截止2018年3月,全球有300万优步司机(美国有75万,全世界有225万)。其中包括7500万优步乘客(其中美国4180万,巴西1800万人),很明显Uber的用户数、司机、行程数量都明显更高,尤其是日行程次数。

成交额上,网约车是高频、刚需、能够快速起量的生意,GMV极高。2018年,Lyft平台的订单成交额约为81亿美元。而uber的成交额达到500亿美元,同比增长45%,uber约是Lyft的5倍,差距甚大。

盈利上,Lyft收入主要来源于从每单营收中抽成,2018年收入22亿美元,抽成比例为26.8%。

而Uber财报显示,它2018年全年营收达到11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43%。

Uber的抽成比例似乎更低一些,但是它的收入来源更多元化,还包括广告费和现金池收益(通过消费者的信用卡划账直接划到Uber的账户中,司机按周来领取营运收入,维持着至少一周的稳定现金池)。

如今它的业务也延伸到运输交通可以到达的生活服务各个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利润点,拥有极高的想象空间。如UberRush——商家对商家的送货服务,在2016年流行起来;Uber Eats——食品派送服务,成为Uber旗下仅次于载客的第二大业务,已占总营收的17%。同时,优步也寻求进入新市场,包括踏板车租赁,公共汽车和自行车。

此外,创新性思维和崇尚高科技促使Uber将产品重心放在新领域无人驾驶技术上,据估计,优步每季度为自动驾驶汽车研究提供1.25亿至1.5亿美元的资金。这在未来将对它的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多元业务的发展贡献巨大。

而从市场布局上来看,Lyft核心业务基本都在美国,加拿大刚刚开始布局。而Uber覆盖了约70个国家,是全球覆盖最广的网约车公司。尽管它已经先后从中国大陆、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市场退出,但是在当地主要的出行平台依旧拥有一定的股份(如持股滴滴20%,持有东南亚打车平台Grab27.5%股份),因此,从全球范围内来看,Uber还是相当强势的。

而从外界对Lyft和Uber的估值来看,根据TheAtlas的数据,Uber的估值高达720亿美元,Lyft估值仅为151亿美元。最近还有消息传出Uber估值高达1200亿美元,这比传统汽车公司通用汽车(556亿美元)和福特汽车(440亿美元)的总市值还要高。

显然,Lyft扮演了Uber最大挑战者的角色,但是后者老大地位依然难以撼动。

如今,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人口大国的网约车市场格局已经相对基本稳定,并不存在还未开发的市场。

根据ABIResearch的数据,亚洲占据全球网约车市场的70%,滴滴出行控制着中国90%的市场份额,Grab控制东南亚市场,Uber还控制着世界第三大市场-印度46%的市场份额。

下一步,Uber可能会重点关注北美、欧洲等市场,更加注重盈利,这对Lyft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Uber将精力重新聚焦到北美,等于是将矛头对准Lyft,Lyft的处境可能会变得艰难,盈利时间点也将延长。

Lyft在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因此ipo抢跑Uber上市对Lyft意义更大。

一般而言,两者不会选择同一时间上市,极易造成两败俱伤的状态。而由于两家有着竞争关系,华尔街投资者或承销商如果选择Lyft,就不能或者只能更少投资Uber。毕竟,Uber估值几倍于Lyft,如果在Uber之后上市,还会有多少投资者愿意把钱揣着,留给Lyft呢?这也意味着,抢先一步上市,寻找优质合作方也就相对容易一些。

炒股赚钱,没有那么难!

经过漫长的3年熊市煎熬,如今市场公认,A股终于迈进牛市了!可以说,2019年最好的投资品种就是股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