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经开学了 一些诈骗伎俩大家需要防范

 昵称UZWbF 2019-03-12

目前,各学校已经开学,孩子们也进入新的学期。但是每年在开学季,都会发生一些学生被骗的事件。为此,皖北晨刊记者采访了市公安局民警,向人们介绍常见的诈骗类型,希望广大学生和家长注意防范。

●冒充老师,称孩子生病住院急需费用

这类诈骗情况,不法分子多冒充学校老师等身份,打电话给学生的家长,谎称其子女在学校出现身体不适或发生意外等情况需要紧急治疗,以急需医疗费为由实施诈骗。

民警表示,家长一旦接到类似的电话,首先不要慌张,要先与学校老师取得联系,以此来确定孩子是否安全。多数家长一听到孩子身体出现状况,情急之下,便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所以,遇到这类情况要先核实,不要轻易汇款,一旦发现诈骗要尽快报警。

●发助学金,预交费用上当受骗

还有不法分子,冒充资助工作者或教育局工作人员,以发放奖学金等名义,引诱学生和家长上当受骗。

民警介绍,不法分子通过不法手段获取了学生的个人信息后,以发放助学金为由,打电话诱导学生或家长去ATM机操作领取助学金,然后将卡上的钱全部转到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账户。还有的不法分子要求学生家长,要想领取助学金,前期要先补缴一定的费用,才能领取金额不低的助学金。

民警提醒,所有需要在ATM机进行操作的陌生来电都是诈骗电话。关于奖助学金等,要通过学校相关部门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切莫贪小便宜、因小失大。

●招工诈骗,发布虚假招工、兼职

开学后,一些新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为了补贴生活费,往往会选择在校外打临工。不法分子抓住这一机会,往往利用新生经验不足、急于赚钱补贴生活费的心理实施诈骗。

民警表示,这类诈骗多以帮人网络刷单为主,采取先付款后拿提成的方式实施诈骗。一旦钱款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很难再与对方取得联系。

民警提醒,学生如果需要补贴生活费用,可以参加学校正规的勤工俭学岗位,或到正规的劳务公司寻找工作,切勿因为贪图高额收益而落入骗子的陷阱。

●消费陷阱,不要贪图小便宜

大多新生的宿舍会来一批推销各类商品的人员,销售的商品多是常见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但是这些商品多数不合格或者是假冒伪劣商品。

民警提醒,不要轻信推销,要去学校正规超市购买商品。更不要贪图小便宜,而买到假冒的商品,不仅造成经济损失,对自身也受到一定影响。

采访最后,民警表示,类似的诈骗案件还有很多,总而言之,学生和家长在接到可疑的电话、短信后,一定要再三核实信息的真假。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困难,要向老师和家长求助,特别是校园贷的问题,学生一定不要轻信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避免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记者朱瑞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